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顯示,尤其涉及一種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1、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以及基于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等技術的平面顯示裝置因具有高畫質、省電、機身薄及應用范圍廣等優點,而被廣泛的應用于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等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成為顯示裝置中的主流。
2、但目前的oled顯示產品的使用性能有待提升。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可提升光透過率,提升顯示性能的顯示面板。
2、基于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包括:
3、基板;
4、限定結構,設置于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限定結構圍合形成限定開口和透光開口,所述限定開口用于容納發光單元;
5、觸控層,設置于所述限定結構遠離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觸控層包括觸控走線;
6、其中,部分所述觸控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光開口與所述限定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間,所述觸控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限定結構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內。
7、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觸控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設置于所述限定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周側,并位于所述透光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周側;
8、優選地,所述觸控走線包括第一環形部和第二環形部,所述第一環形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圍繞所述限定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環形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圍繞所述透光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
9、優選地,所述第一環形部包括多條位于所述限定開口周側的第一走線和第二走線,位于所述限定開口周側的第一走線和第二走線傳輸有效信號;
10、優選地,所述第二環形部包括分布于所述透光開口至少一側的虛擬走線,所述虛擬走線至少一端與所述第一走線或所述第二走線絕緣設置。
11、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透光開口包括第一類透光開口和第二類透光開口,所述觸控走線包括沿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走線和第二走線,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走線位于所述第二類透光開口與所述限定開口之間,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走線位于所述第一類透光開口與所述限定開口之間,所述觸控走線還包括虛擬走線,所述虛擬走線包括第一虛擬走線和第二虛擬走線,所述第一虛擬走線和所述第二虛擬走線分別位于所述第二類透光開口的兩側,所述第一虛擬走線或所述第二虛擬走線至少一端與所述第一走線絕緣間隔設置。
12、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發光單元包括第一顏色發光單元、第二顏色發光單元和第三顏色發光單元;
13、所述限定開口包括多個用于容納所述第一顏色發光單元的第一類限定開口、多個用于容納所述第二顏色發光單元的第二類限定開口和多個用于容納所述第三顏色發光單元的第三類限定開口,多個所述第一類限定開口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類限定開口和所述第三類限定開口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所述第一類限定開口和所述第二類限定開口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布;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14、優選地,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5、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透光開口包括第一類透光開口和第二類透光開口,所述第一類透光開口設置于相鄰兩個所述第一類限定開口之間,所述第二類透光開口設置于所述第二類限定開口和所述第三類限定開口之間;
16、優選地,所述第一類透光開口和所述第二類透光開口的大小不同;
17、優選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類透光開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類透光開口的尺寸。
18、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觸控走線包括多條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一走線,所述第一走線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觸控走線包括多條所述第二走線,所述第二走線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位于同一行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走線相互連接;
19、優選地,所述第一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鄰的所述第一類限定開口與所述第二類限定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間,以及位于相鄰所述第一類限定開口與所述第三類限定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間;
20、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鄰所述第一類限定開口之間,且所述第二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與所述第一類透光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互不交疊。
21、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類透光開口靠近相鄰所述第一類限定開口的一側均設置有所述第二走線,位于所述第二類透光開口不同側的所述第二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第一類限定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邊緣之間的距離相同。
22、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虛擬走線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虛擬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類限定開口和所述第三類限定開口之間的所述限定結構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內;
23、優選地,所述第一虛擬走線和第二虛擬走線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24、優選地,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走線設置于所述第一虛擬走線或第二虛擬走線靠近所述第一類限定開口的兩端,所述第一虛擬走線或第二虛擬走線至少一端與所述第一走線絕緣間隔設置。
25、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第一類限定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朝向所述第二走線一側邊緣之間具有第一距離,所述第一虛擬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第二類限定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朝向所述第一虛擬走線一側邊緣之間具有第二距離,所述第二虛擬走線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第三類限定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朝向所述第二虛擬走線一側邊緣之間具有第三距離;
26、所述第一距離與所述第二距離或所述第三距離相等。
27、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虛擬走線和所述第二虛擬走線關于所述第二類透光開口對稱設置;優選地,所述觸控走線還包括多條第三走線,所述第三走線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走線的兩端分別連接兩條相鄰的所述第一走線,所述第三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類限定開口和所述第三類限定開口之間的所述限定結構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內;
28、優選地,所述第三走線與所述第二類透光開口沿所述第一方向間隔所述第二類限定開口或所述第三類限定開口設置。
29、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限定結構包括設置于基板一側的隔離結構,所述隔離結構包括支撐部和冠部,所述冠部位于所述支撐部遠離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支撐部面向所述冠部的一端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冠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內;
30、其中,所述支撐部為導電結構,所述發光單元與所述支撐部電性連接。
31、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部圍合形成多個用于容納所述第一顏色發光單元的第一支撐部開口、多個用于容納所述第二顏色發光單元的第二支撐部開口和多個用于容納所述第三顏色發光單元的第三支撐部開口;
32、所述冠部圍合形成多個第一冠部開口、第二冠部開口和第三冠部開口,所述第一冠部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支撐部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范圍內,所述第二冠部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支撐部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范圍內,所述第三冠部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三支撐部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范圍內。
33、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類限定開口包括第一支撐部開口和第一冠部開口,所述第二類限定開口包括第二支撐部開口和第二冠部開口,所述第三類限定開口包括第三支撐部開口和第三冠部開口;
34、優選地,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第一冠部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朝向所述第二走線一側邊緣之間具有第四距離,所述第一虛擬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第二冠部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朝向所述第一虛擬走線一側邊緣之間具有第五距離,所述第二虛擬走線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第三冠部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朝向所述第二虛擬走線一側邊緣之間具有第六距離;
35、所述第四距離與所述第五距離或所述第六距離相等。
36、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限定結構包括位于所述基板一側的像素界定層和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層背離所述基板一側的隔離結構,所述隔離結構圍合形成多個限定開口和透光開口,所述像素界定層限定有與所述限定開口對應的多個像素開口,所述像素開口與對應的所述限定開口連通,所述像素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對應的所述限定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內。
37、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發光單元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層疊設置且依次遠離所述基板的第一電極、發光功能層和第二電極,所述像素界定層覆蓋相鄰的所述第一電極之間的間隙以及所述第一電極的邊緣,以使得所述像素開口暴露所述第一電極;
38、優選地,所述發光功能層和所述第二電極位于所述限定開口中,所述限定開口包括所述限定開口和所述像素開口。
39、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像素開口包括用于容納所述第一顏色發光單元的第一像素子開口、多個用于容納所述第二顏色發光單元的第二像素子開口和多個用于容納所述第三顏色發光單元的第三像素子開口;
40、優選地,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第一像素子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朝向所述第二走線一側邊緣之間具有第七距離,所述第一虛擬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第二像素子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朝向所述第一虛擬走線一側邊緣之間具有第八距離,所述第二虛擬走線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第三像素子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朝向所述第二虛擬走線一側邊緣之間具有第九距離;
41、所述第七距離與所述第八距離或所述第九距離相等。
42、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封裝層,所述封裝層覆蓋所述發光單元和所述限定結構,所述觸控層位于所述封裝層遠離所述基板的一側。
43、基于同樣的發明構思,本技術還公開了一種顯示面板,其包括:
44、基板;
45、限定結構,設置于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限定結構圍合形成限定開口和透光開口,所述限定開口用于容納發光單元,所述透光開口包括第一類透光開口和第二類透光開口,所述第一類透光開口位于不同發光顏色的所述發光單元之間,所述第二類透光開口位于相同發光顏色的所述發光單元之間;
46、觸控層,設置于所述限定結構遠離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觸控層包括觸控走線,所述觸控走線包括設置于第一類透光開口與所述限定開口之間的第二走線和位于所述第二類透光開口與所述限定開口之間的第一虛擬走線;
47、所述第一虛擬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限定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間的距離,等于所述第二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限定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間的距離。
48、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限定結構包括位于所述基板一側的像素界定層和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層背離所述基板一側的隔離結構,所述隔離結構圍合形成多個限定開口和透光開口,所述像素界定層限定有與所述隔離開口對應的多個像素開口,所述像素開口與對應的所述限定開口連通,所述像素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對應的所述限定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內;
49、優選地,所述發光單元包括第一顏色發光單元、第二顏色發光單元和第三顏色發光單元;所述像素開口包括用于容納所述第一顏色發光單元的第一像素子開口、多個用于容納所述第二顏色發光單元的第二像素子開口和多個用于容納所述第三顏色發光單元的第三像素子開口;
50、優選地,所述觸控走線還包括第一走線,所述第一走線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走線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虛擬走線還包括第二虛擬走線,所述第一虛擬走線和所述第二虛擬走線分別位于所述第二類透光開口的兩側,所述第一虛擬走線或所述第二虛擬走線至少一端與所述第一走線絕緣間隔設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51、優選地,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第一像素子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朝向所述第二走線一側邊緣之間具有第七距離,所述第一虛擬走線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第二像素子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朝向所述第一虛擬走線一側邊緣之間具有第八距離,所述第二虛擬走線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與相鄰所述第三像素子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朝向所述第二虛擬走線一側邊緣之間具有第九距離;
52、所述第七距離與所述第八距離或所述第九距離相等。
53、基于同樣的發明構思,本技術還公開了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上述的顯示面板。
5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的顯示面板通過將部分觸控走線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透光開口與限定開口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間,觸控走線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限定結構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內,避免觸控走線遮擋限定開口或透光開口,保證了顯示面板的透光率;同時,由于限定結構中金屬的隔離作用,可以避免觸控走線與基板中的走線之間產生串擾,提升了顯示面板的顯示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