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系統,具體是一種農業生產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農業系統的分布范圍既可大到全世界,也可小到一個農場單位或一種農業耕作制度。劃分標準不同,對全世界的農業系統進行的類型劃分也不同,現代社會提倡生態農業,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生態農業又叫可持續循環生產農業,它是一個農業生態經濟復合系統,將農業生態系統和農業經濟系統綜合統一起來,以取得最大生態整體經濟效益。
發展循環生產農業系統是一種知識密集型的現代農業體系,是農業發展的新型模式,發展循環生產農業系統能夠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污染,維護生態平衡,并且能夠在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的同時,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增強農業發展后勁,養殖和種植是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如何統籌養殖,種植,生產,生活之間的可持續循環發展,是現代農業的一大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農業生產循環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農業生產循環系統,包括養殖場、農田和林場,所述養農田和林場向養殖場飼料,所述養殖場、農田和林場連接有機肥生產模塊,所述養殖場連接食用菌種植模塊,所述食用菌種植模塊、農田和林場連接農場品加工模塊,所述農產品加工模塊生活區,所述生活區連接微生物處理池,所述微生物處理池連接有機肥生產模塊。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微生物處理池中設有增氧機和沉淀物抽離裝置。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養殖場中設有多類牲畜養殖場。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有機肥模塊包括堆肥場、沼氣池和漚肥池。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農田包括糧食種植農田和瓜果蔬菜農田。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統籌農業種植、養殖以及農場品加工和人們生活之間的關系,合理解決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做到了可持續循環生產的農業系統,滿足了現代農業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農業生產循環系統的原理示意圖。
圖中:1-有機肥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農業生產循環系統,包括養殖場、農田和林場,養農田和林場向養殖場飼料,養殖場、農田和林場連接有機肥生產模塊,養殖場連接食用菌種植模塊,食用菌種植模塊、農田和林場連接農場品加工模塊,農產品加工模塊生活區,生活區連接微生物處理池,微生物處理池連接有機肥生產模塊,微生物處理池中設有增氧機和沉淀物抽離裝置,養殖場中設有多類牲畜養殖場,有機肥模塊包括堆肥場、沼氣池和漚肥池,農田包括糧食種植農田和瓜果蔬菜農田。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養殖場、農田和林場向有機肥模塊提供秸稈、雜草和糞便等發酵生產有機肥,養殖場通過糞便向食用菌種植提供菌棒原料,林場中的果林和農田中的作物以及食用菌通過農產品加工輸送到生活區,養殖場的牲畜輸送到生活區,以及有機肥模塊中生產的沼氣輸送到生活區,生活區場產生的垃圾污水經過微生物處理池處理,微生物處理池中的沉淀物輸送給有機肥模塊生產有機肥,有機肥模塊生產的有機肥返還到林場和農田中,實現循環農業生產。
本發明統籌農業種植、養殖以及農場品加工和人們生活之間的關系,合理解決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做到了可持續循環生產的農業系統,滿足了現代農業的要求。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