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低慣量混合式步進電機轉子。
背景技術:
電機轉子慣量的高低對轉向的響應性有著很大影響,當電機轉子質量較重時,高速情況輸出的扭矩有限且響應靈敏度低。現有多數電機重量大、慣量大,雖然電機功率足夠,但相對的,電機反應則不夠靈敏和迅速。
目前一般通過降低轉子重量,即降低慣量來提高電機的反應靈敏度。專利號為201220239351.4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的一種低慣量轉子,為了降低轉子質量,采用大圓環沖片配小圓環沖片以疊片的方式組成電機轉子,在大圓環沖片和小圓環沖片之間固定一片磁鋼,以此減少轉子鐵芯的重量,從而降低電機的轉動慣量。但是該結構的轉子,大圓環沖片必須要有較厚的厚度,減少的質量有限,而且小圓環沖片通過鉚接的方式直接鉚壓在大圓環上,加工時易變形,對轉子的整體精度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影響裝配電機的一致性。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更穩定的低慣量混合式步進電機轉子。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混合式步進電機轉子,包括轉軸和疊置在一起的轉子片,所述轉軸穿過所述轉子片并與所述轉子片相固定;所述轉子片上設置有實心部和空心部,所述空心部設置于所述轉子片的正面;每兩片轉子片組成一轉子片組,轉子片組中的兩片轉子片的背面相對,兩片轉子片的背面之間設置有磁鋼;相鄰的轉子片組之間設置有隔磁環,隔磁環與轉子片的正面相對。
進一步的,所述空心部為從所述轉子片正面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間隔設置于所述轉子片上。
進一步的,所述空心部沿圓周均勻間隔設置于所述轉子片上。
進一步的,所述空心部為沿圓周均勻間隔布置于轉子片上的扇形槽。
進一步的,相鄰空心部之間具有棱條,所述棱條與所述實心部相連。
進一步的,一片轉子片上設置有5個空心部以及5條棱條。
進一步的,所述磁鋼固定于所述轉子片的實心部上。
進一步的,電機轉子包括兩組轉子片組。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電機轉子由多片轉子片疊置而成,通過在轉子片上設置實心部和空心部,不僅可以使轉子片的實心部分的厚度更薄,從而盡可能減輕了轉子的質量,并進一步通過設置棱條來增加結構的穩定性,五條棱的五角結構使得轉子在加工時不易變形,結構更加穩定成熟。本實用新型電機轉子質量更輕,結構更加穩定,因而具有更低的轉動慣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轉子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在詳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時,為便于說明,表示器件結構的附圖會不依一般比例做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圖只是示例,其在此不應限制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附圖采用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清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電機轉子包括轉軸1、轉子片2、磁鋼3和隔磁環4。偶數片轉子片2疊放在一起組成轉子本體,轉軸1穿過轉子本體的中心,與轉子本體固定在一起,當轉軸1轉動時帶動轉子本體一起轉動。
本實施例的轉子本體由四片轉子片2疊置而成,每兩片轉子片2組成一個轉子片組,相鄰的轉子片組之間設置一片隔磁環4。轉子片2上設置有實心部2-1和空心部2-2,空心部2-2為從轉子片2一表面向下凹陷的凹槽,相鄰空心部2-2之間具有棱條2-3,棱條2-3與轉子片2的實心部2-1相連。本實施例的空心部2-2為沿圓周均勻間隔布置于轉子片2上的扇形槽,一片轉子片2上設置有5個空心部2-2以及5條棱條2-3。
轉子片組由兩片轉子片2組合而成,為了便于描述,將轉子片上設置了空心部的表面定義為正面,則轉子片的另一面為背面,轉子片的背面為平整的表面。轉子片組中,將兩片轉子片2的背面相對設置,疊放在一起,磁鋼3設置于兩片轉子片2的背面之間,磁鋼3固定在轉子片2的實心部2-1上。相鄰的轉子片組之間設置一片隔磁環4,隔磁環4與轉子片2的正面相對設置。每片轉子片2的中心都開設有轉軸孔a,轉軸1依次穿過各轉子片2的轉軸孔a,與轉子片2固定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在轉子片上設置空心部,從而減輕轉子片的質量,且轉子片上的空心部之間設置于實心部相鄰的棱條,可以加強轉子片結構的穩定性,從而實心部的厚度可以更薄,進而最大限度的減輕轉子質量,轉子整體優選采用雙磁鋼結構,可以提高轉子在高速運行時的輸出力矩。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