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白參菌發酵茶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白參菌發酵茶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茶葉作為飲料已有幾千年歷史,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經分析,茶葉中含有茶多酚、氨基酸、黃酮、無機鹽、微量元素等多種成分,具有提神、抗癌、降血壓、消炎解毒等多種功效。白參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是一種食藥兼用的大型真菌,質嫩味美, 有濃郁的特殊香味,性平,其食用、藥用價值得到人們廣泛的認可。經常食用白參菌可以防治神經衰弱、清肝明目、健胃潤肺、抗癌、美容、抗炎癥等。如果能合理處理好茶葉抑菌物質對白參菌的抑制作用,就能很好地把白參菌應用于茶葉發酵,開發出兼有茶葉和白參菌雙重功效的新型茶飲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藥食兼備的白參菌發酵茶的制備方法,利用白參菌在茶湯中生長的液態發酵技術使茶葉與白參菌的活性成分有機的結合起來,凸顯茶葉與白參菌的雙重功效。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白參菌發酵茶的制備方法,主要由白參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和茶葉為原料制成,特征是按如下步驟進行
(1)以茶湯體積(mL)與葡萄糖或蔗糖重量(g)按100:廣5的比例配制茶湯培養基;
(2)在121°C下對茶湯培養基高壓滅菌20min;
(3)茶湯培養基冷卻至室溫進行接種,接種量按茶湯培養基體積(mL)與白參菌種上表面積(cm2)的比為100 0. 5 2接入白參菌種;
(4)接種后在培養溫度22 30°C和搖床轉速10(T200rpm條件下培養7 12d;
(5)培養結束后,用8(Γ120目濾布過濾培養物,濾液進行滅菌后包裝即得白參菌發酵茶;濾渣為可食用的白參菌絲體。所述茶湯由茶葉與沸水按重量比廣10: 50的比例浸泡15min,重復浸泡1次,用 8(Γ120目濾布過濾,收集濾液得到。所述白參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種來源采集野生食用的新鮮白參菌, 用75%的酒精浸泡3飛次,挑取潔凈的菌肉置于PDA培養基上置于室溫培養,待菌絲布滿培養基后送至菌類專業研究機構鑒定后進行擴繁,或直接從食用菌專業研究機構購買經鑒定過的白參菌種進行擴繁。所述擴繁就是把經鑒定過的菌種直接轉接到PDA培養基或者其他能生長的培養基上培養,按59TlO%的接種量接種,待菌絲布滿培養基即可按步驟(3)的比例轉接到茶湯培養基中。本發明提供的白參菌發酵茶是由白參菌在糖茶湯中發酵而成的茶飲料,茶湯經過白參菌發酵后,茶多酚部分氧化降解,減少50%左右,茶湯苦澀味減弱,口感鮮爽、醇度良性
3改變,湯色變亮、透明。該產品的配料及生產工藝簡單、易調控、周期短、加工方便,生產成本低。白參菌通過液體發酵既可以得到菌絲體,又可以得到發酵液,其產品不僅具有白參菌和茶葉雙重功效,而且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
具體實施例方式
1.白參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種來源及制作可采集野生食用的新鮮白參菌,用75%的酒精浸泡3飛次,挑取潔凈的菌肉置于PDA培養基上置于室溫培養,待菌絲布滿培養基后送至菌類專業研究機構鑒定后進行擴繁,也可直接從食用菌專業研究機構購買經鑒定過的白參菌種進行擴繁,擴繁就是把經鑒定過的菌種直接轉接到PDA培養基或者其他能生長的培養基上培養,一般按59TlO%的接種量接種,待菌絲布滿培養基即可轉接到茶湯中。2.茶湯培養基的制作按照茶葉與水重量比為廣10:50的比例加入沸水浸泡 15min,重復浸泡1次,8(Tl20目濾布過濾,收集上清液茶湯,按收集的上清液茶湯體積(mL) 與葡萄糖或者蔗糖重量(g)比為100 :Γ5的比例配制茶湯培養基,待糖溶解混勻后分裝于三角瓶或者其它培養容器中,用八層紗布封口,在121°C下,高壓滅菌培養基20min,冷卻后待接白參菌種;茶湯培養基也可以滅菌后再分裝于滅菌過的培養容器中,用八層紗布封口待接入白參菌種。3.接種在超凈工作臺上,對滅菌冷卻至室溫的茶湯培養基進行接種,按茶湯培養基體積(ml)與固體培養基上的白參菌種上表面積(cm2)比為100 :0. 5 2的比例接入白參菌種,繼續用八層紗布封口。4.培養茶湯培養基接種后置于在22°C 30°C、轉速100rpnT200rpm范圍內的培養箱內恒溫、恒速培養7cTl2d即可停止培養。若無恒溫培養搖床,也可靜置培養,每天人工搖動廣3次,菌絲也能生長,但菌絲生長較慢。5.過濾、滅菌培養結束后,用8(Γ120目濾布過濾分層收取培養物,上層為可食用的白參菌絲體,下層發酵液進行滅菌包裝后即得白參菌茶飲料。
權利要求
1.一種白參菌發酵茶的制備方法,主要由白參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和茶葉為原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驟進行(1)以茶湯體積(mL)與葡萄糖或蔗糖重量(g)按100:廣5的比例配制茶湯培養基;(2)在121°C下對茶湯培養基高壓滅菌20min;(3)茶湯培養基冷卻至室溫進行接種,接種量按茶湯培養基體積(mL)與白參菌種上表面積(cm2)的比為100 0. 5 2接入白參菌種;(4)接種后在培養溫度22 30°C和搖床轉速10(T200rpm條件下培養7 12d;(5)培養結束后,用8(Γ120目濾布過濾培養物,濾液進行滅菌后包裝即得白參菌發酵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白參菌發酵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湯由茶葉與沸水按重量比廣10: 50的比例浸泡15min,重復浸泡1次,用8(Tl20目濾布過濾,收集濾液得到。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參菌發酵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參菌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種來源采集野生食用的新鮮白參菌,用75%的酒精浸泡;Γ5 次,挑取潔凈的菌肉置于PDA培養基上置于室溫培養,待菌絲布滿培養基后送至菌類專業研究機構鑒定后進行擴繁,或直接從食用菌專業研究機構購買經鑒定過的白參菌種進行擴系ο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白參菌發酵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擴繁就是把經鑒定過的菌種直接轉接到PDA培養基或者其他能生長的培養基上培養,按59TlO%的接種量接種,待菌絲布滿培養基即可按步驟(3)的比例轉接到茶湯培養基中。
全文摘要
一種白參菌發酵茶的制備方法,利用白參菌在茶湯中生長的液態發酵技術使茶葉與白參菌的活性成分有機的結合起來,凸顯茶葉與白參菌的雙重功效。按如下步驟加工以茶湯體積與葡萄糖或蔗糖重量按100:1~5的比例配制茶湯培養基;在121℃下高壓滅菌20min,茶湯培養基接入白參菌種,培養7d~12d之后用80~120目濾布過濾培養物,濾液進行滅菌包裝后即得白參菌發酵茶。白參菌發酵茶是由白參菌在糖茶湯中發酵而成的茶飲料,茶湯經過白參菌發酵后,茶多酚部分氧化降解,減少50%左右,茶湯苦澀味減弱,口感鮮爽、醇度良性改變,湯色變亮。該產品僅具有白參菌和茶葉雙重功效,而且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
文檔編號A23F3/18GK102422934SQ20111035707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1日
發明者夏麗飛, 孫云南, 李曉霞, 楊盛美, 梁名志, 王麗, 蔡麗, 陳玫 申請人: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