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蠶業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針對家蠶原原種微粒子病胚種垂直傳播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術:
微孢子蟲是一類專性細胞內寄生的單細胞真核生物,它可以感染原生動物、無脊椎動物和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家蠶微粒子病是由家蠶微孢子蟲(nosemabombycis)感染家蠶引起的一種毀滅性疫病。家蠶微孢子蟲不僅能夠通過桑葉食下傳染,還能經蠶卵傳播給下一代,對蠶業生產尤其是蠶種生產造成嚴重威脅。因此,一直以來家蠶微孢子蟲是各國蠶種生產和進出口貿易的重要檢測對象。
由于當前并不清楚家蠶微粒子病胚種垂直傳播的機理,因此尚缺少理想的家蠶微粒子病防治手段?!靶Q用多菌靈粉”(原名“防微靈”)是目前唯一獲得農業部生產批文的家蠶微粒子病治療藥物,該藥物的應用使家蠶微粒子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穩定了蠶種生產。但是,該藥物長期使用會對家蠶產生毒副作用,影響蠶種產量和品質。因此,在原原種生產過程中一般不使用該藥物。
國內蠶業生產上推廣應用的家蠶品種都是四元雜交種(普通種)。它是由四個家蠶原原蠶品種a、b、c、d通過采取(a×b)×(c×d)的交配方式育成的雜交品種。因此,原原種生產的安全是蠶種行業的基礎。
當前,防治原原種胚種傳染主要是通過單蛾鏡檢微孢子蟲,根據鏡檢結果剔除有毒蠶種,從而防治家蠶微粒子病的胚種傳染。然而,該方法靈敏度有限,按該方法判定的無毒蠶種中也可能還有病原存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家蠶原原種胚種傳染的防治方法尚不完善這一現狀,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針對家蠶原原種微粒子病胚種傳染的防治方法,該方法通過對原原種進行處理,實現滅活蠶種中家蠶微孢子蟲的目的。本發明的操作簡單,切實可行,彌補了鏡檢法可能出現的漏判情況,是鏡檢法的有益補充,處理后的蠶種基本實現無毒。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針對二化性家蠶原原種微粒子病胚種傳染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蠶卵無需冷藏處理的:家蠶產卵后將蠶卵于20-30℃靜置10-30h,然后于47.0-47.5℃的水中浸漬處理6~7min,浸漬時應保證蠶卵與水均勻、充分接觸;將蠶卵取出后用清水逐級洗脫至無味,干燥;
蠶卵經過冷藏處理的:蠶卵從冷庫中取出,在10-20℃下靜置幾個小時作為緩沖,然后放入47.0~49.5℃的水中浸漬處理6~7min,浸漬時應保證蠶卵與水均勻、充分接觸;將蠶卵取出后用清水逐級洗脫至無味,干燥。
所述蠶卵為二化性家蠶原原種。
所述的幾個小時優選1-3小時。
所述的水,優選含有酸或過氧化氫;
所述的酸是鹽酸、硫酸、硝酸或醋酸等;
所述含有鹽酸的水,其密度為1.075-1.092g/cm3。
本發明方法靠的是水溫殺滅微孢子蟲,但對于二化性家蠶原原種,水溫和浸漬時間需要摸索和選擇。水溫低了不足以殺滅微孢子蟲,水溫過高則對蠶卵的孵化率有影響;浸漬時間亦是如此,時間短不足以殺滅微孢子蟲,浸漬久了又對蠶卵的孵化率有影響。本發明對這兩個特征的確定付出了創造性的勞動,得到了合適的范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本發明用稀酸溶液浸漬,有利于解除蠶卵滯育,提高孵化率。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1、本發明的方法對二化性家蠶原原種微粒子病胚種垂直傳播的相對防治效果達90~97%。
2、本發明的方法蠶卵孵化率可達90%以上,對家蠶生長發育無不良影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一種針對二化性家蠶原原種微粒子病胚種傳染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兩廣二號”原原種,產卵后將蠶卵于25℃下保護20h,然后放入47℃、密度為1.072g/cm3的鹽酸溶液中浸漬處理7min,然后取出洗脫、干燥,催青、孵化。實用孵化率達93%,3齡蠶顯微鏡檢驗,與未處理對照相比,相對防治效果達95%。
相對防治效果的計算公式如下:
相對防治效果(%)=(100-處理組發病率/對照組發病率)×100
實施例2
一種針對二化性家蠶原原種微粒子病胚種傳染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兩廣二號”原原種,產卵后將蠶卵于25℃下保護20h,然后放入47.5℃、密度為1.072g/cm3的鹽酸溶液中浸漬處理6min,然后取出洗脫、干燥,催青、孵化。實用孵化率達94%,3齡蠶顯微鏡檢驗,與未處理對照相比,相對防治效果達95%。
實施例3
一種針對二化性家蠶原原種微粒子病胚種傳染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兩廣二號”原原種,冷藏保存,將蠶卵從冷庫取出在中間溫度(15℃)下保護2h,然后放入47℃、比重為1.092g/cm3的鹽酸溶液中浸漬處理7min,然后取出洗脫、干燥,催青、孵化。實用孵化率達94%,3齡蠶顯微鏡檢驗,與未處理對照相比,相對防治效果達91%。
實施例4
一種針對二化性家蠶原原種微粒子病胚種傳染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兩廣二號”原原種,冷藏保存,將蠶卵從冷庫取出在中間溫度(15℃)保護2h,然后放入49.5℃、比重為1.092g/cm3的鹽酸溶液中浸漬處理6min,然后取出洗脫、干燥,催青、孵化。實用孵化率達93%,3齡蠶顯微鏡檢驗,與未處理對照相比,相對防治效果達94%。
實施例5
一種針對二化性家蠶原原種微粒子病胚種傳染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兩廣二號”原原種,冷藏保存,將蠶卵從冷庫取出在中間溫度(15℃)保護2h,然后放入48℃、比重為1.092g/cm3的鹽酸溶液中浸漬處理6.5min,然后取出洗脫、干燥,催青、孵化。實用孵化率達94%,3齡蠶顯微鏡檢驗,與未處理對照相比,相對防治效果達95%。
上述實施例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