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內燃機自發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三角轉子發電系統。
背景技術:
三角轉子發動機作為一種旋轉活塞式四沖程發動機,與傳統的往復活塞式發動機相比,具有質量輕、體積小、運動零部件少、工作平穩、高速性能好等優點。轉子發動機在工作過程中無復雜的傳動機構,且三角轉子始終在缸體同一平面內做單向轉動,在穩定工作時,其轉速可達到3000r/min以上。由于轉子發動機缸體承受著較大的機械負荷與熱負荷,因此缸體必須擁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三角轉子目前多采用高強度的合金鑄鐵制成,其內腔通常采用設有加強筋的空心結構,故缸體與轉子在結構上均有很大的改造空間。三角轉子在工作時頂點始終緊貼缸體內壁運動,故其與發動機缸體的距離很小。由此可想到,轉子發動機具備了一些發電的基礎條件。在現有的搭載轉子發動機的動力機械上,用電仍然由發動機偏心軸帶動發電機轉子轉動,從而與定子中的導體線圈作切割磁感線運動來獲得,這也就是常見的車載發電機組的工作原理。整個機組主要由轉子、定子、轉子軸、整流器、端蓋等部分組成。對于一般12V系列發電機,轉子軸轉速大于1800r/min時即可輸出額定電壓。這種供電模式,電力需要通過額外的油耗來獲得,發電機組所占的空間也很大,此外,在耗電量較大時還會影響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具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因此基于上述條件與問題,有必要設計一種三角轉子發動機的自發電系統,使其在正常工作的同時就能向用電器或電瓶輸出電能。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三角轉子發電系統,能夠更充分地利用了轉子在運行時的機械能,使轉子發動機在正常工作的同時具有自發電的功能。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上述技術目的的。
一種三角轉子發電系統,包括偏心軸、三角轉子、缸體;所述偏心軸上設有偏心圓臺,偏心圓臺上嵌入相互不接觸的兩個環形電刷,偏心圓臺面上有垂直于軸線的連通孔;所述偏心軸中心設有與所述連通孔連通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內部固定有與環形電刷連接的第一導線;所述三角轉子內部設有空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三角轉子的中心,所述空腔與所述第一通孔不相連通,且內部安裝磁軛,所述磁軛上纏繞有轉子繞組;所述三角轉子的第一通孔與所述偏心軸的偏心圓臺間隙配合;所述空腔和第一通孔之間設有導線孔;所述導線孔與第一通孔連通的一端固定有相互不接觸的兩個集電塊;所述導線孔內固定有第二導線,所述第二導線連接轉子繞組和集電塊;所述缸體缸壁內設有槽,所述槽內裝有定子繞組;所述三角轉子安裝在所述缸體內部。
進一步,所述空腔數量為3個并且以軸線均布,所述空腔形狀為近似三角形。
進一步,所述缸體形狀為雙弧外旋輪線。
進一步,所述定子繞組分為兩相四匝,呈中心對稱分布。
進一步,所述槽的形狀為梯形。
進一步,所述中心孔的直徑大小為2mm。
進一步,所述空腔與磁軛之間間隙為3m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將轉子發動機缸體和三角轉子的結構特點,以及轉子自身運動方式的特點與發電機發電原理相結合,更充分地利用了轉子在運行時的機械能,使轉子發動機在正常工作的同時具有自發電的功能,發電量可觀,可滿足車用電器工作的基本需求。
2.實現了發動機與發電機一體化。省去發電機組后,不但減少了制造成本,更優化了汽車運行機組的空間,結合轉子發動機本身結構簡單零部件少的特點,使得整個系統更加輕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三角轉子發電系統的裝配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三角轉子發電系統的裝配爆炸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磁場繞組與集電塊的連接原理圖。
圖4為本發明所述三角轉子和偏心軸裝配剖視圖。
圖中:
1-偏心軸;2-環形電刷;3-磁軛;4-磁場繞組;5-三角轉子;6-空腔;7-缸體;8-槽;9-定子繞組;10-集電塊;11-中心孔;12-導線孔;13-第一導線;14-第二導線;15-第一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
結合圖1和圖2所示,一種三角轉子發電系統,包括偏心軸1、三角轉子5、缸體7;所述偏心軸1上設有偏心圓臺,偏心圓臺上嵌入相互不接觸的兩個環形電刷2,偏心圓臺面上有垂直與軸線的連通孔;所述偏心軸1中心設有與所述連通孔連通的中心孔11;所述中心孔11內部固定有第一導線13,并且與環形電刷2連接;所述第一通孔15位于所述三角轉子5的中心,所述空腔6與所述第一通孔15不相連通,且內部安裝磁軛3,所述磁軛3上纏繞有轉子繞組4,磁軛3長度與三角轉子5厚度相同,經發動機的前后端蓋封閉后繞組即可固定在該空腔內;所述三角轉子5的第一通孔15與所述偏心軸1的偏心圓臺間隙配合;所述空腔6和第一通孔15之間設有導線孔12;所述導線孔12與第一通孔15連通的一端固定有集電塊10;所述導線孔12內固定有第二導線14,所述第二導線14連接轉子繞組4和集電塊10;所述缸體7外圈內設有槽8,所述槽8內裝有定子繞組9;所述三角轉子5安裝在所述缸體7內部。
根據電磁感應原理,發電的過程是:在磁場中,運動導體切割磁感線,從而在導體中產生感應電流,最后經整流器整流后輸出平穩的直流電。所以三角轉子發電系統的設計必須遵循電磁感應原理,帶有旋轉磁場以及固定線圈。具體為:
在三角轉子5內部的空腔6中分別固定安裝磁軛3,磁場繞組4環繞在磁軛3上,磁軛3只起磁力線傳輸作用,普遍采用導磁率比較高的軟鐵。磁場繞組4、磁軛3的布置方式可由不同轉子機型的空腔形狀而確定。根據圖3所示,為了提高效率所述三角轉子5的空腔6數量為3個并且以軸線均布,所述空腔6形狀為近似三角形,所述缸體7形狀為雙弧外旋輪線。集電塊10與磁場繞組4通過第二導線14連接,第二導線14導線固定安裝在導線孔12中。再根據圖4所示,偏心軸1上的偏心圓臺上嵌入環形電刷2,輸入直流電通過第一導線13連接到環形電刷2,再由環形電刷2傳遞給集電塊10,進而將直流電送到磁場繞組4中。磁場繞組4通電后即可產生穩定的磁場。從而當纏繞磁場繞組4的磁軛3跟隨轉子轉動時,定子繞組9相對于磁場運動切割磁感線即可起到發電機轉子的功能。環形電刷2與集電塊10材料分別使用耐磨性、導電性良好的電化石墨和鋼質。定子繞組9嵌裝在缸體7內部的槽8中,繞組分為兩相四匝,同相的線圈按中心對稱分布。缸體7缸壁內設有槽8,所述槽8內裝有定子繞組9,所述定子繞組9可以分為兩相四匝,呈中心對稱分布。槽8的形狀優選為梯形。轉子發動機開始工作后定子繞組9中即產生兩相交流電,通過導線接入專門的整流器整流后得到可利用的直流電。
為了減少三角轉子發電系統的能耗,所述中心孔11大小為2mm,這樣減少所述偏心軸1的高速運轉中不穩定性。
為了方便安裝,所述空腔6與磁軛3之間間隙為3mm。
所述實施例為本發明的優選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背離本發明的實質內容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做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進、替換或變型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