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燈組控制系統及智能燈組,尤其涉及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及智能燈組。
背景技術:
現代生活中,人類已經離不開電燈,并且越來越多的大廈或者的街道上都需要使用更多的電燈進行照明,因此,這些電燈通常需要一個整體的控制系統進行控制。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開始進一步考慮如何更加方便控制燈具且節省電源的消耗。
但是,在具體使用過程中燈具控制的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由于是通過一個單片機控制多個燈或燈組,因此多個燈或燈組的發光模式過于單純,只有開或關,無法達到人性化控制。
綜上可知,現有的照明控制技術在實際使用上,顯然存在不便與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技術問題
鑒于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其中,能夠使多個智能燈以互不相同的模式發光,并且單個控制模塊能夠控制很多智能燈。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其中,上述控制模塊通過傳輸命令來統一控制上述多個智能燈的控制部。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實現上述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的智能燈組。
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包括多個智能燈,上述多個智能燈中的各個智能燈分別包括:供電部,用于提供電源;傳感部,與上述供電部相連接,用于感應人體的接近并向控制部發送感應信號;控制部,與上述傳感器相連接,用于接收上述感應信號來控制發光亮度,上述控制部與相鄰的智能燈的控制部交互命令;發光部,與上述控制部相連接,用于發光,當人體進入上述傳感部的感應區域,則該傳感部向對應的控制部發送感應信號,則控制部向對應的發光部發送第一控制命令來使對應的發光部以第一亮度發光并向周圍的多個智能燈的控制部發送第二控制命令或第三控制命令,使周圍的多個智能燈的發光部以第二亮度或第三亮度發光;上述第一亮度比上述第二亮度更亮或者相同,上述第二亮度比上述第三亮度更亮或者相同。
根據一實施方式,若控制部接收到第二控制命令,則使對應的發光部以第二亮度發光,若控制部接收到第三控制命令,則使對應的發光部以第三亮度發光。
根據一實施方式,若上述發光部的發光時間超過規定時間,則上述發光部停止發光,當在傳感部重新感應人體處于感應區域時,傳感部向對應的控制部發送感應信號,且控制部使對應的發光部重新發光。
根據一實施方式,上述傳感器可包括遠紅外線傳感器。
根據一實施方式,上述控制部為單片機。
根據一實施方式,上述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的工作電壓為12V。
根據一實施方式,還包括電池部及停電感應開關電路,若在上述停電感應開關電路感應到停電,則利用上述電池部中存儲的電量運行。
并且,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
并且,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用于實現如上所述的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的智能燈組,包括多個智能燈以及控制模塊,上述多個智能燈中的各個智能燈分別包括:供電部,用于提供電源;傳感部,與上述供電部相連接,用于感應人體的接近并向控制部發送感應信號;控制部,與上述傳感器相連接,用于接收上述感應信號來控制發光亮度,上述控制部與相鄰的智能燈的控制部交互命令;發光部,與上述控制部相連接,用于發光,當人體進入上述傳感部的感應區域,則該傳感部向對應的控制部發送感應信號,則控制部向對應的發光部發送第一控制命令來使對應的發光部以第一亮度發光并向周圍的多個智能燈的控制部發送第二控制命令或第三控制命令,使周圍的多個智能燈的發光部以第二亮度或第三亮度發光;上述第一亮度比上述第二亮度更亮或者相同,上述第二亮度比上述第三亮度更亮或者相同,上述控制模塊通過傳輸命令來統一控制上述多個智能燈的控制部。
并且,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智能燈組,用于實現權利要求8所述的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
實用新型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通過每一個單一的智能燈內都單獨設有傳感器及單片機等,每個傳感器僅負責傳感到自身的單片機內。從而實現人走過時,離人近的燈與離人遠的燈的亮度不同的波浪式前進燈效。由此,能夠實現多個智能燈以互不相同的模式發光的效果。
并且,僅使人體處于感應區域的燈以最高亮度發光,使相鄰的燈以中等亮度或最低亮度發光,不相鄰的其他燈可處于關閉狀態,從而即可實現經濟節能,又可實現環保智能。
并且,通過電池部及停電感應開關電路,實現有電時自動蓄電,停電時應急照明的實用性功能。
并且,各個智能燈的控制部之間通過命令互相控制,從而能夠利用控制模塊之間傳輸命令的方式來實現單個控制模塊能夠控制很多智能燈的效果。
并且,也可根據此原理延伸到增加預警功能,或者運用到美觀的景觀燈設計。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及技術效果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技術問題,未提及的其他技術問題及技術效果可通過以下的記載使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明確地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的示意圖。
圖2示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的運行方式。
圖3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實施例的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的運行方式。
圖4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的運行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在說明書中,附圖所示的結構要素的大小或形狀等可以為了說明的明確性和方便而以夸張的方式示出。并且,考慮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作用而特別定義的術語可根據使用人員的意圖或慣例而有所不同。對這種術語的定義應基于本說明書整體的內容來定義。
本說明書中對“一個實施方案”或“一實施方案”的提及意味著結合該實施方案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可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方案中。短語“在一個實施方案中”在本說明書中各個地方的出現不必全部是指同一實施方案。
除非另作定義,此處使用的技術術語或者科學術語應當為本公開所屬領域內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義。本公開專利申請說明書以及權利要求書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類似的詞語并不表示任何順序、數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來區分不同的組成部分。同樣,“一個”或者“一”等類似詞語也不表示數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個。“連接”或者“相連”等類似的詞語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機械的連接,而是可以包括電性的連接,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包括多個智能燈,上述多個智能燈中的各個智能燈100分別包括:供電部110,用于提供電源;傳感部120,與上述供電部相連接,用于感應人體的接近并向控制部發送感應信號;控制部130,與上述傳感器相連接,用于接收上述感應信號來控制發光亮度;發光部140,與上述控制部相連接,用于發光。
作為一例,上述供電部110可以是穩壓電源電路,上述控制部可以包括獨立運算編程的CPU模塊,并且,LED照明電路、穩壓電源電路、通信電路、人體遠紅外傳感器和傳感器靈敏度設置電路可與CPU相連接并聽從CPU模塊控制。
上述傳感器120可以包括遠紅外線傳感器或者激光傳感器。
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傳感器為遠紅外線傳感器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實施例1
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包括多個智能燈,上述多個智能燈中的各個智能燈分別包括:供電部110,用于提供電源;傳感部120,與上述供電部110相連接,用于感應人體的接近并向控制部發送感應信號;控制部130,與上述傳感器120相連接,用于接收上述感應信號來控制發光亮度,上述控制部130與相鄰的智能燈的控制部130交互命令;發光部140,與上述控制部130相連接,用于發光,當人體進入上述傳感部120的感應區域,則該傳感部120向對應的控制部130發送感應信號,則控制部130向對應的發光部140發送第一控制命令來使對應的發光部140以第一亮度發光并向周圍的多個智能燈的控制部130發送第二控制命令或第三控制命令,使周圍的多個智能燈的發光部140以第二亮度或第三亮度發光;上述第一亮度比上述第二亮度更亮或者相同,上述第二亮度比上述第三亮度更亮或者相同。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可以包括6個智能燈,為了方便說明,這6個智能燈按排列順序依次命名為智能燈1、智能燈2、智能燈3、智能燈4、智能燈5、智能燈6。
類似地,將各個智能燈的傳感部依次命名為供電部1110、供電部2110、供電部3110、供電部4110、供電部5110、供電部6110。
類似地,將各個智能燈的供電部依次命名為傳感部1120、傳感部2120、傳感部3120、傳感部4120、傳感部5120、傳感部6120。
類似地,將各個智能燈的控制部依次命名為控制部1130、控制部2130、控制部3130、控制部4130、控制部5130、控制部6130。
類似地,將各個智能燈的發光部依次命名為發光部1140、發光部2140、發光部3140、發光部4140、發光部5140、發光部6140。
當人體進入傳感部3120的感應區域,則該傳感部向對應的控制部3130發送感應信號,控制部接收到感應信號后向對應的發光部發光部3140發送第一控制命令來使對應的發光部3140以第一亮度發光并向周圍的多個智能燈的控制部1130、2130、4130、5130發送第二控制命令或第三控制命令,使周圍的多個智能燈的發光部1140、2140、4140、5140以第二亮度或第三亮度發光。
若控制部(例如,控制部2130或4130)接收到第二控制命令,則使對應的發光部(例如,發光部2140或4140)以第二亮度發光。
若控制部(例如,控制部1130或5130)接收到第三控制命令,則使對應的發光部(例如,發光部1140或5140)以第三亮度發光。
當人體從智能燈3向智能燈4的方向移動時,人體會脫離智能燈3的感應區域并進入智能燈4的感應區域,則智能燈4的傳感部4120會檢測到人體的存在,此時,傳感部4120向對應的控制部4130發送感應信號,且控制部接收到感應信號后向對應的發光部4140發送第一控制信號來使發光部4140以第一亮度發光,并向緊鄰的控制部3130和控制部5130發送第二控制命令使對應的發光部3140和發光部5140以第二亮度發光,并向隔一個的控制部2130和控制部6130發送第三控制命令使對應的發光部2140和發光部6140以第三亮度發光。
當人體向其他智能燈的方向依次前進,則這些智能燈會以如上所述的方式依次得到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當一個控制部向周圍的控制部發送控制命令時,向緊鄰的兩個控制部(即,前一個和后一個控制部)發送第二控制命令來使對應的發光部以第二亮度發光,并向隔一個的控制部(即,再前一個和再下一個)發送第三控制命令來使對應的發光部以第三亮度發光。然而這些只是例示的,收到控制命令的控制部和控制部的數量均不局限于本實施例。
雖然本實施例中以具有6個智能燈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實際應用中,可以具有6個以上的智能燈。在具有6個以上的智能燈的情況下,也會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對智能燈進行控制。在此,需要留意的是,人體所處感應區域位置的控制部命令為最高級別,當人體移動到其他感應區域時,該感應區域的新的命令會改變之前命令,并重新接收新的命令來控制智能燈。
若上述發光部140的發光時間超過規定時間,則上述發光部停止發光,當在傳感部120重新感應人體處于感應區域時,傳感部120向對應的控制部130發送感應信號,且控制部使對應的發光部140重新發光。
作為一例,上述第一時間可以為1分鐘,如果行人在任何一個智能燈的感應區域不動,智能燈將以第一亮度(最高亮度)持續發光一分鐘。過了一分鐘之后,發光部會停止發光,若行人想要再次點亮智能燈只需動一下身體的任一部位即可,因為傳感部不會感應不動的熱源(即人體熱源)。
實施例2
以下,對燈組內有多人的情況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在行人1在智能燈1的感應區域內,行人2在智能燈3的感應區域內,行人3在智能燈5的感應區域內的情況下,根據實施例1的控制方式,智能燈1的控制部使自己的發光部以第一兩度發光,并向智能燈2的控制部發送第一控制命令來使智能燈2的發光部以第二亮度發光,并向智能燈3的控制部發送第二控制命令來使智能燈3的控制部以第三亮度發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中第一控制命令高于第二控制命令,即,由于行人2在智能燈3的感應區域內,因此智能燈3的控制部會向發光部發送第一控制命令,從而智能燈3的發光部不是以第三兩度發光,而是以第一亮度發光。同樣,智能燈5也不是以第三兩度發光,而是以第一亮度發光。
實施例3
以下,對燈組內有多人的另一種情況進行說明。
如圖4所示,在行人1、行人2、行人3分別位于智能燈3、智能燈4、智能燈5的感應區域內的情況下,由于智能燈3、智能燈4、智能燈5的發光部都接收到第一控制命令(即,最高命令),因此智能燈3、智能燈4、智能燈5以第一亮度發光,且智能燈2和智能燈6以第二亮度發光,智能燈1和智能燈7以第三亮度發光。
即,當燈組內有多人在不同感應區域時,若相隔較遠無任何影響,但若相鄰或鄰近且,則遵循第一控制命令高于第二控制命令的原則,傳感器都檢測到人體的存在的智能燈同時以最高級別亮起并延遲,并發送信號到相鄰不是最高級別的控制部它應發光的亮度。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傳感器為遠紅外線傳感器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的傳感器也可以為近距離傳感器,可通過人體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來控制智能燈的亮度。
實施例4
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傳感器為根據距離檢測人體的存在的激光傳感器的情況進行說明。
作為一例,若人體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一距離,則上述傳感器向上述控制部發送第一檢測信號,若人體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大于上述第一距離且小于第二距離,則上述傳感器向上述控制部發送第二檢測信號,若人體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大于上述第二距離且小于上述第三距離,則上述傳感器向上述控制部發送第三檢測信號,若人體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大于上述第三距離,則上述傳感器停止向上述控制部發送檢測信號,上述第一距離小于上述第二距離,上述第二距離小于上述第三距離。
隨著人體前行,此程序依次可以無限進行,與人體最近的智能燈最亮,左右相鄰兩邊的智能燈略暗,即可實現經濟節能,又可實現環保智能。多個裝置可以集群式工作,實現人體感應下智能燈的波浪式跟隨人體感知的智能化控制。
上述實施例中,控制部140可以是單片機。
上述實施例中,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的工作電壓為12V。
上述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還可包括電池部150及停電感應開關電路160,若在上述停電感應開關電路160感應到停電,則利用上述電池部150中存儲的電量運行。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實施例的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可包括多個智能燈以及控制模塊,上述多個智能燈中的各個智能燈分別可包括:供電部,用于提供電源;傳感部,與上述供電部相連接,用于感應人體的接近并向控制部發送感應信號;控制部,與上述傳感器相連接,用于接收上述感應信號來控制發光亮度,上述控制部與相鄰的智能燈的控制部交互命令;發光部,與上述控制部相連接,用于發光,當人體進入上述傳感部的感應區域,則該傳感部向對應的控制部發送感應信號,則控制部向對應的發光部發送第一控制命令來使對應的發光部以第一亮度發光并向周圍的多個智能燈的控制部發送第二控制命令或第三控制命令,使周圍的多個智能燈的發光部以第二亮度或第三亮度發光;上述第一亮度比上述第二亮度更亮或者相同,上述第二亮度比上述第三亮度更亮或者相同,上述控制模塊通過傳輸命令來統一控制上述多個智能燈的控制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提供用于實現上述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的智能燈組。
在上述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的實施例中已對控制系統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對用于實現上述集群式工作的智能燈組控制系統的智能燈組的重復說明。
以上,對本申請的主要技術特征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然而,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范圍內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變更或替換,并且,這種變更或替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