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多角度限位功能的滑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滑蓋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利用單一機構而達到多角度限位功能的
滑蓋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滑蓋式平板電腦包含有一主機端與一屏幕端。該屏幕端可相對該主機端滑移,以立于該主機端的表面,提供使用者不同視角的操作模式。更進一步來說,該屏幕端另可在立于該主機端的表面后,相對該主機端旋轉九十度,以搭配使用者需求而提供更進階的影音享受。為了防止該屏幕端相對該主機端滑移,傳統(tǒng)的滑蓋式平板電腦于殼體周圍配置了多組固定機構,分別用來限制不同操作狀態(tài)下該屏幕端相對該主機端的移動,因此傳統(tǒng)滑蓋式平板電腦為了容置多組不同用途的固定機構,具有結構復雜、體積龐大的缺點。如何設計出一種具有精簡結構的滑蓋式平板電腦,即為現今機構產業(yè)的重點發(fā)展課題之一。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單一機構而達到多角度限位功能的滑蓋裝置,以解決上述的問題。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具有多角度限位功能的滑蓋裝置,其包含有一第一主體、一第二主體以及一限位機構。該第二主體以可相對滑動及旋轉方式設置于該第一主體上。該限位機構用以限制該第二主體相對該第一主體的移動。該限位機構包含有一連桿組,設置于該第二主體,一第一卡勾件,設置于該第一主體的一側邊,以及一第二卡勾件,設置于該第一主體的一中段區(qū)域。該連桿組包含有一第一主桿,設置于該第二主體的一第一側,一第二主桿,設置于該第二主體的一第二側,一第一桿件,該第一桿件的兩端分別樞接于該第一主桿與該第二主桿,以及一第二桿件,該第二桿件的一第一端樞接于該第一主桿相異該第一桿件的樞接點的一端,且該第二桿件的一第二端設置于該第二主體的一第三側。該第二桿件的該第二端沿一第一方向滑移時,該第一主桿沿相異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滑移,且該第二主桿沿相反該第一方向的一方向滑移。該第一主桿具有一第合孔,且該第二主桿具有一第二卡合孔。該第一卡勾件用來于該第二主體平行貼附于該第一主體時,卡合該第一主桿的該第一卡合孔,該第二卡勾件用來于該第二主體立于該第一主體上時,卡合該第一主桿的該第一卡合孔或該第二主桿的該第二卡合孔。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另揭露該第二主體的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及該第三側相交。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另揭露該第二桿件包含有一第一桿部與一第二桿部,該第一桿部的一第一端設置于該第二主體的該第三側,該第二桿部的兩端分別樞接該第一桿部的一第二端與該第一主桿,且該連桿組另包含有一第三桿件,該第三桿件的兩端分別樞接于該第二主體及該第一桿部的該第二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另揭露該連桿組另包含有一橋接件,設置于該第二主體上,該橋接件的表面形成有一滑槽,且該第一桿部的該第二端以可滑動方式設置于該滑槽內。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另揭露該連桿組另包含有一彈性元件,設置于該第二主體且連接至該第一主桿。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另揭露該連桿組另包含有一推鈕,設置于該第二桿件的該第二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另揭露該第一主桿具有一第一磁性元件,該第一卡勾件由磁吸性材質組成,且該第一卡勾件利用一磁性吸附力以卡合于該第一卡合孔。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另揭露該限位結構另包含有一彈力元件,設置于該第一卡勾件與該第一主體之間。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另揭露該第一主桿具有一第一磁性兀件,該第二主桿具有一第二磁性元件,該第二卡勾件由磁吸性材質組成,且該第二卡勾件利用一磁性吸附力以卡合于該第 ^合孔或該第二卡合孔。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另揭露該第一主桿具有一第一磁性兀件,該第二主桿具有一第二磁性元件,該第二卡勾件具有一第三磁性元件,且該第二卡勾件利用一磁性吸附力以卡合于該第一卡合孔或該第二卡合孔。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另揭露該第二卡勾件于該磁性吸附力減弱時,借由該第三磁性元件的一重力驅動而脫離該第一卡合孔或該第二卡合孔。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另揭露該滑蓋裝置另包含有一支撐機構,設置于該第一主體,該支撐機構用來 支撐該第二主體立于該第一主體上。本發(fā)明的限位機構的結構簡單,并可應用于滑蓋裝置不同的操作狀態(tài)的鎖扣及解鎖功能,故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滑蓋裝置于閉合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滑蓋裝置于第一開啟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滑蓋裝置于第二開啟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限位機構的部分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支撐機構與限位機構的另一部分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限位機構的部分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限位機構的部分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限位機構的部分剖視圖。圖9與圖10分別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限位機構于不同視角的部分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0 滑蓋裝置12 第一主體121 鍵盤裝置14 第二主體141 第一側142 第二側143 第三側15 支撐機構16 限位機構18 連桿組20 第一主桿201 第一卡合孔202 第一磁性元件 22 第二主桿
221第二卡合孔222第二磁性元件24第一桿件26第二桿件261第一端262第二端28第一^^勾件30 第二卡勾件301第三磁性元件32 第一桿部321第一端322 第二端34第二桿部36 第三桿件38橋接件381 滑槽40彈性元件42 推鈕44彈力元件Dl 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 第三方向Vl第一致動方向V2 第二致動方向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3,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滑蓋裝置10于一閉合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滑 蓋裝置10于一第一開啟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滑蓋裝置10于一第二開啟狀態(tài)的不意圖。滑蓋裝置10包含有一第一主體12、一第二主體14、一支撐機構15以及一限位機構16。支撐機構15 (未示于圖1至圖3中)用來支撐第二主體14站立于第一主體12上,以露出第一主體12表面的一鍵盤裝置121。限位機構16用來限制第二主體14相對第一主體12的移動,以使滑蓋裝置10于該第一開啟狀態(tài)及該第二開啟狀態(tài)時,第二主體14可穩(wěn)定地立于第一主體12上,因此本發(fā)明的滑蓋裝置10具有多角度的限位功能。一般來說,滑蓋裝置10可為一滑蓋式平板電腦,第一主體12可為具有鍵盤機構的一主機端,且第二主體14可為一觸控屏幕端。當滑蓋裝置10于該閉合狀態(tài)時,滑蓋裝置10可為關閉狀態(tài)或一觸控輸入介面模式;當滑蓋裝置10于該第一開啟狀態(tài)或該第二開啟狀態(tài)時,滑蓋裝置10可利用該主機端的鍵盤機構作為輸入介面。請參閱圖4,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限位機構16的部分示意圖。限位機構16包含有一連桿組18,設置于第二主體14上。連桿組18包含有一第一主桿20,設置于第二主體14的一第一側141,且第一主桿20具有兩個第一^^合孔201。連桿組18另包含有一第二主桿22,設置于第二主體14的一第二側142,且第二主桿22具有兩個第二卡合孔221。連桿組18另包含有一第一桿件24,第一桿件24的兩端分別樞接于第一主桿20與第二主桿22。連桿組18另包含有一第二桿件26。第二桿件26的一第一端261樞接于第一主桿20相異第一桿件24的樞接點的一端,且第二桿件26的一第二端262設置于第二主體14的一第三側 143。當第二桿件26的第二端262沿一第一方向Dl滑移時,第一主桿20沿相異第一方向Dl的一第二方向D2滑移,且第二主桿22沿相反第一方向Dl的一方向滑移。由此可知,使用者可借由驅動第二桿件26,而同時帶動第一主桿20及第二主桿22相對第二主體14移動。其中第二主體14的第一側141可與第二側142及第三側143相交。當滑蓋裝置10于圖2所示的第二開啟狀態(tài)時,第一側141可為第二主體14鄰近第一主體12的鍵盤裝置121的一端邊,第二側142與第三側143可相互平行,且分別位于第一側141的兩旁。
請參閱圖5,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支撐機構15與限位機構16的另一部分示意圖。支撐機構15的一端邊樞接于第一主體12,且其另一端邊樞接于第二主體14。當滑蓋裝置10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支撐機構15可隱藏于第一主體12與第二主體14之間,且兩兩相對平行。當滑蓋裝置10處于第一開啟狀態(tài)或第二開啟狀態(tài),第二主體14相對第一主體12的滑移可帶動支撐機構15自平躺于第一主體12翻轉成站立在第一主體12上,進而支撐第二主體14穩(wěn)定立于第一主體12,其結構造型端視設計需求而定,故于此不再詳述。限位機構16另包含有兩個第一^^勾件28,設置于第一主體12的一側邊,以及兩個第二卡勾件30,設置于第一主體12的一中段區(qū)域(第一^^勾件28及第二卡勾件30可分別設置于第一主體12的鍵盤機構的兩端邊)。當滑蓋裝置10于圖1所示的該閉合狀態(tài)時,第二主體14平行貼附在第一主體12上,此時第一卡勾件28可用來卡合于第一主桿20的相對應第一卡合孔201,以限制第二主體14相對第一主體12的移動。另一方面,當滑蓋裝置10于圖2所示的該第一開啟狀態(tài)(或圖3所示的該第二開啟狀態(tài))時,第二主體14站
立于第一主體12上,限位機構16利用第二卡勾件30卡合于第一主桿20的相對應第--
合孔201 (或第二主桿22的相對應第二卡合孔221)。請參閱圖6,圖6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限位機構16的部分示意圖。于此實施例中,第二桿件26可由兩桿部接合而組成。第二桿件26可包含有一第一桿部32與一第二桿部34。第一桿部32的一第一端321可設置于第二主體14的第三側143。第二桿部34的兩端可分別樞接第一桿部32的一第二端322與第一主桿20。此外,此實施例的連桿組18可另包含有一第三桿件36。第三桿件36的兩端可分別樞接于第二主體14及第一桿部32的第二端322,因此當第一桿部32的第一端321沿第一方向Dl移動時,第二端322可借由與第三桿件36的軸孔配結構而沿著相異第一方向Dl與第二方向D2的一第三方向D3轉動,進而帶動第一主桿20沿第二方向移動,及第二主桿22沿相反第一方向Dl的該方向移動。此實施例中與前述實施例具有相同編號的元件具有相同結構與功能,故于此不再詳述。
請參閱圖7,圖7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限位機構16的部分示意圖。于此實施例中,第二桿件26由第一桿部32與一第二桿部34所組成。連桿組18可另包含有一橋接件38,設置于第二主體14上。橋接件38的表面可形成一滑槽381,第一桿部32的第二端322樞接于第二桿部34的一端且以可滑動方式設置于滑槽381內。橋接件38的功能為借由滑槽381以輔助第二端322可沿著第三方向D3轉動,借此同步帶動第一主桿20與第二主桿22相對第二主體14移動。此實施例中與前述實施例具有相同編號的元件具有相同結構與功能,故于此不再詳述。如圖4、圖6與圖7所示,連桿組18可另包含有一彈性元件40,設置于第二主體14上且連接至第一主桿20。彈性元件40可為一拉伸彈簧。當第一主桿20受外力驅動而相對第二主體14滑移時,彈性元件40可被拉扯而儲存一彈性回復力。彈性元件40的該彈性回復力用來于外力停止施加于第一主桿20時,將第一主桿20移回至原先的初始位置。連桿組18可另包含有一推鈕42,設置于第二桿件26的第二端262 (亦為第一桿部32的第一端321)。推鈕42提供使用者便于施力以驅動連桿組18的一操作點。請參閱圖4與圖8,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限位機構16的部分剖視圖。限位機構16另包含有一彈力元件44,例如一扭簧,其設置于第一卡勾件28與第一主體12之間。第一主桿20可具有一第一磁性元件202,且第一卡勾件28可由磁吸性材質組成,例如鐵金屬。當第一磁性元件202接近第一卡勾件28,第一卡勾件28可利用一磁性吸附力自第二主體14內部升起,以卡合于第一卡合孔201內,此時彈力元件44可儲存有一彈性回復力。而當第一磁性元件202移離第一卡勾件28,該磁性吸附力減弱,彈力元件44的該彈性回復力即可用來驅動第一^^勾件28回復至第二主體14內。請參閱圖4、圖9與圖10,圖9與圖10分別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限位機構16于不同視角的部分示意圖。除了第一主桿20的第一磁性元件202外,第二主桿22亦可具有一第二磁性元件222,且第二卡勾件30可具有一第三磁性元件301。當第一磁性元件202 (或第二磁性元件222)靠近第二卡勾件30時,第二卡勾件30可利用一磁性吸附力自第二主體14內部升起,以卡合于第一卡合孔201 (或第二卡合孔221)內。而當第一磁性元件202 (或第二磁性元件222)遠離第二卡勾件30后,該磁性吸附力減弱或消失,第二卡勾件30可利用其自身重力與第三磁性元件301的一重力驅動而脫離第一卡合孔201 (或第二卡合孔221),以回復至第二主體14內。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卡勾件30另可由磁吸性材質組成,借此取代第三磁性元件301的作用以與第一磁性元件202 (或第二磁性元件222)產生該磁性吸附力,其設計方式視產品實際需求而定,故于此不再詳述。于此對滑蓋裝置10進行詳細的操作過程說明。如圖1至圖5所示,當滑蓋裝置10處于圖1所示的閉合狀態(tài)時,第一卡勾件28受到相應第一磁性元件202的牽引而嵌合于第一卡合孔201內,以限制第二主體14相對第一主體12的移動。欲將滑蓋裝置10自圖1所示的閉合狀態(tài)切換至圖2所示的第一開啟狀態(tài)時,使用者首先可沿著第一方向Dl推動推鈕42,以使第一磁性元件202遠離相應的第一卡勾件28,第一卡勾件28失去牽引力量即會脫離第一卡合孔201,故可解除限位機構16的拘束。此時,使用者便可同時間沿著 一第一致動方向Vl推動第二主體14相對第一主體12滑行,以利用支撐機構15將第二主體14穩(wěn)定立于第一主體12上而露出鍵盤裝置121,并使得第二主體14的第一側141可貼附在第一主體12上鄰近鍵盤裝置121的位置。于第一開啟狀態(tài)時,限位機構16的第一主桿20可移動至平行第二卡勾件30的位置,第二卡勾件30可經由第一磁性元件202與第三磁性元件301的組合所產生的磁吸力驅動而嵌入第一卡合孔201內,借此限制第二主體14相對第一主體12的移動,故滑蓋裝置10可利用限位機構16而維持在第一開啟狀態(tài),便于使用者以較佳視角觀賞第二主體14 (屏幕端),并可選擇性通過鍵盤裝置121輸入控制指令。另一方面,若欲再次轉換第二主體14 (屏幕端)的視角,使用者可沿著第一方向Dl推動推鈕42,以使第一磁性元件202遠離相應的第三磁性元件301,此時失去磁吸力的第二卡勾件30則借由其本身重力而脫離第一卡合孔201,即可解除限位機構16的拘束,便于使用者將第二主體14沿著相異第一致動方向Vl的一第二致動方向V2(順時鐘方向)相對第一主體12翻轉,例如自第二圖所示的第一開啟狀態(tài)轉換至圖3所示的第二開啟狀態(tài)。于第二開啟狀態(tài)時,滑蓋裝置10仍利用支撐機構15將第二主體14立于第一主體12上。當滑蓋裝置10處于第二開啟狀態(tài),第二主體14的第二側142貼附在第一主體12上鄰近鍵盤裝置121的位置。限位機構16的第二主桿22可移動至平行第二卡勾件30的位置,以使第二卡勾件30可借由第二磁性元件222與第三磁性元件301的組合所產生的磁吸力驅動而嵌入第二卡合孔221內,借此限制第二主體14相對第一主體12的移動,故滑蓋裝置10可利用限位機構16而維持在第二開啟狀態(tài),便于使用者以另一較佳視角觀賞第二主體14(屏幕端)。最后,使用者欲將滑蓋裝置10自第二開啟狀態(tài)切換至第一開啟狀態(tài)或閉合狀態(tài),則可沿著第一方向Dl推動推鈕42,以使第二磁性元件222遠離第三磁性元件301,失去磁吸力的第二卡勾件30便可借由其本身重力而脫離第二卡合孔221,以解除限位機構16的拘束。接著使用者即可視需求任意驅動第二主體14相對第一主體12旋轉或滑移,以選擇將滑蓋裝置10切換至閉合狀態(tài)或第一開啟狀態(tài)。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滑蓋裝置是將連桿組分布設置于第二主體的三側邊,使用者可推動推鈕來同時驅動連桿組的主桿及桿件同時作動。限位機構的第一卡勾件與第二卡勾件可借由磁性吸附力而卡合于接近的卡合孔內,無論滑蓋裝置是處于何種狀態(tài)下(閉合狀態(tài)、第一開啟狀態(tài)或第二開啟狀態(tài)),使用者皆可使用同一個推鈕來執(zhí)行限位機構的解鎖操作。此外,限位機構另可利用彈性元件的彈性回復力,以于使用者所施加外力卸除時將連桿組的各主桿及桿件回復至初始位置,且另可利用多個磁性元件,分別用來驅動第一卡勾件及第二卡勾件卡扣于相對應卡合孔內。因此本發(fā)明的滑蓋裝置可利用限位機構于不同的操作狀態(tài)時解除第二主體相對第一主體的移動限制。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fā)明的限位機構的結構簡單,并可應用于滑蓋裝置不同的操作狀態(tài)的鎖扣及解鎖功能,故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fā)明權利要求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fā)明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多角度限位功能的滑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第一主體; 一第二主體,該第二主體以可相對滑動及旋轉方式設置于該第一主體上;以及 一限位機構,用以限制該第二主體相對該第一主體的移動,該限位機構包含有: 一連桿組,設置于該第二主體,該連桿組包含有: 一第一主桿,設置于該第二主體的一第一側,該第一主桿具有一第一卡合孔; 一第二主桿,設置于該第二主體的一第二側,該第二主桿具有一第二卡合孔; 一第一桿件,該第一桿件的兩端分別樞接于該第一主桿與該第二主桿;以及一第二桿件,該第二桿件的一第一端樞接于該第一主桿相異該第一桿件的樞接點的一端,且該第二桿件的一第二端設置于該第二主體的一第三側; 其中,該第二桿件的該第二端沿一第一方向滑移時,該第一主桿沿相異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滑移,且該第 二主桿沿相反該第一方向的一方向滑移; 一第一卡勾件,設置于該第一主體的一側邊,該第一卡勾件用來于該第二主體平行貼附于該第一主體時,卡合該第一主桿的該第一卡合孔;以及 一第二卡勾件,設置于該第一主體的一中段區(qū)域,該第二卡勾件用來于該第二主體立于該第一主體上時,卡合該第一主桿的該第一卡合孔或該第二主桿的該第二卡合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蓋裝置,其中該第二主體的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及該第三側相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蓋裝置,其中該第二桿件包含有一第一桿部與一第二桿部,該第一桿部的一第一端設置于該第二主體的該第三側,該第二桿部的兩端分別樞接該第一桿部的一第二端與該第一主桿,且該連桿組還包含有一第三桿件,該第三桿件的兩端分別樞接于該第二主體及該第一桿部的該第二端。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滑蓋裝置,其中該連桿組還包含有一橋接件,設置于該第二主體上,該橋接件的表面形成有一滑槽,且該第一桿部的該第二端以可滑動方式設置于該滑槽內。
5.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滑蓋裝置,其中該連桿組還包含有: 一彈性元件,設置于該第二主體且連接至該第一主桿。
6.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滑蓋裝置,其中該連桿組還包含有: 一推鈕,設置于該第二桿件的該第二端。
7.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滑蓋裝置,其中該第一主桿具有一第一磁性元件,該第一卡勾件由磁吸性材質組成,且該第一卡勾件利用一磁性吸附力以卡合于該第一卡合孔。
8.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滑蓋裝置,其中該限位結構還包含有一彈力元件,設置于該第一卡勾件與該第一主體之間。
9.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滑蓋裝置,其中該第一主桿具有一第一磁性元件,該第二主桿具有一第二磁性元件,該第二卡勾件由磁吸性材質組成,且該第二卡勾件利用一磁性吸附力以卡合于該第—^合孔或該第二卡合孔。
10.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滑蓋裝置,其中該第一主桿具有一第一磁性元件,該第二主桿具有一第二磁性元件,該第二卡勾件具有一第三磁性元件,且該第二卡勾件利用一磁性吸附力以卡合于該第一卡合孔或該第二卡合孔。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滑蓋裝置,其中該第二卡勾件于該磁性吸附力減弱時,借由該第三磁性元件的一重力驅動而脫離該第一卡合孔或該第二卡合孔。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蓋裝置,其中該滑蓋裝置還包含有一支撐機構,設置于該第一主體, 該支撐機構用來支撐該第二主體立于該第一主體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具有多角度限位功能的滑蓋裝置,包含有一第一主體、一第二主體以及一限位機構。該限位機構包含有一連桿組,設置于該第二主體,以及一第一卡勾件與一第二卡勾件,分別設置于該第一主體。該連桿組包含有一第一主桿,設置于該第二主體的一第一側,一第二主桿,設置于該第二主體的一第二側,一第一桿件,設置于該第一主桿與該第二主桿之間,以及一第二桿件,其第一端樞接于該第一主桿,且其第二端設置于該第二主體的一第三側。該第一卡勾件用來卡合該第一主桿的卡合孔,且該第二卡勾件用來卡合該第一主桿的卡合孔或該第二主桿的卡合孔。本發(fā)明的滑蓋裝置的限位機構的結構簡單,并可應用于滑蓋裝置不同的操作狀態(tài)的鎖扣及解鎖功能。
文檔編號H05K5/03GK103179827SQ20121000604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6日
發(fā)明者陳致銘 申請人:緯創(chuàng)資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