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植物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富硒米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約1.2米,葉長而扁,圓錐花序由許多小穗組成。所結子實即稻谷,去殼后稱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食用稻米。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制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稈也有很多用處。水稻屬于禾本科稻屬,是一個極其古老的作物。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的品質和口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不僅僅要求口感好,還要求外形美觀、健康環保。現在很多雜交水稻品種的審定過程中,品質也成為了繼產量之后最重要的評價指標,而對水稻品質的基礎研究也漸漸成為熱點問題。
硒被科學家稱之為人體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科學界研究發現,血硒水平的高低與癌的發生息息相關。大量的調查資料說明,一個地區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與癌癥的發病率有直接關系,某地區的食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高,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就低,反之,這個地區的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就高,事實說明硒與癌癥的發生有著密切關系。同時科學界也認識到硒是人體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硒元素具有以下的功能:增強免疫力:有機硒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排除體內毒素、抗氧化、能有效的抑制過氧化脂質的產生,防止血凝塊,清除膽固醇,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防止糖尿病:硒是構成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島β細胞氧化破壞,使其功能正常,促進糖份代謝、降低血糖和尿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癥狀;防止白內障:硒可保護視網膜,增強玻璃體的光潔度,提高視力,有防止白內障的作用;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硒是維持心臟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對心臟肌體有保護和修復的作用。人體血硒水平的降低,會導致體內清除自由基的功能減退,造成有害物質沉積增多,血壓升高、血管壁變厚、血管彈性降低、血流速度變慢,送氧功能下降,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升高,然而科學補硒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都有較好的作用;防止克山病、大骨節病、關節炎:缺硒是克山病、大骨節病、兩種地方性疾病的主要病因,補硒能防止骨髓端病變,促進修復,而在蛋白質合成中促進二硫鍵對抗金屬元素解毒。對這兩種地方性疾病和關節炎患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解毒、排毒:硒與金屬的結合力很強,能抵抗鎘對腎、生殖腺和中樞神經的毒害,硒與體內的汞、錫、鉈、鉛等重金屬結合,形成金屬硒蛋白復合而解毒、排毒。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富硒米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育苗,包括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和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
(2)移栽,步驟為:在水稻秧齡為30-40天時,將秧苗移植于平整好的大田,其中秧苗的密度為每畝1.2-1.6萬株;
(3)田間管理;
(4)施富硒營養劑,采用葉面施肥的方法對水稻施加富硒營養劑,所述葉面施肥的過程為:
將海底富硒海藻泥干燥、粉碎為粒徑1000目以上的粉末,得到富硒海藻泥細粉,所述海底富硒海藻泥細粉的硒元素含量大于500μg/kg,
將所述富硒海藻泥細粉加入海藻充分發酵后的有機溶液中,經充分溶解后形成富硒礦物質營養液,所述所述富硒海藻泥細粉與所述有機溶液的重量比為1:10-20,
向所述富硒礦物質營養液中加入水稀釋,得到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
在水稻揚花五天后第一次葉面噴灑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在水稻揚花十天后第二次葉面噴灑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在水稻揚花十五天后第三次葉面噴灑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每次噴灑用量為每畝含300-500g富硒海藻泥細粉;
(5)水稻加工,所述水稻加工包括稻谷成熟后的收割、晾曬和碾米,即得所述富硒米,所述富硒米的硒元素的含量為100-200μg/kg。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富硒米的生產方法,將海底富硒海藻泥干燥、粉碎為粒徑大于等于1000目的細粉,然后將其加入海藻充分發酵的有機溶液中溶解,形成富硒礦物質營養液,利用葉面施肥的方法,在水稻揚花期三次向水稻葉面施加富硒礦物質營養液,本發明將海底富硒海藻泥粉碎為粒徑大于等于1000目的細粉,同時將細粉溶于有機溶液中,有利于植物的葉面吸收其中的硒元素以及其他的礦物質元素,水稻在補充硒元素的同時補充了多種礦物質,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品質。
上述海藻充分發酵的過程為:取新鮮海藻打碎成漿,常溫下發酵15-30d,得到海藻有機溶液,微生物發酵法生產海藻有機溶液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以海藻為養分的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多種酶,將構成海藻的大分子物質降解成小分子、水溶性的物質,供微生物本身吸收利用,生長繁殖。這些被微生物降解生成的海藻物質,也能被植物的葉吸收并用作養分及生物活性物質。發酵法獲取海藻有機溶液的最大優點是產物的多樣性,且都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特別是最大限度保留了海藻中生物活性物質。
如上所述的富硒米的生產方法,進一步地,還包括在移栽前向大田中施加基肥。
如上所述的富硒米的生產方法,進一步地,還包括在移栽前向大田中施加所述富硒海藻泥,所述富硒海藻泥經干燥、粉碎為粒徑為0.3-1mm的富硒海藻泥粉,每畝大田施加200-300g所述富硒海藻泥粉。
如上所述的富硒米的生產方法,進一步地,所述富硒海藻泥粉的施加步驟為將所述富硒海藻泥粉與所述基肥均勻混合,將均勻混合后的所述富硒海藻泥粉與所述基肥均勻施加在大田中。
如上所述的富硒米的生產方法,進一步地,步驟(2)中所述消毒處理的步驟為:將水稻種子浸泡在質量分數為0.1%-0.2%的高錳酸鉀溶液中20-24h。
如上所述的富硒米的生產方法,進一步地,步驟(2)中所述的催芽的條件為:溫度為28-32℃,當種子的發芽率為90%以上,芽長為2-3mm,停止催芽。
如上所述的富硒米的生產方法,進一步地,步驟(4)中所述田間管理包括灌溉,所述灌溉為:
移栽后對稻秧苗進行灌溉,其中水深為水稻地面上高度的1/3-2/3,
水稻返青后灌溉水深度保持在3-4cm,
水稻分蘗后灌溉水深度保持在3-5cm。
如上所述的富硒米的生產方法,進一步地,步驟(4)中所述田間管理包括施肥,所述施肥步驟為:
在移栽之后稻秧返青之前施分蘗肥,所述分蘗肥為尿素,其中每畝地施加50-75kg,
在水稻孕穗期每畝地施加碳銨30-35kg或者尿素10-12kg,
從抽穗到成熟期,每畝地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混合海藻酸碘40-45kg。
如上所述的富硒米的生產方法,進一步地,步驟(4)中所述的田間管理包括除草,所述除草方法為人工除草。
如上所述的富硒米的生產方法,進一步地,步驟(5)中所述富硒礦物質營養液與所述水的重量比為1:50-100。
本發明提供一種富硒米的生產方法,將海底富硒海藻泥干燥、粉碎為粒徑大于等于1000目的細粉,然后將其加入海藻充分發酵的有機溶液中溶解,形成富硒礦物質營養液,利用葉面施肥的方法,在水稻揚花期三次向水稻葉面施加富硒礦物質營養液;本發明將海底富硒海藻泥粉碎為粒徑1000目以上的細粉,然后將細粉溶于海藻充分發酵后的有機溶液中,海藻充分發酵后形成的有機溶液中含有植物葉面能夠吸收的多種小分子物質,將富硒海藻泥溶解于海藻充分發酵后的有機溶液中,有利于植物的葉面吸收其中的硒元素以及其他的礦物質元素,水稻在補充硒元素的同時補充了多種礦物質,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品質;本發明還將海底富硒海藻泥和基肥混合施于大田中,增加大田中的硒元素含量,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可以通過根部吸收硒元素,從而提高米中硒元素的含量,利用本發明提供的方法生產的富硒米的硒元素含量為100-200μg/kg。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發明所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富硒米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播種前準備,包括苗床地選擇,覆蓋置床和備好育苗床土;
(2)育苗,包括選種,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和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
(3)移栽,步驟為:在水稻秧齡為30天時,將秧苗移植于平整好的大田,其中秧苗的密度為每畝1.2萬株;
(4)田間管理,包括灌溉、施肥、除草、防蟲以及防病;
(5)施富硒營養劑,采用葉面施肥的方法對水稻施加富硒營養劑,所述葉面施肥的過程為:
將海底富硒海藻泥干燥、粉碎為粒徑1000目的粉末,得到富硒海藻泥細粉,所述海底富硒海藻泥細粉的硒元素含量為550μg/kg,
將所述富硒海藻泥細粉加入海藻充分發酵后的有機溶液中,經充分溶解后形成富硒礦物質營養液,所述富硒海藻泥細粉與所述有機溶液的重量比為1:10,
向所述富硒礦物質營養液中加入水稀釋,其中所述富硒礦物質營養液與水的重量比為1:50,得到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
在水稻揚花五天后第一次葉面噴灑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在水稻揚花十天后第二次葉面噴灑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在水稻揚花十五天后第三次葉面噴灑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每次噴灑用量為每畝含300g富硒海藻泥細粉;
(6)水稻加工,所述水稻加工包括稻谷成熟后的收割、晾曬和碾米,即得所述富硒米,經檢測所述富硒米的硒元素的含量平均為102μg/kg。
實施例2
一種富硒米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播種前準備,包括苗床地選擇,覆蓋置床和備好育苗床土
(2)育苗,包括選種,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和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所述消毒處理的步驟為:將水稻種子浸泡在質量分數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中20h,所述催芽的條件為:溫度為28℃,當種子的發芽率為90%以上,芽長約為2-3mm,停止催芽。
(3)向大田施基肥和富硒海藻泥粉,其中每畝大田施加農家有機肥50kg,富硒海藻泥粉300g,將農家有機肥和富硒海藻泥粉均勻混合,然后均勻施加到大田中;
(4)移栽,步驟為:在水稻秧齡為30天時,將秧苗移植于平整好的大田,其中秧苗的密度為每畝1.6萬株;
(5)田間管理,包括灌溉、施肥、除草、防蟲以及防病;
所述灌溉步驟為:
移栽后對稻秧苗進行灌溉,其中水深為水稻地面上高度的1/3左右,
水稻返青后灌溉水深度保持在3cm左右,
水稻分蘗后灌溉水深度保持在4cm左右;
所述施肥步驟為:
在移栽之后稻秧返青之前施分蘗肥,所述分蘗肥為尿素,其中每畝地施加50kg,
在水稻孕穗期每畝地施加碳銨35kg,
從抽穗到成熟期,每畝地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混合海藻酸碘45kg;
所述除草采用人工除草的方法;
(6)施富硒營養劑,采用葉面施肥的方法對水稻施加富硒營養劑,所述葉面施肥的過程為:
將海底富硒海藻泥干燥、粉碎為粒徑1500目的粉末,得到富硒海藻泥細粉,所述海底富硒海藻泥細粉的硒元素含量為600μg/kg;
將所述富硒海藻泥細粉加入海藻充分發酵后的有機溶液中,經充分溶解后形成富硒礦物質營養液,所述富硒海藻泥細粉與所述有機溶液的重量比為1:20;;
向所述富硒礦物質營養液中加入水稀釋,其中所述富硒礦物質營養液與水的重量比為1:100,得到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
在水稻揚花五天后第一次葉面噴灑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在水稻揚花十天后第二次葉面噴灑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在水稻揚花十五天后第三次葉面噴灑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每次噴灑用量為每畝含500g富硒海藻泥細粉;
(7)水稻加工,所述水稻加工包括稻谷成熟后的收割、晾曬和碾米,即得所述富硒米,經檢測所述富硒米的硒元素的含量平均為190.5μg/kg。
實施例3
一種富硒米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播種前準備,包括苗床地選擇,覆蓋置床和備好育苗床土;
(2)育苗,包括選種,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和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
所述消毒處理的步驟為:將水稻種子浸泡在質量分數為0.2%的高錳酸鉀溶液中24h,所述催芽的條件為:溫度為32℃,當種子的發芽率約為90%以上,芽長約為2-3mm,停止催芽。
(3)向大田施基肥和富硒海藻泥粉,其中每畝大田施加農家有機肥60kg,富硒海藻泥粉200g,將農家有機肥和富硒海藻泥粉均勻混合,然后均勻施加到大田中;
(4)移栽,步驟為:在水稻秧齡為40天時,將秧苗移植于平整好的大田,其中秧苗的密度為每畝1.4萬株;
(5)田間管理,包括灌溉、施肥、除草、防蟲以及防病;
所述灌溉步驟為:
移栽后對稻秧苗進行灌溉,其中水深為水稻地面上高度的1/3左右,
水稻返青后灌溉水深度保持在3cm左右,
水稻分蘗后灌溉水深度保持在4cm左右;
所述施肥步驟為:
在移栽之后稻秧返青之前施分蘗肥,所述分蘗肥為尿素,其中每畝地施加75kg,
在水稻孕穗期每畝地施加尿素12kg,
從抽穗到成熟期,每畝地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混合海藻酸碘40kg;
所述除草采用人工除草的方法;
(6)施富硒營養劑,采用葉面施肥的方法對水稻施加富硒營養劑,所述葉面施肥的過程為:
將海底富硒海藻泥干燥、粉碎為粒徑2000目的粉末,得到富硒海藻泥細粉,所述海底富硒海藻泥細粉的硒元素含量為650μg/kg;
將所述富硒海藻泥細粉加入海藻充分發酵后的有機溶液中,經充分溶解后形成富硒礦物質營養液,所述富硒海藻泥細粉與所述有機溶液的重量比為1:20;;
向所述富硒礦物質營養液中加入水稀釋,其中所述富硒礦物質營養液與水的重量比為1:100,得到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
在水稻揚花五天后第一次葉面噴灑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在水稻揚花十天后第二次葉面噴灑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在水稻揚花十五天后第三次葉面噴灑富硒礦物質營養液稀釋液,每次噴灑用量為每畝含500g富硒海藻泥細粉;
(8)水稻加工,所述水稻加工包括稻谷成熟后的收割、晾曬和碾米,即得所述富硒米,經檢測所述富硒米的硒元素的含量平均為165μg/kg。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