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外轉子電機。
背景技術:
目前,外轉子電機廣泛應用于家用換氣扇、儀表、抽油煙機、擦鞋機等場合。其優點在于轉動慣量大、散熱好、節省銅線,風葉等負載件可直接嵌在轉子上, 市場前景良好。但外轉子電機轉子在外,定子在內的特殊結構決定了其不能夠做到完全密封,無法有效地防水,只能在干燥的工況下使用,極大地限制了外轉子電機的應用領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對現有技術方案進行完善與改進,提供帶防水結構的外轉子電機,以適應非干燥環境下的使用為目的。為此,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帶防水結構的外轉子電機,包括定子組件和與定子組件相配的外轉子組件,所述的定子組件和外轉子組件的結合處設有防水結構;所述的外轉子組件的外側面從防水結構處向外轉子組件的頂部方向設有拔模斜度。防水結構能夠有效防止水通過定子組件和外轉子組件的結合部位進入電機內部;外轉子組件外側面的拔模斜度可以讓滴在水平安裝的電機表面的水通過斜度流下,不易進入電機里面,起到防水的功效。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所述的防水結構包括中間通孔的回轉體防水圈,所述的豎向側圈位于橫向環圈的外側下端形成“┐”形防水圈;所述的定子組件的外周設與外轉子組件端面相配的凸緣平臺,凸緣平臺上設有環繞筋;所述的防水圈緊配于定子組件凸緣平臺的環繞筋上。單側截面為“┐”形的防水圈結構簡單,效果好,制造成本低,通過防水圈緊配于定子組件凸緣平臺的環繞筋實現防水圈的固定。
所述的豎向側圈的內側面緊配于環繞筋的外側面,所述的橫向環圈下端面緊鄰豎向側圈的部位抵壓在環繞筋的上端面,所述的橫向環圈與外轉子組件間隙配合。通過豎向側圈的內側面緊配于環繞筋的外側面實現防水圈的側向固定,并且通過把較長的橫向環圈的部分粘固在環繞筋上,降低了橫向環圈內側的晃動,由于橫向環圈與外轉子組件間隙配合,不會影響轉子轉動。
所述的豎向側圈的外側面緊配于環繞筋的內側面,所述的橫向環圈與外轉子組件間隙配合。通過豎向側圈的外側面緊配于環繞筋的內側面不但實現了防水圈的固定,也縮短了橫向環圈的寬度,降低了材料成本,降低了橫向環圈內側的晃動,并且由于橫向環圈與外轉子組件間隙配合,不會影響轉子轉動。
所述的橫向環圈的下端面向下還設有豎向肋圈,豎向肋圈與豎向側圈同心設置;豎向肋圈與豎向側圈之間形成溝槽;由橫向環圈、豎向側圈及豎向肋圈組成的防水圈的單側截面為順時針旋轉90度放置的“F”形,所述的凸緣平臺的環繞筋與“F”形防水圈中的溝槽緊嵌合,所述的橫向環圈下端面位于豎向肋圈和豎向側圈之間的部位抵壓在環繞筋的上端面。豎向肋圈的結構可以增強防水圈的緊固接觸面,橫向環圈位于豎向肋圈和豎向側圈之間的部位抵壓在環繞筋的上端面不但可以增加附著力,還可以降低橫向環圈內側的晃動。
所述的凸緣平臺緊貼環繞筋的外側底面設有向下凹陷的筋槽,所述的豎向側圈緊配嵌入筋槽中。能夠有效提升固定效果。
外轉子組件外周底部開設側向環繞槽,所述的橫向環圈的內側伸嵌入外轉子組件的側向環繞槽中,所述的橫向環圈與環繞槽的側面及底面均設有間隙。
所述的橫向環圈內側面與外轉子組件外側面設有間隙,所述的外轉子組件的外周底部設有向外凸出的環繞翻邊,所述的環繞翻邊位于橫向環圈的下方,所述的橫向環圈與環繞翻邊之間設有間隙,所述的環繞翻邊與定子組件相鄰的各面均設有間隙。
所述的防水結構包括外轉子組件底部端面所設的向下凸出的環繞凸筋、設于定子組件上與環繞凸筋相配的環繞凹槽,所述的環繞凹槽與環繞凸筋數量相等,所述的環繞凸筋伸入環繞凹槽中,所述的環繞凹槽的外側設有低于定子組件凸緣平臺上端面的臺階,所述的外轉子組件底部端面與臺階底面之間設有間隙,所述的外轉子組件的側面底部與臺階側面之間設有間隙,所述的環繞凸筋與環繞凹槽的各個相鄰面之間均設有間隙。通過外轉子組件底部端面的環繞凸筋與定子組件的環繞凹槽相配合實現防水結構,兩者之間的間隙保證轉子轉動時不會與定子相碰。
所述的防水結構包括中間通孔的回轉體防水圈,所述的防水圈包括橫向環圈和豎向側圈,所述的豎向側圈位于橫向環圈的外側下端形成“┐”形,所述的橫向環圈的內側上端設有豎向的緊固豎圈,與橫向環圈一起形成“└”形;所述的外轉子組件的外周底部端面設有與緊固豎圈緊配固接的底槽,所述的橫向環圈的下端面與下方定子組件的上端面之間設有間隙,橫向環圈的上端面與外轉子組件的外周底部端面貼合,所述的豎向側圈伸入定子組件凸緣平臺環繞筋的外側的凹槽中,所述的豎向側圈的兩側面和底面與環繞筋外側的凹槽均設有間隙。通過外轉子組件底部端面底槽中緊配固接的防水圈伸入定子組件環繞筋外側的凹槽中實現防水結構,兩者之間的間隙保證轉子轉動時不會與定子相碰。
所述的定子組件設有前軸承室和后軸承室,所述的后軸承室的外側端部設有密封端蓋。后軸承室外側端部的密封端蓋可以防止水滴從后軸承室位置進入。
有益效果:使得外轉子電機具有良好的防水能力,使其在潮濕的環境中能夠長期運轉,增強了外轉子電機在同類電機中的競爭力,擴大了外轉子電機的使用領域;防水結構簡單合理,實用性強,改變了現有外轉子電機防水結構復雜的現狀,既節材,同時提高裝配效率,有利于外轉子電機的流水化作業。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軸測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例一剖視結構圖。
圖2A是圖2的A部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例二剖視結構局部放大圖。
圖3B是圖3的B部放大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例三剖視結構局部放大圖。
圖4C是圖4的C部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例四剖視結構局部放大圖。
圖5D是圖5的D部放大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例五剖視結構局部放大圖。
圖6E是圖6的E部放大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例六剖視結構局部放大圖。
圖7F是圖7的F部放大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例七剖視結構局部放大圖。
圖8G是圖8的G部放大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例八剖視結構局部放大圖。
圖9H是圖9的H部放大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單側“┐”形防水圈截面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單側順時針90度旋轉“F”形防水圈截面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單側“└”結合“┐”形防水圈截面圖。
圖中:1-外轉子組件;2-定子組件;3-密封端蓋;4-防水圈;4a-“┐”形防水圈;4b-“F”形防水圈;4c-“└”結合“┐”形防水圈;101-環繞槽;102-環繞翻邊;103-環繞凸筋;201-前軸承室;202-后軸承室;203-凸緣平臺;204-環繞筋;205-環繞凹槽;206-臺階;401-橫向環圈;402-豎向側圈;403-豎向肋圈;404-溝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8所示,帶防水結構的外轉子電機,包括定子組件2和與定子組件2相配的外轉子組件1,定子組件2設有前軸承室201和后軸承室202,為了實現良好的防水效果,防止水通過定子組件和外轉子組件的結合部位進入電機內部,定子組件2和外轉子組件1的結合處設有防水結構;為了讓滴在水平安裝的電機表面的水通過斜度流下,不進入電機里面,外轉子組件1的外側面從防水結構處向外轉子組件1的頂部方向設有拔模斜度;為了防止水滴從后軸承室202位置進入電機,后軸承室202的外側端部設有防水密封端蓋3。
防水結構包括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一
如圖2、2A和10所示,防水結構包括中間通孔的回轉體“┐”形防水圈4a,“┐”形防水圈4a包括橫向環圈401和豎向側圈402,豎向側圈402的內側面緊配于定子組件2凸緣平臺203環繞筋204的外側面,橫向環圈401下端面緊鄰豎向側圈402的部位粘固在環繞筋204的上端面,橫向環圈401的內側伸嵌入外轉子組件1外周底部的側向環繞槽101中,橫向環圈401與環繞槽101的側面及底面均設有間隙。
實施例二
如圖3、3B和10所示,防水結構包括中間通孔的回轉體“┐”形防水圈4a,“┐”形防水圈4a包括橫向環圈401和豎向側圈402,豎向側圈402的內側面緊配于定子組件2凸緣平臺203環繞筋204的外側面,橫向環圈401下端面緊鄰豎向側圈402的部位粘固在環繞筋204的上端面,橫向環圈401內側面與外轉子組件1外側面設有間隙,外轉子組件1的外周底部設有向外凸出的環繞翻邊102,環繞翻邊102位于橫向環圈401的下方,橫向環圈401與環繞翻邊102之間設有間隙,環繞翻邊102與定子組件2相鄰的各面均設有間隙。
實施例三
如圖4、4C和10所示,防水結構包括中間通孔的回轉體“┐”形防水圈4a,防水圈4a包括橫向環圈401和豎向側圈402,豎向側圈402的外側面緊配于定子組件2凸緣平臺203環繞筋204的內側面,橫向環圈401的內側伸嵌入外轉子組件1外周底部的側向環繞槽101中,橫向環圈401與環繞槽101的側面及底面均設有間隙。
實施例四
如圖5、5D和10所示,防水結構包括中間通孔的回轉體“┐”形防水圈4a,“┐”形防水圈4a包括橫向環圈401和豎向側圈402,豎向側圈402的外側面緊配于定子組件2凸緣平臺203環繞筋204的內側面,橫向環圈401內側面與外轉子組件1外側面設有間隙,外轉子組件1的外周底部設有向外凸出的環繞翻邊102,環繞翻邊102位于橫向環圈401的下方,橫向環圈401與環繞翻邊102之間設有間隙,環繞翻邊102與定子組件2相鄰的各面均設有間隙。
實施例五
如圖6、6E和11所示,防水結構包括中間通孔的回轉體“F”形防水圈4b,“F”形防水圈4b的單側截面形狀為順時針旋轉90度放置的“F”形,“F”形防水圈4b包括橫向環圈401、位于橫向環圈401外側并與橫向環圈401垂直的豎向側圈402,橫向環圈401的下端面還設有向下的豎向肋圈403,豎向側圈402和豎向肋圈403之間形成溝槽404,“F”形防水圈4b通過溝槽404緊配于定子組件2凸緣平臺203的環繞筋204上,橫向環圈401下端面位于豎向肋圈403和豎向側圈402之間的部位粘固在環繞筋204的上端面。橫向環圈401的內側伸嵌入外轉子組件1外周底部的側向環繞槽101中,橫向環圈401與環繞槽101的側面及底面均設有間隙。
實施例六
如圖7、7F和11所示,防水結構包括中間通孔的回轉體“F”形防水圈4b,“F”形防水圈4b的單側截面形狀為順時針旋轉90度放置的“F”形,“F”形防水圈4包括橫向環圈401、位于橫向環圈401外側并與橫向環圈401垂直的豎向側圈402,橫向環圈401的下端面還設有向下的豎向肋圈403,豎向側圈402和豎向肋圈403之間形成溝槽404,“F”形防水圈4b通過溝槽404緊配于定子組件2凸緣平臺203的環繞筋204上,橫向環圈401下端面位于豎向肋圈403和豎向側圈402之間的部位粘固在環繞筋204的上端面。橫向環圈401內側面與外轉子組件1外側面設有間隙,外轉子組件1的外周底部設有向外凸出的環繞翻邊102,環繞翻邊102位于橫向環圈401的下方,橫向環圈401與環繞翻邊102之間設有間隙,環繞翻邊102與定子組件2相鄰的各面均設有間隙。
實施例七
如圖8、8G所示,防水結構包括外轉子組件1底部端面所設的向下凸出的環繞凸筋103、設于定子組件2上與環繞凸筋103相配的環繞凹槽205,環繞凹槽205與環繞凸筋103數量相等,環繞凸筋103伸入環繞凹槽205中,環繞凹槽205的外側設有低于定子組件2凸緣平臺203上端面的臺階206,外轉子組件1底部端面與臺階206底面之間設有間隙,外轉子組件1的側面底部與臺階206側面之間設有間隙,環繞凸筋103與環繞凹槽205的各個相鄰面之間均設有間隙。在本實例中,位于環繞凸筋103外側的外轉子組件1底部端面壓入臺階206;環繞凸筋103數量為2個,呈同心圓結構。
實施例八
如圖9、9H和12所示,防水結構包括中間通孔的回轉體防水圈4c,防水圈4c包括橫向環圈401和豎向側圈402,豎向側圈402位于橫向環圈401的外側下端形成“┐”形,橫向環圈401的內側上端設有豎向的緊固豎圈405,與橫向環圈401一起形成“└”形;外轉子組件1的外周底部端面設有與緊固豎圈405緊配固接的底槽,橫向環圈401的下端面與下方定子組件2的上端面之間設有間隙,橫向環圈401的上端面與外轉子組件1的外周底部端面貼合,豎向側圈402伸入定子組件2凸緣平臺203環繞筋204外側的凹槽中,豎向側圈402的兩側面和底面與環繞筋204外側的凹槽均設有間隙。
在以上實施例一、實施例二、實施例五和實施例六中,凸緣平臺203緊貼環繞筋204的外側底面設有向下凹陷的筋槽,豎向側圈402緊配嵌入筋槽中。
以上圖1-12所示的帶防水結構的外轉子電機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已經體現出本實用新型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可根據實際的使用需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對其進行形狀、結構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