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尤其涉及一種櫻桃番茄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1、櫻桃番茄,俗稱小番茄,是一種蔬、果同屬的經濟作物,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相比于普通番茄,其生長發育的要求有所不同,施加相應肥料以及種植方法也有所不同,基于此,出現了一種自動化調控參數的櫻桃番茄種植的控制方法,如專利號為202310496876.9的中國專利申請,其公開了4個步驟,步驟1:播種、育苗、分苗;步驟2:定植;步驟3:成長、施肥;步驟4:疏花保果;其中,在步驟2提及對長出的幼苗需在株距以及種植密度保持在預設值內,因此,現有傳統番茄栽培技術中采用了大行距小株距種植方式進行栽培,大行距方便工人進出進行植株整枝、除葉、采摘等操作。
2、番茄的生長類型分為有限生長的品種和無限生長的品種,目前栽培技術中采用了番茄栽培中的單桿或雙桿整枝技術進行人工干預,具體可參見申請號為cn201310412813.7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其針對有限生長的品種,其整枝方式為:一直在植株上部保留2個強側枝,使其向上生長,這種操作方式的缺點是:結果部位上移快,下部花序不易坐果易形成空檔,同樣高度相對果穗少所以產量低,同時上邊保留2個強側枝會影響透光性和反向助力頂端優勢,即采用單桿直立容易產生上部與下部營養分配不均衡的不可控性問題;而針對無限生長的品種進行常規的雙桿整枝,其方法一般是留取頂芽和第一穗花的花下葉腋間的第一側芽,其余側芽在幼小時摘除。
3、但在實際的栽培過程中除了考慮上述的株距調整種植、單桿或雙桿整枝技術外,目前國內常規種植普遍存在坐果難,尤其是第一穗和第二穗坐果少或難坐果甚至常常出現整穗自然脫落的的問題,最終影響總體產量。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由通過人工干預方式來促進生殖生長從而弱化營養生長從而切實提高第一、第二穗坐果率,增加單株產量的櫻桃番茄的種植方法。
2、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櫻桃番茄的種植方法,包括有“y”雙桿整枝的步驟,進而得到兩個主枝,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每隔兩穗花序反復摘心疏芽的步驟,具體地,所述主枝上每長出兩穗花序且后一穗花序長度在3cm以上或有3朵花苞時將后一穗花序上邊正常生長的新梢做頂芽摘心處理,同時保留后一穗花序下相鄰葉片的腋芽作為主枝的延長枝培養,其余腋芽全部疏除。
3、為了盡可能提高單株櫻桃番茄的坐果率與產量,進一步地,所述“y”形雙桿整枝的具體操作包括有:將櫻桃番茄植株的主干作為第一主枝,在定植后的櫻桃番茄植株的第一主枝的第二穗花序明顯可見時,選留第一穗花序下一健壯副枝作為第二主枝培養,其余副枝全部疏除。“y”形雙桿整枝可將根系吸收且向上輸送的營養一分為二,以減緩植株生長旺勢,在減緩生長勢的同時使養分更多的供給并促進了第一、第二穗花序的拉長、開花與坐果。
4、“y”形雙桿整枝的整枝時間可以預設為第一主枝長出第一穗花序、第二穗花序、第三穗花序時甚至更晚,
5、其中,實驗發現,若在第一穗花序明顯可見時進行“y”形雙桿整枝,此時其余側枝上尚未長出花序,即兩主枝上僅有一穗花序,無法通過生殖生長對生長勢進行有效削弱,導致生長勢仍然較旺;只是簡單的換頭操作,雖然對花序的拉伸、開花、坐果有所輔助作用,但是待腋芽長出后新枝會迅速旺長,況且此操作人工投入量太大、修剪量偏重,對樹體自身養分會造成極大的浪費且不利于養分的積累與合成和樹勢的恢復。
6、若在第三、四穗花序長出甚至更晚進行“y”形雙桿整枝,首先會發現第一穗、第二穗花序往往會出現部分或整穗自然脫落現象且主枝的干較粗和枝葉長勢仍然呈過旺狀態,原因在于“y”形雙桿整枝時間越晚,養分利用越集中且優先用于枝、葉的生長則長勢越旺,如果第一穗、第二穗脫落則直接影響第三穗、第四穗花序的坐果率且上下花穗之間的距離也會變大,導致在同等高度下整株小番茄的花穗數相對變少,影響單株產量;
7、若在兩穗花序明顯可見時開始進行“y”形雙桿整枝且配合第二穗花序上邊頂芽做摘心處理,會發現處理后的狀況是:花序自然拉伸長度的速度變快且開花、坐果率同時提高,分叉后主桿莖的粗度變細,花穗間距較小。
8、綜上實驗對比得出結論,在第二穗花序明顯可見時開始“y”形雙桿整枝、并選留第一穗花序下一健壯副枝作為第二主枝培養的技術方案,為提高結果數和抑制植株前期易旺長的最佳選擇。
9、為了保證櫻桃番茄植株的穩定性和行內、外的通風與透光性,進一步地,在櫻桃番茄植株上方設置有固定架,該固定架的高度為1.8~2.0米,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平行于櫻桃番茄植株種植行方向設置的支撐鋼絲,所述支撐鋼絲分布于櫻桃番茄植株左右兩側,包括有與所述第一主枝對應連接的第一支撐鋼絲以及與第二主枝對應連接的第二支撐鋼絲,所述第一支撐鋼絲和第二支撐鋼絲上均設有牽引繩,在雙桿整枝步驟中,所述牽引繩在支撐鋼絲上的連接端和植株根部的連線與地面所呈角度為70~80度。該角度范圍可以保證第一主枝和第二主枝行內、外的果實和葉片留有空間、避免相互過度遮擋。
10、為了提高櫻桃番茄苗的成活率與后期充足的養分供給,進一步地,在所述雙桿整枝的步驟之前還具有種苗移栽定植的步驟,具體包括有以下操作:
11、施底肥、整地定植:在每畝種植地上施腐熟有機肥2噸、腐熟菜籽餅200公斤、復合肥50kg、中微量元素肥料25kg,深翻與土壤混勻;按照畦寬0.4米、溝寬0.8米整畦;于畦中間單行種植番茄苗,苗距0.3米,種植深度5-10厘米,澆定根水;其中施用的復合肥的構成為:n:p2o5:k2o=15%:15%:15%;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構成為ca+mg≥10%,b+fe+zn≥0.5%;
12、灌根:在定植后5-7天,用含量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進行灌根處理,預防枯萎病;
13、殺菌:在灌根后7-10天,用含量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氨基寡糖素水劑1000倍液葉面噴施一次,用于預防病毒病及其它病害。
14、施底肥的操作為番茄苗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定植中采用單行種植既節省了番茄苗一半的成本又避免了番茄植株在生長過程中枝葉相互遮擋的現象;用含量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對所述番茄苗的根部進行灌根處理可以有效防止番茄植株在幼苗時染上枯萎病;葉片上噴施含量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含量5%氨基寡糖素水劑1000倍液可有效預防病毒病等病害的發生。
15、為了提高櫻桃番茄果實的品質與產量,進一步地,在所述主枝上的第一穗果實開始轉色時沖施水溶性高鉀復合肥(氮磷鉀含量比例為:11:7:40),稀釋濃度為1%,每隔15--20天澆肥水一次,每次噴滴灌肥水時間為10分鐘。此時段沖施水溶性高鉀、氮、磷復合肥利于根系的充分吸收和生長節點營養元素的差異化需求供應,一方面既滿足了果實轉色時對鉀元素的大量需求同時又保證了植株繼續生長過程中對氮元素需求量的有效供應,葉片和果實的含鉀量會相應提高,利于花青素的轉化和糖分的積累,以滿足和促進果肉細胞二次生長膨大,進而提高單果重。
16、為了提高小番茄果實的品質即減少成熟期裂果及病蟲害的發生,進一步地,待所述主枝上的第一穗果進入采摘期直到果實采摘結束,用含量52%硫酸鉀稀釋比例1%澆肥水一次,單次澆肥水時間為5~10分鐘,每采摘3~5批次果實后澆肥水一次,注意對土壤的澆水量進行嚴格控制以使得土壤保持40%以下的水分含量。該技術方案可有效避免番茄果實因含水量過高導致裂果且易遭至果蠅侵害或易滋生灰霉、炭疽病害。
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8、1、反復摘心疏芽步驟中申請人首次采用每隔兩穗花序摘心的操作,能使得兩主枝自第一穗花序至最后一穗花序無論是果穗長度還是坐果率均呈遞增勢,有效提高櫻桃番茄植株的坐果率和產量,原因在于在摘心處理后因頂端優勢效應可有效促進養分優先供給于花序的伸長、開花與坐果;
19、2、每隔兩穗花序做反復輕摘心處理是區別于常規種植的核心技術,其處理既保證了花序最大限度的拉伸、開花、坐果能力同時又很好的協調了植株的中庸生長勢,申請人再次強調,對比每隔兩穗花序摘心的原因在于:
20、如果每隔一穗花序摘心,一穗花序對營養元素的需求或消耗量有限,難以靠植株自身來協調、抑制或削弱植株的強勢生長,況且此操作方法人工投入太大和修剪量偏重,對樹體自身養分會造成極大的浪費且不利于養分的積累與合成和樹勢的恢復;
21、如果每隔三穗花序做摘心處理,發現下邊第一穗花序養分供給不夠或生長呈受阻狀態,因下邊第一穗花序無論是花序的拉伸、開花、坐果、脫帽等較第二、第三穗花序都處于劣勢,由此說明每隔三穗花序為一小節做摘心處理迫使養分直接供三穗花序所需養分的供給能力不足;所以對比實驗結論為:每隔兩穗花序做輕摘心處理為最佳選擇。
22、3、除了在反復摘心疏芽步驟中申請人首次采用每隔兩穗花序摘心外,同時還需保留后一穗花序下相鄰葉片的腋芽作為主枝的延長枝培養,這是有利于后一穗花序的生殖生長,其原因在于,由于篩管內有機物是自上而下運輸的,在摘心處理后,頂端優勢效應下的營養供給順序變為:后一穗花序、花序下腋芽、前一穗花序,優先滿足了后一穗花序的開花、坐果;假如留下前一穗花序下相鄰葉片的腋芽作為主枝延長枝培養,新培養延長枝上的第一穗花序坐果后會與前邊的第一穗果成上下重疊生長且與前邊的第二穗果呈橫向平行生長,會使得果穗間重疊、平行交叉生長且植株的枝葉也會相互遮擋,嚴重影響了植株的通風性和透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