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健脾開胃的面條及其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健脾開胃的面條及其制作方法,該面條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材料成份組成:粳米100g、秈米100g、薏米100g、玉米50g、蓮子30g、山楂5g、青皮8g、陳皮8g、山藥5g、炮姜3g、茯苓5g、芡實5g、扁豆10g、麥芽9g、藕粉10g、黃芪6g、人參8g、厚樸6g、白術3g、木香7g、桃仁8g,本發明的面條全部采用純天然材料,無毒副作用,可長期食用,口味清新獨特,對食欲不佳,厭食人群有很好的開胃效果,促進胃的蠕動,提高消化能力,增加食欲,長期食用還能對胃有保護作用。
【專利說明】—種健脾開胃的面條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健脾開胃的面條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面條,一種用谷物或豆類的面粉加水和成面團,之后或者壓或搟制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后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考古發現與史料證明,面條起源于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制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0003]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快,飲食無規律,經常暴飲暴食,或因工作忘記吃飯,導致胃部不適,長此以往會形成胃病,且工作壓力大,會導致食欲不佳,長期不調整,胃口差,會導致人的精神差,氣色不佳,嚴重者會導致精神萎靡,長期吃西藥治療副作用大,并且直接食用中藥味道差。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健脾開胃的面條,全部采用純天然材料,無毒副作用,可長期食用,口味清新獨特,對食欲不佳,厭食人群有很好的開胃效果,促進胃的蠕動,提高消化能力,增加食欲,長期食用還能對胃有保護作用。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健脾開胃的面條,該面條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材料成份組成:粳米100g、秈米100g、薏米100g、玉米50g、蓮子30g、山楂5g、青皮8g、陳皮8g、山藥5g、炮姜3g、獲茶5g、突實5g、扁豆10g、麥芽9g、藕粉10g、黃苗6g、人參8g、厚樸6g、白術3g、木香7g、桃仁8g。
[0006]進一步地,所述面條內還含有發酵劑6g。
[0007]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一種健脾開胃的面條的制作方法,全部采用純天然材料,無毒副作用,可長期食用,口味清新獨特,對食欲不佳,厭食人群有很好的開胃效果,促進胃的蠕動,提高消化能力,增加食欲,長期食用還能對胃有保護作用。
[0008]所述面條的制作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取粳米100g、秈米10g和薏米10g共三種米,混合在一起淘洗干凈,浙干,得混合米;
2)取步驟I的混合米上制粉機進行加工,得米粉;
3)按重要份配比取玉米50g、蓮子30g、山楂5g、山藥5g和扁豆1g共五種材料,清洗干凈后,放入蒸箱內蒸,蒸箱設定溫度為90-100度,時間為5-10分鐘,得蒸煮物;
4)按重要份配比取桃仁8g和取步驟3的蒸煮物放入攪碎機內攪碎,得攪碎物;
5)按重要份配比取青皮Sg、陳皮Sg、山藥5g、炮姜3g、茯苓5g、芡實5g、麥芽9g、黃芪6g、人參8g、厚樸6g、白術3g和木香7g共十二種材料,放入容器內,倒入清水浸泡,清水沒過藥面,浸泡時間為10-12小時,浸泡溫度為50-60度,去除藥渣,得浸泡液; 6)按重要份配比取藕粉1g和步驟2的米粉,倒入步驟5的浸泡液進行和面,在和面的同時加入步驟4的攪碎物,得面團;
7)按重要份配比取發酵劑6g,放入步驟7的面團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1-2小時。得發酵面團;
8 )取步驟7的發酵面團,放入面條機加工,得面條。
[0009]本發明所述的健脾開胃的面條,配方組成所用藥材和藥用輔料均有國家法定標準,劑型均為《中國藥典》收載劑型。
[0010]本發明所述的健脾開胃的面條,其藥材功效為:
1、粳米含淀粉、蛋白質、脂肪,尚含少量B族維生素。能補脾胃、養五臟,壯筋骨,通血脈,益精強志,潤顏,粳米米糠層的粗纖維分子,有助胃腸蠕動,對胃病、便秘、痔瘡等療效很好;粳米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高血壓的機會;粳米能預防糖尿病、腳氣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粳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都比較多,多吃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幾率;梗米可防過敏性疾病,因梗米所供養的紅細胞生命力強,又無異體蛋白進人血流,故能防止一些過敏性皮膚病的發生。
[0011]2、秈米性味甘,微溫;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本草蒙筌》:“溫中健脈,益衛養榮,長肌膚,調臟腑。”
3、薏米性涼,味甘、淡;功能主治健脾滲濕,除痹止瀉。薏米可用于治療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本草新編》: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視病之輕重,準用藥之多寡,則陰陽不傷,而濕病易去。故凡遇水濕之癥,用薏仁一、二兩為君,而佐之健脾去濕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氣味之平和而輕用之,無益也。”
4、玉米味甘,性平;能調中健胃,利尿;含蛋白質,脂肪油,氨基酸,生物堿,淀粉,鈣,磷,鐵,維生素B1.B2.B6,玉米黃素,玉米油,煙酸,泛酸,胡蘿卜素,槲皮素等成分;開胃、利膽、通便、利尿、軟化血管、延緩細胞朽邁、防癌抗癌等,適合用于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老年人習慣性便秘、慢性膽囊炎、小便晦氣等疾患的食療保健。
[0012]5、蓮子味甘,平;“《本經逢原》:石蓮子,本蓮實老于蓮房,墮入淤泥,經久堅黑如石,故以得名。為熱毒噤口痢之專藥。補助脾陰而滌除熱毒,然必兼人參之大力開提胃氣,方始克應。若痢久胃氣虛寒,口噤不能食,則為戈戟也。”
6、山楂性微溫,味酸甘,入脾、胃、肝經,有消食健胃、活血化淤、收斂止痢之功能;對肉積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腰痛疝氣、產后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等,均有療效。“《本草求真》:山楂,所謂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積,用此酸咸之味,以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氣破而泄化,謂之為健,止屬消導之健矣。至于兒枕作痛,力能以止;痘瘡不起,力能以發;猶見通瘀運化之速。有大小二種,小者入藥,去皮核,搗作餅子,日干用。出北地,大者白 ”
P< O
7、青皮性味、歸經:苦辛、溫;入肝、膽、胃經,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于胸脅脹痛,疝氣,乳核,乳癰,食積腹痛。
[0013]8、陳皮性溫,味辛、味苦,入脾經、胃經、肺經;主治功效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本草匯言》:味辛善散,故能開氣;胃苦開泄,故能行痰;其氣溫平,善于通達,故能止嘔、止咳,健脾和胃者也。東垣曰:夫人以脾胃為主,而治病以調氣為先,如欲調氣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9、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山藥中富含大量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膽汁堿、尿囊素等;其中重要的營養成分薯蕷皂是合成女性荷爾蒙的先驅物質,滋陰補陽、增強新陳代謝的功效;而新鮮塊莖中含有的多糖蛋白成分的粘液質、消化酵素等,可預防心血管脂肪沉積,有助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
[0014]10、炮姜性味苦,澀,溫。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溫中散寒,溫經止血;用于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吐衄崩漏,陽虛失血。《得配本草》:“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濕,除臍腹之寒痞,暖心氣,溫肝經,能去惡生新,使陽生陰長,故吐衄下血有陰無陽者宜之。”
11、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癥。茯苓之利水,是通過健運脾肺功能而達到的,與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藥不同。《本草正》:“茯苓,能利竅去濕,利竅則開心益智,導濁生津;去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祛驚癇,厚腸藏,治痰之本,助藥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補陽。但補少利多,故多服最能損目,久弱極不相宜。若以人乳拌曬,乳粉既多,補陰亦妙。”
12、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的功能。生品性平,澀而不滯,補脾腎而兼能祛濕。常用于白濁,帶下,遺精,小便不禁,兼濕濁者尤宜。“《本草經百種錄》:雞頭實,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藥也。脾惡濕而腎惡燥,雞頭實淡滲甘香,則不傷于濕,質粘味澀,而又滑澤肥潤,則不傷干燥,凡脾腎之藥,往往相反,而此則相成,故尤足貴也。”
13、扁豆性甘,平,入脾、胃經。主治健脾和中,消暑化濕。治暑濕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帶下,小兒疳積。
[0015]14、麥芽甘,平;歸脾、胃經、肝經;具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之功效;主治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汗郁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本草匯言》:大麥芽,和中消食之藥也。補而能利,利而又能補,如腹之脹滿,膈之郁結,或飲食之不納,中氣之不利,以此發生之物而開關格之氣,則效非常比也。”
15、藕粉味甘、性平,主治肺熱咳嗽、煩躁口渴、脾虛泄瀉、食欲不振及各種血癥。
[0016]16、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0017]17、人參性平、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心經;主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癥。
[0018]18、厚樸性味:苦;辛;性溫,歸脾經;胃經;大腸經,主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胸滿喘咳;“《本草匯言》:厚樸,寬中化滯,平胃氣之藥也。凡氣滯于中,郁而不散,食積于胃,羈而不行,或濕郁積而不去,濕痰聚而不清,用厚樸之溫可以燥濕,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氣也。故前古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嘔逆瀉利,蟲積痞積,或肺氣脹滿,痰涎喘嗽,或胃氣壅滯,水谷不行,用此消食化痰,去濕散脹,平土、金二臟,以致于中和也。”
19、白術性苦、甘,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藥性論》:主大風頑痹,多年氣痢,心腹脹痛,破消宿食,開胃,去痰誕,除寒熱,止下泄,主面光悅,駐顏去軒,治水腫脹滿,止嘔逆,腹內冷痛,吐瀉不住,及胃氣虛冷痢。”
20、木香性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肺經;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噯氣,惡心嘔吐;“《綱目》: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諸氣臏郁,皆屬于肺,故上焦氣滯用之者,乃金郁則泄之也;中氣不運,皆屬于脾,故中焦氣滯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腸氣滯則后重,膀胱氣不化則癃淋,肝氣郁則為痛,故下焦氣滯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21、桃仁性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經閉,痛經,癥瘕痞塊,跌撲損傷,腸燥便秘《藥品化義》:桃仁,味苦能瀉血熱,體潤能滋腸燥。若連皮研碎多用,走肝經,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以其舒經活血行血,有去瘀生新之功,若去皮搗爛少用,入大腸,治血枯便閉,血燥便難,以其濡潤涼血和血,有開結通滯之力。”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全部采用純天然材料,無毒副作用,可長期食用,口味清新獨特,面條內具有健脾開胃的藥效,對于厭食、食欲不佳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0020]實施例1
一種健脾開胃的面條,該面條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材料成份組成:粳米100g、秈米100g、薏米100g、玉米50g、蓮子30g、山楂5g、青皮8g、陳皮8g、山藥5g、炮姜3g、獲茶5g、突實5g、扁豆10g、麥芽9g、藕粉10g、黃苗6g、人參8g、厚樸6g、白術3g、木香7g、桃仁8g。
[0021]其中,所述面條內還含有發酵劑6g。
[0022]所述面條的制作方法如下:
I)按重量份配比取粳米100g、秈米10g和薏米10g共三種米,混合在一起淘洗干凈,浙干,得混合米。
[0023]2)取步驟I的混合米上制粉機進行加工,得米粉。
[0024]3)按重要份配比取玉米50g、蓮子30g、山楂5g、山藥5g和扁豆1g共五種材料,清洗干凈后,放入蒸箱內蒸,蒸箱設定溫度為90-100度,時間為5-10分鐘,得蒸煮物,本實施例中,溫度為100度,時間為10分鐘。
[0025]4)按重要份配比取桃仁8 g和取步驟3的蒸煮物放入攪碎機內攪碎,得攪碎物。
[0026]5)按重要份配比取青皮8g、陳皮8g、山藥5g、炮姜3g、獲茶5g、突實5g、麥芽9g、黃芪6g、人參8g、厚樸6g、白術3g和木香7g共十二種材料,放入容器內,倒入清水浸泡,清水沒過藥面,浸泡時間為10-12小時,浸泡溫度為50-60度,去除藥渣,得浸泡液,本實施例中,浸泡時間為12小時,浸泡溫度為60度。
[0027]6)按重要份配比取藕粉1g和步驟2的米粉,倒入步驟5的浸泡液進行和面,在和面的同時加入步驟4的攪碎物,得面團。
[0028]7)按重要份配比取發酵劑6g,放入步驟7的面團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1-2小時。得發酵面團,本實施例中,發酵時間為2小時。
[0029]8)取步驟7的發酵面團,放入面條機加工,得面條。
[0030]實驗例I
實驗依據,給10名食欲不佳,胃口差的患者食用本發明的面條,每天食用一次,每次食用100g,連續食用一個月后,有7名患者食欲好,開胃,飯量增加,有2名患者食欲好轉,胃口比食用好,有I名患者依然食欲不佳,胃口差,因此,本發明具有健脾開胃,增加食欲的功效,長期食用效果明顯。
[0031]實驗例2
實驗依據,給10名胃部不適,患有胃病的患者食用本發明的面條,每天食用兩次,每次食用50g,連續食用一個月后,10名患者胃部不適癥狀減輕,再食用兩個月后,胃部不適癥狀消失,胃恢復健康,長期食用胃部舒適,因此,本發明對胃有治療效果,長期使用有保胃的功效。
[0032]典型案例
方某,女,30歲,長期食欲不佳,胃口差,有厭食癥狀,導致氣色差,精神不佳,每天食用一次,每次食用80g,連續食用一個月后,看見飯菜有食欲,胃口好,且自身的精氣神也好了,長期食用一年后,也沒有出現厭食,食欲不佳的狀況。
[003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全部采用純天然材料,無毒副作用,可長期食用,口味清新獨特,面條內具有健脾開胃的藥效,對于厭食、食欲不佳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0034]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得出的其他任何與本發明相同或相近似的產品,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健脾開胃的面條,其特征在于:該面條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材料成份組成:粳米100g、秈米100g、薏米100g、玉米50g、蓮子30g、山楂5g、青皮8g、陳皮8g、山藥5g、炮姜3g、獲茶5g、突實5g、扁豆10g、麥芽9g、藕粉10g、黃苗6g、人參8g、厚樸6g、白術3g、木香7g、桃仁8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脾開胃的面條,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條內還含有發酵劑6g。
3.—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脾開胃的面條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條制作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取粳米100g、秈米10g和薏米10g共三種米,混合在一起淘洗干凈,浙干,得混合米; 2)取步驟I的混合米上制粉機進行加工,得米粉; 3)按重要份配比取玉米50g、蓮子30g、山楂5g、山藥5g和扁豆1g共五種材料,清洗干凈后,放入蒸箱內蒸,蒸箱設定溫度為90-100度,時間為5-10分鐘,得蒸煮物; 4)按重要份配比取桃仁8g和取步驟3的蒸煮物放入攪碎機內攪碎,得攪碎物; 5)按重要份配比取青皮Sg、陳皮Sg、山藥5g、炮姜3g、茯苓5g、芡實5g、麥芽9g、黃芪.6g、人參8g、厚樸6g、白術3g和木香7g共十二種材料,放入容器內,倒入清水浸泡,清水沒過藥面,浸泡時間為10-12小時,浸泡溫度為50-60度,去除藥渣,得浸泡液; 6)按重要份配比取藕粉1g和步驟2的米粉,倒入步驟5的浸泡液進行和面,在和面的同時加入步驟4的攪碎物,得面團; 7)按重要份配比取發酵劑6g,放入步驟7的面團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1-2小時;得發酵面團; .8 )取步驟7的發酵面團,放入面條機加工,得面條。
【文檔編號】A23L1/30GK104273439SQ201310363771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0日
【發明者】張霞 申請人: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