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地膜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纖維地膜。
背景技術:
農用地膜用于地面覆蓋,以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維持土壤結構,防止害蟲侵襲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進植物生長的功能。在相應植株生長根部需要對地膜挖孔方便其生長,通常挖孔由人工手動完成,用手暴力撕裂地膜容易導致地膜孔不規則、過大等各種傷害,地膜孔不規則影響美觀,過大則容易滋生雜草 ;而且挖孔工作勞動強度較高,而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纖維地膜同樣存在著類似的問題,一種困擾著客戶的使用,因此目前急需改善市場上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纖維地膜的結構,以便于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纖維地膜,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撕裂過程地膜容易損壞、吸收太陽光能力不強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纖維地膜,包括增強帶、地膜本體、中心線、圓孔、拉膜裝置、漏水孔、方形孔、三角形孔、條形孔、筋條、側膜、凸起條和吸光層,所述地膜本體的兩側固定安裝增強帶,且地膜本體上均勻的設置有圓孔,所述地膜本體的中心位置設置有中心線,所述拉膜裝置與增強帶相連接,所述增強帶的右端安裝有增強帶,所述圓孔的四周固定設置有筋條,所述方形孔的中間位置固定安裝有條形孔,所述三角形孔的中間位置安裝有條形孔,所述側膜的中間位置固定安裝有凸起條,且凸起條的上下兩側固定有吸光層,所述側膜的上下兩側安裝有吸光層。
優選的,所述增強帶的寬度為10cm,且關于地膜本體的中軸線對稱。
優選的,所述中心線上等間距的設有漏水孔。
優選的,所述方形孔、三角形孔和條形孔均為可拆卸結構。
優選的,所述吸光層的厚度為0.004mm-0.008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纖維地膜,設置有圓形孔、條形孔、方形孔和三角形孔相結合的結構,人們在撕裂地膜時,可以根據自己所需,沿著各種孔的邊緣進行撕裂,使用過程中再也不會出現地膜孔不規則影響美觀,過大則容易滋生雜草的問題,在側膜的兩端設置有吸光層,吸收太陽光熱能力強,有利于提高地溫,促進作物生長發育,設有中心線,可以很快的知道地膜的中心位置在哪,便于人們覆蓋作物,滿足了人們使用的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圓孔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中:1、增強帶,2、地膜本體,3、中心線,4、圓孔,5、拉膜裝置,6、漏水孔,7、方形孔,8、三角形孔,9、條形孔,10、筋條,11、側膜,12、凸起條,13、吸光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纖維地膜,包括增強帶1、地膜本體2、中心線3、圓孔4、拉膜裝置5、漏水孔6、方形孔7、三角形孔8、條形孔9、筋條10、側膜11、凸起條12和吸光層13,地膜本體2的兩側固定安裝增強帶1,增強帶1的寬度為10cm,且關于地膜本體2的中軸線對稱,且地膜本體2上均勻的設置有圓孔4,地膜本體2的中心位置設置有中心線3,中心線3上等間距的設有漏水孔6,拉膜裝置5與增強帶1相連接,增強帶1的右端安裝有增強帶1,圓孔4的四周固定設置有筋條10,方形孔7的中間位置固定安裝有條形孔9,方形孔7、三角形孔8和條形孔9均為可拆卸結構,三角形孔8的中間位置安裝有條形孔9,側膜11的中間位置固定安裝有凸起條12,且凸起條12的上下兩側固定有吸光層13,吸光層13的厚度為0.004mm-0.008mm,側膜11的上下兩側安裝有吸光層13。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纖維地膜時,首先對該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纖維地膜的結構進行一個簡單的了解,然后利用拉膜裝置5將地膜從地膜本體2上拉出,利用中心線3的位置,將其合理覆蓋在作物上,當作物需要從地膜中生長出來時,可沿著圓孔4、方形孔7、三角形孔8或條形孔9的邊緣進行合理撕裂地膜,避免了在撕裂地膜時,出現地膜孔不規則影響美觀的現象,當下雨時,累積在地膜上的水,會經過漏水孔6流入地面,吸光層13使地膜吸收太陽光熱能力強,有利于提高地溫,促進作物生長發育,凸起條12可以將地膜從側膜11處撕裂成兩半,以便于擴大地膜的寬度,這就是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纖維地膜使用的整個過程。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