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利于散熱的電機殼體結構。
背景技術:
:
電機在進行能量轉換時,會不斷散熱,才能保證電機的正常工作和減少對周圍部件的損壞。電機傳統冷卻方式有兩種 :自由循環和機殼表面冷卻。首先,自由循環的方式,需要通過介質與電機的接觸時吸收熱量進行散熱,通常受電機結構的限制,結構復雜,需要的空間較大,成本高;現有的機殼表面冷卻的方式,散熱效率低,通常不能滿足電機散熱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利于散熱的電機殼體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結構復雜、散熱效率低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措施如下:一種利于散熱的電機殼體結構,其包括有電機定子、安裝在電機定子內的轉軸、安裝在轉軸一端的導流風扇,所述導流風扇外側安轉有導流風罩,所述導流風罩包括有導流圈和固定在導流圈靠近電機定子一端的環形底板,所述導流圈內側均勻固定有多個離心風葉,所述環形底板外緣處成型有連接臂,所述連接臂與電機定子螺接固定,所述導流圈一側成型有裝卸口。
進一步的,所述環形底板的內圓直徑大小為導流風扇的外圓直徑大小的0.7~0.9倍。這樣使散熱有效通過環形底板,對電機本體進行散熱。
進一步的,所述導流風扇的外圓直徑大小是離心風葉的內圓直徑大小的0.9~0.95倍。這樣離心風葉不會影響導流風扇運行,保證風量,設計合理。
進一步的,所述離心風葉的內圓直徑是離心風葉的外圓直徑的0.8~0.85倍。使導流風扇工作時保證相對減噪,且風力大,有助于通風。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臂至少有兩組,其均勻設置在環形底板外緣處。這樣使電機結構穩定。
進一步的,所述導流圈端面上成型有多個安裝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導流風扇外設置導流風罩,使散熱時的風從后往前輸送,且風力大,有助于通風,使電機的整體散熱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機定子;2、導流風扇;3、導流圈;4、環形底板;5、離心風葉;6、連接臂;7、裝卸口;8、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利于散熱的電機殼體結構,其包括有電機定子1、安裝在電機定子1內的轉軸、安裝在轉軸一端的導流風扇2,導流風扇2外側安轉有導流風罩,導流風罩包括有導流圈3和固定在導流圈3靠近電機定子1一端的環形底板4,導流圈3內側均勻固定有多個離心風葉5,環形底板4外緣處成型有連接臂6,連接臂6與電機定子1螺接固定,導流圈3一側成型有裝卸口7。
作為優選,環形底板4的內圓直徑大小為導流風扇2的外圓直徑大小的0.75倍。
作為優選,導流風扇2的外圓直徑大小是離心風葉5的內圓直徑大小的0.9倍。
作為優選,離心風葉5的內圓直徑是離心風葉5的外圓直徑的0.8倍。
作為優選,連接臂6至少有兩組,其均勻設置在環形底板4外緣處。
作為優選,導流圈3端面上成型有多個安裝孔8。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