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可選擇性支撐的土地整形裝置,屬于農業機械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
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
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
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苗圃育苗和宜林地造林前均需進行整地作業。主要的林業整地機械有鏵式犁、圓盤犁、旋耕機、圓盤耙及釘齒耙、彈齒耙(見耙)等。森林采伐跡地用的整地機械具有較大強度,且裝有安全裝置,以防止遇到障礙物時損傷工作部件。
在整地機械中,有一種長條式釘齒整地裝置,這個裝置連接在拖拉機的后方,用于整地,有時,因為整地要求的不同,需要在地面修整出不同高度的條形坑,但是在實際使用的時候,因為這個長條式釘齒整地裝置本身重量的不足,在有些需要整形處深度的條形坑時,不足以完成任務。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選擇性支撐的土地整形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穩定性好,可靠性高。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可選擇性支撐的土地整形裝置,包括前擋板、承重機構、后擋板、連接板以及整地桿,所述前擋板和后擋板通過連接板連接,所述前擋板、后擋板以及連接板的下方均連接有整地桿,所述后擋板的前側設置有承重機構,所述前擋板對應承重機構的位置設置有卡扣;所述承重機構由卷簾架、轉軸、轉軸蓋、卷簾、底桿以及插頭構成,所述轉軸安裝在卷簾架內部,所述轉軸的后方連接有卷簾,所述卷簾同時設置在卷簾架的后方,所述卷簾的底部設置有底桿,所述底桿的中間位置安裝有插頭。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板設置有六個,六個連接板等距的安裝在前擋板和后擋板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整地桿設有多個,多個整地桿結構相同,所述整地桿呈圓錐形。
進一步地,所述轉軸的前端安裝有轉軸蓋。
進一步地,所述卷簾由多個細長的鋼片構成,多個鋼片連接在一起。
進一步地,所述卡扣與插頭相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承重機構至少設置有六個,所述承重機構安裝在后擋板的中間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選擇性支撐的土地整形裝置,通過設置承重機構,在連接拖拉機后,可選擇性的拉開承重機構,然后在承重機構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體,從而確保可在地面整形出不同深度的條形坑,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穩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承重機構爆炸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卡扣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插頭示意圖;
圖中:1-前擋板、2-承重機構、3-后擋板、4-連接板、5-整地桿、41-卷簾架、42-轉軸、43-轉軸蓋、44-卷簾、45-底桿、46-插頭、47-卡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2、圖3和圖4,一種可選擇性支撐的土地整形裝置,包括前擋板1、承重機構2、后擋板3、連接板4以及整地桿5,前擋板1和后擋板3通過連接板4連接,前擋板1、后擋板3以及連接板4的下方均連接有整地桿5,后擋板3的前側設置有承重機構2,前擋板1對應承重機構2的位置設置有卡扣47。
承重機構2由卷簾架41、轉軸42、轉軸蓋43、卷簾44、底桿45以及插頭46構成,轉軸42安裝在卷簾架41內部,轉軸42的后方連接有卷簾44,卷簾44同時設置在卷簾架41的后方,卷簾44的底部設置有底桿45,底桿45的中間位置安裝有插頭46。
連接板4設置有六個,六個連接板4等距的安裝在前擋板1和后擋板3之間,整地桿5設有多個,多個整地桿5結構相同,整地桿5呈圓錐形。
轉軸42的前端安裝有轉軸蓋43,卷簾44由多個細長的鋼片構成,多個鋼片連接在一起,卡扣47與插頭46相配合,承重機構2至少設置有六個,承重機構2安裝在后擋板3的中間位置。
通過設置承重機構2,在連接拖拉機后,工作人員可通過拉動插頭46,從而帶動卷簾44前移,卷簾44的移動會帶動轉軸42轉動,從而使卷簾44輕松的移動,在移動到位置后,通過將插頭46插入卡扣47中,完成卡接,從而使前擋板1后后擋板3之間形成可支撐重物的支撐板,此后工作人員可在承重機構2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體,從而確保可在地面整形出不同深度的條形坑,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穩定性好,可靠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