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有紅茶副產品的鐵觀音及其制作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鐵觀音制作工藝,特別是指一種帶有紅茶副產品的鐵觀音及其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茶葉中含有含量較為豐富的茶多酚,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總稱,包括黃烷醇類、花色苷類、黃酮類、黃酮醇類和酚酸類等,其中以黃烷醇類物質最為重要,茶多酚是形成茶葉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兒茶素類屬于多元酚類(Polyphenol)中的一種,為黃烷醇的衍生物,分子式C15H14O6 ;兒茶素有苦澀味,對茶湯滋味以及茶湯色澤存在較大影響。鐵觀音茶葉中的茶多酚含量為頂芽最大,頂芽下來的第一葉 片(頂葉)、第二葉片、第三葉片等的茶多酚含量依次降低。現有的鐵觀音制作工藝都沒有去處芽葉的工序,成品茶的茶湯較為苦澀,茶湯的清澈度也不那么完美,對飲用者的口感和美感造成一定的影響,降低了茶的“色”和“味”等品質。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帶有紅茶副產品的鐵觀音及其制作工藝,以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茶湯較為苦澀和茶湯的清澈度不夠理想的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帶有紅茶副產品的鐵觀音制作工藝,該工藝是將依次經過曬青、晾青、做青工序處理的茶青的頂芽和頂葉摘除,摘除頂芽和頂芽的茶青經過殺青、揉包、烘干工序制備成鐵觀音茶;摘除的頂芽和頂葉經揉捻、發酵、烘干工序制備成紅茶。一種鐵觀音,該鐵觀音為上述的制作工藝制作得到的鐵觀音茶。一種紅茶,該紅茶為上述的制作工藝制作得到的紅茶。由上述對本發明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可有效地降低鐵觀音茶湯的苦澀度,同時茶湯更為清澈,飲用者的口感更好,也給飲用者帶來較好的美感享受,茶葉的品質進一步提高;另外,摘除的頂芽和頂葉按照紅茶的制備工藝制作成紅茶副產品,進一步提高了茶葉的利用率,避免浪費,也增加了制茶人員或者企業的收入。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帶有紅茶副產品的鐵觀音制作工藝,該工藝是將依次經過曬青、晾青、做青工序處理的茶青的頂芽和頂葉摘除,摘除頂芽和頂芽的茶青的剩余部分為制茶葉片,制茶葉片經過殺青、揉包、烘干工序制備成鐵觀音茶;摘除的頂芽和頂葉經揉捻、發酵、烘干工序制備成紅茶。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可有效地降低鐵觀音茶湯的苦澀度,同時茶湯更為清澈,飲用者的口感更好,也給飲用者帶來較好的美感享受,茶葉的品質進一步提高;另外,摘除的頂芽和頂葉按照紅茶的制備工藝制作成紅茶副產品,進一步提高了茶葉的利用率,避免浪費,也增加了制茶人員或者企業的收入。做青前摘除茶青的頂芽和頂葉,則做青時茶青的梗脈水分不能通過葉片蒸發,葉片干硬無生機感,茶青即變成死青。做青時茶青受機械力作用,葉緣細胞部分組織受損傷,促使多酚類化合物氧化、聚合、縮合,產生有色物質和促進芳香化合物的形成,葉片組織因振動而增強細胞吸水力,增進輸導組織的輸送機能,莖梗里的水分通過葉脈往葉片輸送,梗里的香味物質隨著水分向葉片轉移,水分從葉面蒸發,而水溶性物質在葉片內積累起來;做青過程中,茶青的頂芽和頂芽中含有的茶多酚會通過梗脈部分傳輸給制茶葉片,制得的鐵觀音的口感和有益功效達到一個較好的平衡;為此,在做青完成后且在殺青工序開始之前摘除頂芽和頂葉較為合理。一種鐵觀音,該鐵觀音為上述的制作工藝制作得到的鐵觀音茶。一種紅茶,該紅茶為上述的制作工藝制作得到的紅茶。
上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明保護范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有紅茶副產品的鐵觀音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將依次經過曬青、晾青、做青工序處理的茶青的頂芽和頂葉摘除,摘除頂芽和頂芽的茶青經過殺青、揉包、烘干工序制備成鐵觀音茶。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帶有紅茶副產品的鐵觀音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摘除的頂芽和頂葉經揉捻、發酵、烘干工序制備成紅茶。
3.一種鐵觀音,其特征在于該鐵觀音為權利要求I所述的制作工藝制作得到的鐵觀音茶。
4.一種紅茶,其特征在于該紅茶為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工藝制作得到的紅茶。
全文摘要
一種帶有紅茶副產品的鐵觀音制作工藝,該工藝是將依次經過曬青、晾青、做青工序處理的茶青的頂芽和頂葉摘除,摘除頂芽和頂芽的茶青經過殺青、揉包、烘干工序制備成鐵觀音茶。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可有效地降低鐵觀音茶湯的苦澀度,同時茶湯更為清澈,飲用者的口感更好,也給飲用者帶來較好的美感享受,茶葉的品質進一步提高;另外,摘除的頂芽和頂葉按照紅茶的制備工藝制作成紅茶副產品,進一步提高了茶葉的利用率,避免浪費,也增加了制茶人員或者企業的收入。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894110SQ201210368468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8日
發明者林榮溪, 周愛民, 陳長友 申請人:福建八馬茶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