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加工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紅茶的加工方法,以及一種主要用于紅茶加工的熱吹提質設備,屬于茶葉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紅茶包括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品質特點都是紅湯紅葉,色香味的形成都有類似的化學變化過程,其制作工藝大同小異,都有萎凋、揉捻、發酵、干燥四個工序。萎凋是鮮葉通過人工控制水份蒸發變化的過程。經過萎凋,可適當蒸發水分,使葉片柔軟,韌性增強,便于造形。此外,萎凋使青草味消失,氨基酸增強,茶葉清香初現,是形成紅茶品質的第一道工序。紅茶通過揉捻成形,并增進色香味濃度。同時,由于茶葉細胞被破壞,便于在酶的作用下進行必要的氧化,利于發酵的順利進行。發酵是紅茶制作的獨特階段,經過發酵,葉色由綠變紅,形成紅茶紅葉紅湯的品質特點;發酵機理是葉子通過揉捻損傷,組織細胞膜結構受到破壞,透性增大,使多酚類物質與氧化酶充分接觸,在酶促作用下產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學成分亦相應發生深刻變化,形成紅茶的色香味品質。干燥是將發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溫烘焙,迅速蒸發水分,達到保質干度的過程;目的有三:利用高溫迅速鈍化酶的活性,停止發酵;蒸發水分,縮小體積,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變;散發大部分低沸點青草氣味,激化并保留高沸點芳香物質,獲得紅茶特有的甜香。
現有紅茶制作工藝,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發酵使綠色的茶葉通過酶促氧化,形成紅湯紅葉和香色味特有品質,發酵后的茶在進入烘干機干燥前,青草氣、渥悶氣等雜異味尚未完全排除。干燥在熱濕條件下又產生水悶味,這些雜異味均混合被茶吸收,影響茶的香味發揮。二是烘干機內的攤葉有一定的厚度,在烘干時茶葉受熱失水不一致,茶條定型不均勻,制止酶的活性不統一,花青條轉化不同步,影響外形與色澤。三是從綠茶、青茶及黃茶的制作實踐,認識到茶葉經過炒干會比烘干香氣味高。紅茶采用烘干不用炒,是因為紅茶通過先揉捻與發酵,茶條重實,水份多,茶汁粘附于外表,用炒易粘鍋,沖泡后葉底易張開,不耐泡,如要先炒提香后再烘干,必須先解決發酵茶快速均衡失水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主要用于紅茶加工中的“熱吹提質”設備,目的之二是利用該設備進行紅茶加工方法的改進,在有效制止酶的活性的同時,高效消除茶坯中存在的青草味、渥悶氣等雜異味,同時通過翻滾的熱炒作用,進一步促進茶中內含物的轉化,促進茶葉成形與改善色澤,增加鮮爽度,提高香味,最終得到高品質紅茶。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具體技術方案為:
一種紅茶加工方法,首先將茶葉預處理后進行萎凋、揉捻,然后進行發酵,再進行‘熱吹提質’工序,最后進行干燥,即得;其中,所述‘熱吹提質’工序為利用熱吹提質設備將發酵后的茶坯均勻受熱,并排除異味。
進一步的,所述熱吹提質設備主體為一圓柱形的由電動機驅動軸向轉動的轉筒,轉筒外設有外罩,外罩又有支架固定;所述轉筒筒口的一端是敞開式,茶坯由筒口放入或取出,且筒口配有熱風機,可向筒內吹熱風;所述轉筒的筒壁是封閉的金屬板;所述轉筒的筒底是帶有小孔的金屬板,筒底外設有抽風機,可將轉筒內空氣通過筒底上的小孔抽出。
進一步的,所述轉筒的內壁上還覆有導熱涂層,該導熱涂層優選為石墨烯導熱涂層,利用導熱涂層的快速傳熱,使得茶葉受熱均勻,且能夠快速干燥,避免了茶葉粘濕結團,受熱不均,同時避免了異味的產生。
進一步的,所述萎凋處理為將預處理后的新鮮茶葉置于-20℃以下8-10h,再將其進行微波處理,750Mhz,2-8min,最后置于室溫條件下;亦可采用加溫萎凋槽進行萎凋處理15-18h。
進一步的,所述揉捻處理過程中包括在超聲波條件下處理茶葉30-60min,細胞壁進一步破碎,利于后期發酵處理。
進一步的,所述‘熱吹提質’工序具體為發酵后的茶坯放入熱吹提質設備中的轉筒內,電動機驅動轉筒轉動,同時熱風機的熱風由轉筒筒口吹入,抽風機配合將轉筒內空氣從筒底小孔抽出,處理時間為5-10min。
本發明同樣適用于綠茶、青茶加工中,揉捻工序完成后,先進行熱吹提質處理,再進行復炒或復烘。青茶處理后不需要復揉,黃茶加工則可替代復烘工序,處理后均能達到促進茶葉成形,改善色澤,增加鮮爽度,提高香味的明顯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在發酵和干燥這二道工序之間,獨創性地加入一道“熱吹提質”工序,進行先炒后烘。將發酵后的茶坯放入“熱吹提質”設備中,通過轉筒的定向翻滾和熱風的有向流動,使茶坯均勻受熱,迅速排除水份,在滾炒一定時間后再將茶坯取出烘干。本發明通過新增“熱吹提質”工藝,在有效制止酶的活性的同時,排除了茶坯中的青草味、渥悶氣等雜異味,同時使茶坯均勻失水,避免干燥工序時產生水悶味等后續影響紅茶品質的問題。速凍萎凋處理后再進行微波處理,使得茶葉葉片柔軟,韌性增強,便于造形。茶葉揉捻處理過程中進行超聲波處理,使得茶葉細胞破壞更加徹底,利于后期的發酵處理。
本發明制得的紅茶產品,香味鮮爽度、醇厚度、耐泡度、茶水明亮度均明顯增強,青澀感減少。產品外形更加緊結烏潤,沖泡時葉底不開張,花青條減少,更加紅艷明亮。商業上,產品經濟價值提高5-10%,大幅增加了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的熱吹提質設備整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發明中的熱吹提質設備整體結構示意圖二。
其中,1-外罩,2-轉筒,3-筒壁,4-筒底,5-小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解釋和說明。
實施例1:
一種紅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新鮮茶葉通過清洗、除雜等預處理;
(2)萎凋:將預處理后的新鮮茶葉置于-20℃以下8h,再將其進行微波處理,750Mhz,6min,最后置于室溫條件下;亦可采用加溫萎凋槽進行萎凋處理15-18h。
(3)揉捻:茶葉在揉捻過程中成形并增進色香味濃度,同時,由于葉細胞被破壞,便于在酶的作用下進行必要的氧化,利于發酵的順利進行;所述揉捻處理過程中包括在超聲波條件下處理茶葉45min,細胞壁進一步破碎,利于后期發酵處理;
(4)發酵:發酵是紅茶制作的獨特階段,經過發酵,葉色由綠變紅,形成紅茶紅葉紅湯的品質特點;其機理是葉子在揉捻作用下,組織細胞膜結構收到破壞,透性增大,使多酚類物質與氧化酶充分接觸,在酶促作用下產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學成分亦相應發生深刻變化,使綠色的茶葉產生紅變,形成紅茶的色香味品質。目前普遍使用發酵機或發酵間控制溫濕度和時間進行發酵。發酵適度,嫩葉色澤紅勻,老葉紅里泛青,青草氣消失,具有熟果香;發酵在發酵設備中完成,發酵溫度先高后低,最高不超過35℃,最低不低于20℃,濕度95%以上,發酵時間為4-6h,待發酵葉青草氣消失、花香顯露且茶葉轉化為古銅色為發酵適度;
(5)熱吹提質:利用熱吹提質設備將發酵后的茶坯均勻受熱,并排除異味;如圖1-2所示,所述熱吹提質設備主體為一圓柱形的由電動機驅動軸向轉動的轉筒2,轉筒2外設有外罩1,外罩1又有支架固定;所述轉筒2筒口的一端是敞開式,茶坯由筒口放入或取出,且筒口配有熱風機,可向筒內吹熱風;所述轉筒2的筒壁3是封閉的金屬板;所述轉筒2的筒底4是帶有小孔5的金屬板,筒底4外設有抽風機,可將轉筒內空氣通過筒底上的小孔抽出;所述轉筒2的內壁上還覆有導熱涂層,該導熱涂層優選為石墨烯導熱涂層,利用導熱涂層的快速傳熱,使得茶葉受熱均勻,且能夠快速干燥,避免了茶葉粘濕結團,受熱不均,同時避免了異味的產生。所述‘熱吹提質’工序具體為發酵后的茶坯放入熱吹提質設備中的轉筒內,電動機驅動轉筒轉動,同時熱風機的熱風由轉筒筒口吹入,抽風機配合將轉筒內空氣從筒底小孔抽出,處理時間為5-10min。
(6)干燥:采用先高溫后低溫烘焙,利用高溫短焙可迅速鈍化酶的活性,停止發酵;蒸發水分,縮小體積,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變;散發大部分低沸點青草氣味,激化并保留高沸點芳香物質,形成高品質紅茶的甜香,提高茶味的濃醇度。利用低溫長培可減輕紅毛茶的花青,有利多酚類化合物、氨基酸以及糖類的進一步轉化,最終得到優質紅茶產品。
對比例1:
(1)新鮮茶葉通過清洗、除雜等預處理;
(2)萎凋:將預處理后的新鮮茶葉置于-20℃以下10h,后置于室溫條件下;
(3)揉捻:采用常用揉捻方法,茶葉在揉捻過程中成形并增進色香味濃度,同時,由于葉細胞被破壞,便于在酶的作用下進行必要的氧化,利于發酵的順利進行;
(4)發酵:發酵是紅茶制作的獨特階段,經過發酵,葉色由綠變紅,形成紅茶紅葉紅湯的品質特點。其機理是葉子在揉捻作用下,組織細胞膜結構收到破壞,透性增大,使多酚類物質與氧化酶充分接觸,在酶促作用下產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學成分亦相應發生深刻變化,使綠色的茶葉產生紅變,形成紅茶的色香味品質。目前普遍使用發酵機或發酵間控制溫濕度和時間進行發酵。發酵適度,嫩葉色澤紅勻,老葉紅里泛青,青草氣消失,具有熟果香;發酵在發酵設備中完成,發酵溫度最高不超過35℃,最低不低于20℃,濕度95%以上,發酵時間為4-6h,待發酵葉青草氣消失、花香顯露且茶葉轉化為古銅色為發酵適度;
(5)干燥:采用高溫烘焙,迅速蒸發水分,利用高溫迅速鈍化酶的活性,停止發酵;蒸發水分,縮小體積,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變;散發大部分低沸點青草氣味,激化并保留高沸點芳香物質,獲得紅茶特有的甜香。
最終得到紅茶產品。
將實施例1和對比例1制得的紅茶產品進行進行感官審評,茶水比例為4g茶:200mL水,沖泡時間4min,具體程序為:取樣→把盤→評外形→稱樣→沖泡→出湯→嗅香氣→看湯色→嘗滋味→評葉底。由10人評分,取平均值。審評因子權術分別為:外形25%,香氣25%,湯色10%,滋味30%,葉底10%。
表1為實施例1和對比例1紅茶感官審評術語及感官得分
由上表可得,本發明提供的紅茶加工方法較普通紅茶加工方法得到更優質的紅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