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甘蔗剝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領域,特別是一種甘蔗剝葉機。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收獲甘蔗的機械有整桿聯合式收獲機和分段式收獲機兩種,整桿聯合式收獲機是收割和剝葉一起連續完成,分段式收獲機則是先進行整桿收割,然后用剝葉機進行剝葉和去梢。但整桿聯合式的收割機屬大型機械,不適合我國的絕大多數蔗區尤其是山區的復雜地形和小地塊地區使用,分段式收獲機的小型剝葉機械還不成熟,由于不能隨甘蔗的大小或彎曲度自動調節距離,產生剝葉不干凈,或是損傷甘蔗太大,不適應甘蔗的剝葉需要。因此,收獲機械在蔗區的應用基本還是空白,甘蔗收獲基本上還是人力勞作,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生產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甘蔗剝葉機,它能夠因甘蔗的大小或彎曲度自動調節距離,適應不同甘蔗的剝葉需要。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達到上述目的一種甘蔗剝葉機,由動力源、傳動輪以及剝葉轉軸組成,動力源連接傳動輪,傳動輪連接剝葉轉軸,所述剝葉轉軸上裝多個彈性粗面圓柱凹輪、間插軟性掃式拔輪和拔刀。所述剝葉轉軸為兩組或多組對立放置。所述彈性粗面圓柱凹輪之間呈螺旋式側臥狀排列放置。所述彈性粗面圓柱凹輪和軟性掃式拔輪與甘蔗的接觸面之間為彈性接觸。本發明的突出優點在于1、由于設有彈性粗面圓柱凹輪和軟性掃式拔輪及拔刀,它們與甘蔗的接觸面之間為彈性接觸,因此能夠因甘蔗的大小或其彎曲度自動調整距離,以保證其有充分的接觸面。2、由于裝有軟性掃式拔輪和拔刀,所以剝落下來的甘蔗葉被切碎摔落地上,以便用作有機肥料,回復農田。
圖1是本發明所述甘蔗剝葉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發明所述甘蔗剝葉機,由動力源1帶動傳動輪2轉動,傳動輪2帶動剝葉轉軸3轉動,由于粗面圓柱凹輪4和軟性掃式拔輪5及拔刀6與甘蔗的接觸面之間有彈性,因而它會隨甘蔗的大小及彎曲度不同來自動調節距離,而不影響它們之間的摩擦面和摩擦力。甘蔗葉因粗面圓柱凹輪于摩擦壓滾和軟性掃式拔輪5的拔動而脫落,同時因粗面圓柱凹輪4之間呈螺旋式側臥狀排列因而經過壓滾、接觸摩擦受力后的甘蔗會自動的向后運動吐出機子。由于裝有軟性掃式拔輪5和拔刀6,所以脫落下來的甘蔗葉被切碎掃落到地上。所述軟性掃式拔輪5可用橡膠、鋼絲或其它有彈性的材料制作。圖中箭頭方向為輸送甘蔗入口方向。
權利要求
1.一種甘蔗剝葉機,其特征在于,由動力源、傳動輪以及剝葉轉軸組成,動力源連接傳動輪,傳動輪連接剝葉轉軸,所述剝葉轉軸上裝多個彈性粗面圓柱凹輪、間插軟性掃式拔輪和拔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剝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剝葉轉軸為兩組或多組對立放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剝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粗面圓柱凹輪之間呈螺旋式側臥狀排列放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剝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粗面圓柱凹輪和軟性掃式拔輪與甘蔗的接觸面之間為彈性接觸。
全文摘要
一種甘蔗剝葉機,由動力源、傳動輪以及剝葉轉軸組成,動力源連接傳動輪,傳動輪連接剝葉轉軸,所述剝葉轉軸為兩組或多組對立放置,所述剝葉轉軸上裝多個彈性粗面圓柱凹輪、間插軟性掃式拔輪和拔刀。采用本發明能夠因甘蔗的大小或其彎曲度自動調整距離,以保證其有充分的接觸面。甘蔗葉被切碎摔落地上,以便用作有機肥料,回復農田。
文檔編號A01D45/10GK102197740SQ20111011818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9日
發明者黃蘭昌 申請人:黃蘭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