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容納盒和基板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容納盒和基板組及基板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例如打印機等圖像形成裝置的實例包括控制器基板,用于提供附加功能的所謂可選基板可以安裝在該控制器基板上。這樣的可選基板通常在容納在由例如瓦楞紙板制成的專用容納盒中的情況下被傳送。如果用戶在控制器基板直接放置在地面等上的情況下將可選基板安裝在控制器基板上,則有可能因由安裝在控制器基板上的元件形成的凸出和凹陷而導致控制器基板無法放置在穩定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將可選基板上的接頭與控制器基板上的接頭連接的可操作性會降低。另外,由于控制器基板處于不穩定位置,所以控制器基板的局部會承受較大的力。 這會導致布線部分的導線斷裂或者例如IC和電容器等部件損壞。迄今為止,已經提出了與基板安裝方法有關的各種技術(例如,參見未經審查的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 2008-16333)。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提高便利性的容納盒和基板組。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用于容納第一基板的容納盒,所述第一基板安裝在具有直立壁的第二基板上,所述直立壁具有與所述第二基板平行并且處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安裝有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的相反側上的底緣,所述容納盒包括底表面;多個側表面,其包括第一側表面和第二側表面;頂表面;第一邊緣,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一側表面沿所述第一邊緣接觸;第二邊緣,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沿所述第二邊緣接觸;以及第三邊緣,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沿所述第三邊緣接觸。 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能夠在所述第三邊緣處分離。所述第三邊緣的長度大致等于所述直立壁的底緣與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直立壁之間的接觸線相隔的最短距離。所述第一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邊緣的長度長且所述第一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個邊緣的一半長度長。所述第二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個邊緣的長度長且所述第二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二基板的另一個邊緣的一半長度長。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據第一方面所述的容納盒中,所述第一側表面具有切除部,所述切除部的形狀與所述第二基板的安裝有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的反面的形狀對應,并且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側表面在所述切除部處形成有切口。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據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容納盒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二側表面和所述底表面能夠在所述第二邊緣處分離。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據第三方面所述的容納盒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二側表面與所述頂表面保持接觸。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據第一方面所述的容納盒中,所述多個側表面包括第三側表面,并且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三側表面與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一側表面保持接觸。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據第一方面所述的容納盒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頂表面與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分離。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一種容納盒包括第一基板,其安裝在具有直立壁的第二基板上,所述直立壁具有與所述第二基板平行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安裝有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的相反側的底緣;底表面;多個側表面,其包括第一側表面和第二側表面;頂表面;第一邊緣,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一側表面沿所述第一邊緣接觸;第二邊緣,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沿所述第二邊緣接觸;以及第三邊緣,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沿所述第三邊緣接觸。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能夠在所述第三邊緣處分離。所述第三邊緣的長度大致等于所述直立壁的底緣與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直立壁之間的接觸線相隔的最短距離。所述第一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邊緣的長度長且所述第一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個邊緣的一半長度長。所述第二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個邊緣的長度長且所述第二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二基板的另一個邊緣的一半長度長。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據第七方面所述的容納盒中,所述第一側表面具有切除部,所述切除部的形狀與所述第二基板的安裝有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的反面的形狀對應,并且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側表面在所述切除部處形成有切口。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在根據第七或第八方面所述的容納盒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二側表面和所述底表面能夠在所述第二邊緣處分離。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在根據第九方面所述的容納盒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二側表面與所述頂表面保持接觸。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在根據第七或第八方面所述的容納盒中,所述多個側表面包括第三側表面,并且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三側表面與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一側表面保持接觸。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根據本發明第七方面所述的容納盒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頂表面與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分離。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一種基板組包括第一基板、安裝有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容納所述第一基板的容納盒。所述第二基板具有直立壁,所述直立壁具有與所述第二基板平行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安裝有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的相反側的底緣。所述容納盒包括底表面;多個側表面,其包括第一側表面和第二側表面;頂表面;第一邊緣, 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一側表面沿所述第一邊緣接觸;第二邊緣,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沿所述第二邊緣接觸;以及第三邊緣,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沿所述第三邊緣接觸。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能夠在所述第三邊緣處分離。所述第三邊緣的長度大致等于所述直立壁的底緣與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直立壁之間的接觸線相隔的最短距離。所述第一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邊緣的長度長且所述第一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個邊緣的一半長度長。所述第二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個邊緣的長度長且所述第二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二基板的另一個邊緣的一半長度長。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在根據第十三方面所述的基板組中,所述第一側表面具有切除部,所述切除部的形狀與所述第二基板的安裝有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的反面的形狀對應,并且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側表面在所述切除部處形成有切口。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在根據本發明第十三或第十四方面所述的基板組中, 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二側表面和所述底表面能夠在所述第二邊緣處分離。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在根據本發明第十三方面所述的基板組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二側表面與所述頂表面保持接觸。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在根據本發明第十三方面所述的基板組中,所述多個側表面包括第三側表面,并且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三側表面與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一側表面保持接觸。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在根據本發明第十三方面所述的基板組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頂表面與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分離。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種基板安裝方法,包括打開容納有第一基板的容納盒;改變待安裝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的取向,以使所述第二基板的用于連接至所述第一基板的連接部變為面朝上的狀態;將已經改變取向的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放置在處于打開狀態下的所述容納盒的直立部上;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放置在所述直立部上的狀態下,將所述第一基板的連接部相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連接部定位;以及在兩個所述連接部相對于彼此定位的狀態下,將所述第一基板推向所述第二基板以使兩個所述連接部彼此連接。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在根據本發明第十九方面所述的基板安裝方法中,所述第二基板具有直立在其下述表面上的直立壁所述第二基板的用于連接至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連接部位于所述表面上;在所述第二基板放置在處于打開狀態下的所述容納盒的狀下,所述容納盒在所述直立壁將要得到定位的位置處不具有所述直立部;并且在將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放置在所述直立部上時,通過所述直立部和所述直立壁支撐所述第二基板。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在根據本發明第十九方面或第二十方面所述的基板安裝方法中,處于打開狀態下的所述容納盒的所述直立部形成有切除部,所述切除部的形狀與所述直立部所承載的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的形狀對應。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一種基板安裝方法,包括從包括下盒體和上盒體的容納盒拆下所述上盒體來打開所述容納盒,所述容納盒中容納有第一基板;改變待安裝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的取向,以使所述第二基板的用于連接至所述第一基板的連接部變為面朝上的狀態;將已經改變取向的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放置在所述下盒體的側壁部或所述上盒體的側壁部上;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放置在所述側壁部上的狀態下,將所述第一基板的連接部相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連接部定位;以及在兩個所述連接部相對于彼此定位的狀態下,將所述第一基板推向所述第二基板以使兩個所述連接部彼此連接。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三方面,在根據本發明第二十二方面所述的基板安裝方法中,所述第二基板具有直立在其下述表面上的直立壁所述第二基板的用于連接至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連接部位于所述表面上;在所述第二基板放置在所述側壁部上的狀態下,所述上盒體或所述下盒體在所述直立壁將要得到定位的位置處不具有所述側壁部;并且在將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放置在所述側壁部上時,通過所述側壁部和所述直立壁支撐所述第二基板。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四方面,在根據本發明第二十二方面或第二十三方面所述的基板安裝方法中,所述上盒體的所述側壁部或所述下盒體的所述側壁部形成有切除部,所述切除部的形狀與所述側壁部所承載的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的形狀對應。憑借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和第三至第五方面、第十九方面,可以利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將一個基板以穩定方式安裝在另一個基板上。憑借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和第二十一方面,可以利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的切除部將一個基板以穩定方式安裝在另一個基板上。憑借本發明的第六方面和第二十二方面,可以利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的下盒體或上盒體將一個基板以穩定方式安裝在另一個基板上。憑借本發明的第七和第九至第十一方面,可以利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將一個基板以穩定方式安裝在另一個基板上。憑借本發明的第八方面,可以利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的切除部將一個基板以穩定方式安裝在另一個基板上。憑借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可以利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的下盒體或上盒體將一個基板以穩定方式安裝在另一個基板上。憑借本發明的第十三和第十五至第十七方面,可以利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將一個基板以穩定方式安裝在另一個基板上。憑借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可以利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的切除部將一個基板以穩定方式安裝在另一個基板上。憑借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可以利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的下盒體或上盒體將一個基板以穩定方式安裝在另一個基板上。憑借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可以利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的直立部將一個基板以穩定方式安裝在另一個基板上。憑借本發明的第二十三方面,可以利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的下盒體或上盒體的側壁部將一個基板以穩定方式安裝在另一個基板上。憑借本發明的第二十四方面,可以利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的下盒體或上盒體的側壁部的切除部將一個基板以穩定方式安裝在另一個基板上。
基于以下附圖,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其中圖1是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一個步驟的簡圖;圖2是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下一個步驟的簡圖3是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下一個步驟的簡圖;圖4是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下一個步驟的簡圖;圖5是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下一個步驟的簡圖;圖6是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下一個步驟的簡圖;圖7是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下一個步驟的簡圖;圖8是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下一個步驟的簡圖;圖9A至圖9C是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變型的簡圖;圖10是示出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一個步驟的簡圖;圖11是示出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下一個步驟的簡圖;圖12是示出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下一個步驟的簡圖;圖13是示出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下一個步驟的簡圖;圖14是示出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下一個步驟的簡圖;圖15A和圖15B是示出根據比較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一個步驟的簡圖;以及圖16A和圖16B是示出根據比較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的下一個步驟的簡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考附圖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在附圖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省略了對這些部件的重復描述。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性實施例是本發明的最佳實施方式,而本發明不限于此。在說明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之前,參考圖15A至圖16B描述比較例。這里,假定將用于提供附加功能的可選基板200安裝在例如打印機等圖像形成裝置中的控制器基板800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控制器基板800直接放置在地面等上,則有可能因由安裝在控制器基板800上的元件形成的凸出和凹陷而導致控制器基板800無法放置在穩定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將可選基板200上的接頭201與控制器基板800上的接頭803連接的可操作性會降低。另外,由于控制器基板800處于不穩定位置,所以控制器基板800的局部會承受較大的力。這會導致布線部分的導線斷裂或者例如IC和電容器等部件損壞。因此,在比較例中,如圖15A所示,在控制器基板800的基底部801的兩個角上形成有插孔901,并且在控制器基板800上安裝有由樹脂制成的支腿部件900。從而,如圖15B所示,控制器基板800可以由兩個支腿部件900和從基底部801延伸而直立的直立部(基板架)802支撐為水平取向。在這種狀態下,如圖16A所示,將可選基板200的接頭201相對于控制器基板800 的接頭803定位,并且沿箭頭G所示的方向推動可選基板200。因此,將可選基板200的接頭201與控制器基板800的接頭803連接。從而,如圖16B所示,完成了將可選基板200安裝在控制器基板800上的過程。在上述比較例中,有必要為每一個可選基板200制備支腿部件900。因此,導致成
本較高。另外,每當將可選基板200安裝在控制器基板800上時,都要執行安裝和拆卸支腿部件900的繁瑣作業。本發明是本發明的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進行深入研究的結果。參考圖1至圖14,描述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首先,參考圖1至圖8,描述根據本發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當開始安裝過程時,首先如圖2所示,打開容納盒100的頂蓋部102(參見圖1) (第一步驟)。容納盒100由瓦楞紙板制成,并且容納待安裝的可選基板200(第一基板的實例)。在打開狀態下,容納盒100包括底部(底表面)101c、沿底部IOlc的兩條邊直立的直立部(側表面)IOla和101b、側壁部103、頂蓋部(頂表面)102和沿頂蓋部102的一條邊直立的直立部10加。直立部IOla在邊緣106a處與底部IOlc保持接觸,并且在邊緣 106c處與直立部10 分離。直立部10 與頂蓋部102保持接觸并且在邊緣106b處與底部IOlc分離。直立部IOlb與底部IOlc和直立部IOla保持接觸。在直立部IOla的頂緣形成有形狀與控制器基板300的各種接頭304等的形狀對應的切除部104,將在下文中對切除部104進行描述。具體而言,切除部104的形狀與控制器基板300的安裝有可選基板200的表面的反面的形狀對應,并且在打開狀態下,直立部 IOla在切除部104處形成有切口(即,被切開)。在頂蓋部102的一條邊上設置有在頂蓋部102關閉時與切除部104適配的突起 105。接下來,取出放置在容納盒100的底部IOlc上的可選基板200 (參見圖2和圖3)。邊緣106a的長度比可選基板200的邊緣201a的長度長。邊緣106b的長度比可選基板200的邊緣201b的長度長。然后,如圖4和圖5所示,準備好例如打印機等的待安裝可選基板200的控制器基板300 (第二基板的實例)。沿例如箭頭A所示的方向改變控制器基板300的取向,以便使得用作連接至可選基板200的連接部的接頭400面朝上(第二步驟)。 盡管沒有特別的限制,然而如圖4所示,可以在控制器基板300的基底部301上設置硬盤裝置303、各種接頭304等。在基底部301的一條邊上設置有直立在基底部301上的直立壁(基板架)302。直立壁302的底緣305與控制器基板300平行,并且位于當可選基板200如下文所述安裝在控制器基板300上時控制器基板300的安裝有可選基板200的表面的相反側。參考圖3和圖5,當將控制器基板300如下文所述放置在容納盒100上時,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100在直立壁302將要得到定位的位置處不具有直立部。接下來,如圖5所示,在第二步驟中已經改變取向的控制器基板300沿箭頭B所示的方向下降,以便使控制器基板300的邊緣部放置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100的直立部 IOlaUOlb和10 上(第三步驟)。從而,得到圖6所示的狀態。接下來,如圖7所示,在控制器基板300的邊緣部放置在直立部101a、IOlb和10 上的狀態下,將可選基板200的接頭201相對于控制器基板300的接頭400定位(第四步驟)。邊緣106c的長度大致等于直立壁302的底緣305與控制器基板300和直立壁302 之間的接觸線相隔的最短距離。
然后,在接頭201和400相對于彼此定位的狀態下,沿箭頭C所示的方向將可選基板200推向控制器基板300,以便使接頭201和400彼此連接(第五步驟)。邊緣106a的長度比控制器基板300的邊緣306a的一半長度長。邊緣106b的長度比控制器基板300的邊緣306b的一半長度長。從而,如圖8所示,完成了將可選基板200安裝在控制器基板300的過程。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利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以便提高便利性并降低成本。在拆下控制器基板300之后,再次關閉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100,以便重復使用。更具體而言,例如,在將可選基板200安裝在控制器基板300上以更換損壞的舊可選基板時,可以將舊可選基板放置在容納盒100中并且送回。參考圖9A至圖9C,描述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變型。如圖9A所示,根據變型的容納盒500的外形與圖1所示的容納盒100的外形相似。該變型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不同在于容納盒500可以分成下部501和上部 502(參見圖9B)。如圖9C所示,下部501包括底部501c和直立在底部501c上的直立部501a和 501b。在直立部501a和501b中形成有形狀與控制器基板300的形狀對應的切除部503 和 504。與圖5至圖8所示的步驟相似,在控制器基板300放置在容納盒500的下部501 上的情況下,將可選基板200安裝在控制器基板300上。因此,利用打開狀態下的容納盒的一部分,以便提高便利性并降低成本。下面,參考圖10至圖14,描述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當開始安裝過程時,首先通過拆下上盒體602來打開容納盒600 (第一步驟,參見圖10和圖11)。容納盒600容納待安裝的可選基板200,并且包括下盒體601和上盒體602。接下來,取出放置在下盒體601的底部601d上的可選基板200(第一基板的實例)。如圖11所示,下盒體601包括側壁部601a、601b、601c和601e。如圖12所示,側壁部601a可以沿箭頭D所示的方向打開。然后,如圖4所示,準備好例如打印機等的待安裝可選基板200的控制器基板 300(第二基板的實例)。沿例如箭頭A所示的方向改變控制器基板300的取向,以便使得用作連接至可選基板200的連接部的接頭400面朝上(第二步驟)。接下來,如圖14所示,將在第二步驟中已經改變取向的控制器基板300的邊緣部放置在下盒體601的側壁部60lb、60Ic和60Ie上(第三步驟)。在圖13和圖14所示的實例中,控制器基板300安裝有舊的可選基板700。因此,在安裝可選基板200之前,將可選基板700沿箭頭F所示的方向拉出并且從控制器基板300上拆下。接下來,在控制器基板300的邊緣部放置在側壁部601b、601c和601e上的狀態下,將可選基板200的接頭201相對于控制器基板300的接頭400定位(第四步驟,參見圖 7)。
然后,在接頭201和400相對于彼此定位的狀態下,將可選基板200推向控制器基板300,以便使接頭201和400彼此連接(第五步驟)。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利用容納盒600的一部分,以便提高便利性并降低成本。例如,容納盒600用于在送回可選基板700時封裝可選基板700。盡管在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控制器基板300放置在下盒體601上,然而控制器基板300也可以放置在上盒體602上。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板安裝方法可以應用于包含在打印機或復合機中的控制器基板等。為了解釋和說明起見,已經提供了對于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以上描述。本發明并非意在窮舉或將本發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體形式。顯然,許多修改和變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這些示例性實施例的選取和描述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本領域的其他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發明適用于各種示例性實施例,并且本發明的各種變型適合于所設想的特定用途。本發明意在用前面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內容來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容納第一基板的容納盒,所述第一基板安裝在具有直立壁的第二基板上, 所述直立壁具有底緣,所述底緣與所述第二基板平行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安裝有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的相反側,所述容納盒包括底表面;多個側表面,其包括第一側表面和第二側表面; 頂表面;第一邊緣,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一側表面沿所述第一邊緣接觸; 第二邊緣,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沿所述第二邊緣接觸;以及第三邊緣,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沿所述第三邊緣接觸, 其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能夠在所述第三邊緣處分離,所述第三邊緣的長度大致等于所述直立壁的底緣與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直立壁之間的接觸線相隔的最短距離,所述第一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邊緣的長度長且所述第一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個邊緣的一半長度長,并且所述第二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個邊緣的長度長且所述第二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二基板的另一個邊緣的一半長度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納盒,其中,所述第一側表面具有切除部,所述切除部的形狀與所述第二基板的安裝有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的反面的形狀對應,并且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側表面在所述切除部處形成有切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納盒,其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二側表面和所述底表面能夠在所述第二邊緣處分1 O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容納盒,其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二側表面與所述頂表面保持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納盒,其中, 所述多個側表面包括第三側表面,并且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三側表面與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一側表面保持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納盒,其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頂表面與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分離。
7.一種容納盒,包括第一基板,其安裝在具有直立壁的第二基板上,所述直立壁具有底緣,所述底緣與所述第二基板平行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安裝有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的相反側; 底表面;多個側表面,其包括第一側表面和第二側表面; 頂表面;第一邊緣,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一側表面沿所述第一邊緣接觸;第二邊緣,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沿所述第二邊緣接觸;以及第三邊緣,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沿所述第三邊緣接觸, 其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能夠在所述第三邊緣處分離,所述第三邊緣的長度大致等于所述直立壁的底緣與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直立壁之間的接觸線相隔的最短距離,所述第一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邊緣的長度長且所述第一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個邊緣的一半長度長,并且所述第二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個邊緣的長度長且所述第二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二基板的另一個邊緣的一半長度長。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容納盒,其中,所述第一側表面具有切除部,所述切除部的形狀與所述第二基板的安裝有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的反面的形狀對應,并且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側表面在所述切除部處形成有切口。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容納盒,其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二側表面和所述底表面能夠在所述第二邊緣處分離。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容納盒,其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二側表面與所述頂表面保持接觸。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容納盒,其中, 所述多個側表面包括第三側表面,并且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三側表面與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一側表面保持接觸。
12.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容納盒,其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頂表面與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分離。
13.一種基板組,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其上安裝有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具有直立壁,所述直立壁具有底緣,所述底緣與所述第二基板平行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安裝有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的相反側;以及容納盒,其容納所述第一基板,所述容納盒包括 底表面;多個側表面,其包括第一側表面和第二側表面; 頂表面;第一邊緣,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一側表面沿所述第一邊緣接觸; 第二邊緣,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沿所述第二邊緣接觸;以及第三邊緣,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沿所述第三邊緣接觸, 其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能夠在所述第三邊緣處分離,所述第三邊緣的長度大致等于所述直立壁的底緣與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直立壁之間的接觸線相隔的最短距離,所述第一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邊緣的長度長且所述第一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個邊緣的一半長度長,并且所述第二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個邊緣的長度長且所述第二邊緣的長度比所述第二基板的另一個邊緣的一半長度長。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基板組,其中,所述第一側表面具有切除部,所述切除部的形狀與所述第二基板的安裝有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的反面的形狀對應,并且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側表面在所述切除部處形成有切口。
15.根據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基板組,其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二側表面和所述底表面能夠在所述第二邊緣處分
16.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基板組,其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二側表面與所述頂表面保持接觸。
17.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基板組,其中, 所述多個側表面包括第三側表面,并且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第三側表面與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一側表面保持接觸。
18.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基板組,其中,在所述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所述頂表面與所述第一側表面和所述第二側表面分離。
19.一種基板安裝方法,包括 打開容納有第一基板的容納盒;改變待安裝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的取向,以使所述第二基板的用于連接至所述第一基板的連接部變為面朝上的狀態;將已經改變取向的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放置在處于打開狀態下的所述容納盒的直立部上;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放置在所述直立部上的狀態下,將所述第一基板的連接部相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連接部定位;以及在兩個所述連接部相對于彼此定位的狀態下,將所述第一基板推向所述第二基板以使兩個所述連接部彼此連接。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基板安裝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具有直立在其下述表面上的直立壁所述第二基板的用于連接至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連接部位于所述表面上;在所述第二基板放置在處于打開狀態下的所述容納盒的狀下,所述容納盒在所述直立壁將要得到定位的位置處不具有所述直立部;并且在將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放置在所述直立部上時,通過所述直立部和所述直立壁支撐所述第二基板。
21.根據權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基板安裝方法,其中,處于打開狀態下的所述容納盒的所述直立部形成有切除部,所述切除部的形狀與所述直立部所承載的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的形狀對應。
22.—種基板安裝方法,包括從包括下盒體和上盒體的容納盒拆下所述上盒體來打開所述容納盒,所述容納盒中容納有第一基板;改變待安裝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的取向,以使所述第二基板的用于連接至所述第一基板的連接部變為面朝上的狀態;將已經改變取向的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放置在所述下盒體的側壁部或所述上盒體的側壁部上;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放置在所述側壁部上的狀態下,將所述第一基板的連接部相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連接部定位;以及在兩個所述連接部相對于彼此定位的狀態下,將所述第一基板推向所述第二基板以使兩個所述連接部彼此連接。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基板安裝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具有直立在其下述表面上的直立壁所述第二基板的用于連接至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連接部位于所述表面上;在所述第二基板放置在所述側壁部上的狀態下,所述上盒體或所述下盒體在所述直立壁將要得到定位的位置處不具有所述側壁部;并且在將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放置在所述側壁部上時,通過所述側壁部和所述直立壁支撐所述第二基板。
24.根據權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基板安裝方法,其中,所述上盒體的所述側壁部或所述下盒體的所述側壁部形成有切除部,所述切除部的形狀與所述側壁部所承載的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部的形狀對應。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板安裝方法、容納盒和基板組。該容納盒用于容納安裝在具有直立壁的第二基板上的第一基板,直立壁具有與第二基板平行并且位于第二基板的安裝有第一基板的表面的相反側的底緣,該容納盒包括底表面;多個側表面,其包括第一側表面和第二側表面;頂表面;第一邊緣;第二邊緣;以及第三邊緣。在頂表面打開的狀態下,第一側表面和第二側表面能夠在第三邊緣處分離。第三邊緣的長度大致等于直立壁的底緣與第二基板和直立壁之間的接觸線相隔的最短距離。第一邊緣的長度比第一基板的一個邊緣的長度和第二基板的一個邊緣的一半長度長。第二邊緣的長度比第一基板的另一個邊緣的長度和第二基板的另一個邊緣的一半長度長。
文檔編號H05K5/00GK102573355SQ20111036183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5日
發明者內田徹雄 申請人:富士施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