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茶葉加工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茶葉加工生產線。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茶葉的制作工藝一般比較復雜,不同種類的茶葉其生產工序也不盡相同,傳統茶葉制作過程都是采用手工操作,生產效率極低,這顯然不能滿足現在規模化生產的需求。為了提高茶葉的生產加工效率,人們設計出許多用于茶葉加工的自動化生產設備,例如殺青機、理條機、炒茶機、提香機等等。但現階段人們對這些自動化生產設備的使用仍然還停留在單獨設備完成單獨工藝生產方式,在整個茶葉生產流程中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在各個設備之間對茶葉進行轉移,依然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優勢,生產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但是目前的茶葉加工生產線只是提高生產效率,由于生產線的設備布局不合適,降低了茶葉的加工過質量,而且生產線上設備較多,出現故障的概率較大,導致整條生產線停止加工,從而降低加工效率。而且生產線上是自動進料出料,而炒茶機中容易殘留茶葉,這樣殘留的茶葉焦掉并影響茶葉加工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茶葉加工生產線,不僅自動化加工茶葉,提高加工效率,減少人工勞動力,而且對設備合理改進,提高加工質量。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這種茶葉加工生產線,包括一組殺青機,殺青機的出口連接殺青輸送帶,殺青輸送帶的出口連接有第一冷卻回潮輸送帶,第一冷卻回潮輸送帶的出口安裝有理條滑軌,理條滑軌上安裝有自動滑動的理條送料機,理條送料機的下方擺放有內外兩排理條機,內外兩排理條機之間安裝有理條輸送帶,理條機的出料口連接理條輸送帶,理條輸送帶的出口連接有第二冷卻回潮輸送帶,第二冷卻回潮輸送帶的出料口下方安裝有炒茶滑軌,炒茶滑軌上安裝有自動滑動的炒茶送料機,炒茶送料機的下方安裝有內外兩排炒茶機,內外兩排炒茶機之間安裝有炒茶輸送帶;該生產線自動化加工茶葉,自動完成殺青、理條、炒干等工序,對茶葉自動輸送,在殺青和理條后進行冷卻回潮,提高茶葉加工品質。
其中第一冷卻回潮輸送帶和第二冷卻回潮輸送帶分別包括底部存儲箱、連通存儲箱底部的傾斜送料帶,存儲箱的外端安裝有散熱的風機,傾斜送料帶向上傾斜安裝,并在傾斜送料帶的出口安裝有出料斗;存儲箱內通過風機對茶葉進行散熱,散熱后通過傾斜送料帶自動將茶葉送到高處,并通過出料斗均勻送至理條送料機和炒茶送料機中。
其中理條送料機和炒茶送料機分別包括滑動底座、安裝在滑動底座上的雙向輸送帶,雙向輸送帶連接有驅動電機,雙向輸送帶的內外兩端出口上分別安裝有撥料桿,撥料桿連接驅動電機;理條機和炒茶機分布在內外兩排,這樣雙向輸送帶可以內外輸送,通過撥料桿使茶葉均勻掉落出去。
其中撥料桿包括中心軸、固定在中心軸上的一組管套、固定在管套外壁的撥桿,管套通過螺絲固定在中心軸上,管套的一端設有凸起的卡扣,管套的另一端設有內凹的卡槽,撥桿由內段部分向前傾斜安裝的固定部和外段部分豎直設置的撥料部;由于不同設備的撥料桿長度不同,因此根據中心軸上的長度,相對應的安裝管套,管套固定在中心軸上,管套之間通過卡扣、卡槽的卡接配合,方便定位和安裝,而管套上的撥桿傾斜安裝,傾斜的方向便于將茶葉撥出去。
其中炒茶機包括機架、安裝在機架上的炒茶斗和炒茶板,炒茶板的外表面為弧面結構,機架上安裝有固定軸,固定軸上安裝有固定套,固定套內滑動安裝有固定桿,固定桿上安裝有分別限位在固定套上下端的限位螺母,炒茶板轉動安裝在固定桿外端;固定套上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上開有通孔,炒茶板的內側邊連接有連桿,連桿穿過通孔,連桿上套有一對分別位于固定板上下方的彈簧,連桿外端安裝有調節螺母。炒茶板的外表面為弧面結構,這樣炒茶板與炒茶斗更加貼合,炒茶板轉動安裝在固定桿外端,固定桿通過固定套固定在固定軸上,固定桿與固定套之間通過限位螺母可以調節位置,固定桿是連接在炒茶板的一側,而炒茶板的另一側連接有連桿,連桿與固定板之間安裝有彈簧,這樣使炒茶板與炒茶斗之間彈性接觸,有利于加工茶葉,均勻下壓在茶葉上。
其中固定軸上固定有安裝桿,安裝桿的外端固定有安裝軸,安裝軸上安裝有杠桿,杠桿的外端固定有刮板,杠桿的內端與安裝桿之間連接有彈性拉繩。
為了進一步完善,炒茶板的內側邊設有一條柔性凸邊。柔性凸邊向外凸起并可以翻動炒茶斗內的茶葉,不僅使茶葉受熱更加均勻,而且柔性凸邊不會壓壞茶葉。
本實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對輸送機構和炒茶機進行合理改進,并組成自動化加工的生產線,不僅自動化加工茶葉,提高加工效率,減少人工勞動力,而且對設備合理改進,提高加工質量,在殺青和理條后均經過回潮,提高茶葉品質,其中炒茶機對茶葉翻炒更加合理,并提供更加均勻的加熱,有利于廣泛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生產線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生產線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炒茶機的立體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炒茶板的安裝示意圖;
圖5為圖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6為圖4背面的立體結構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炒茶板底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炒茶送料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撥料桿的立體結構圖;
圖10為圖9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冷卻回潮輸送帶前端方向的立體結構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中冷卻回潮輸送帶后端方向的立體結構圖。
附圖標記說明:殺青機1,殺青輸送帶2,第一冷卻回潮輸送帶3,理條滑軌4,理條送料機5,理條機6,理條輸送帶7,第二冷卻回潮輸送帶8,炒茶滑軌9,炒茶送料機10,炒茶機11,機架11-1,炒茶斗11-2,炒茶板11-3,固定軸11-4,炒茶輸送帶12,存儲箱13,傾斜送料帶14,風機15,出料斗16,滑動底座17,雙向輸送帶18,驅動電機19,撥料桿20,中心軸20-1,管套20-2,卡扣20-21,卡槽20-22,撥桿20-3,固定部20-31,撥料部20-32,螺絲20-4,固定套21,固定桿22,限位螺母23,固定板24,通孔24-1,連桿25,彈簧26,調節螺母27,安裝桿28,安裝軸29,杠桿30,刮板31,彈性拉繩32,柔性凸邊3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參照附圖:本實施例中茶葉加工生產線,包括一組殺青機1,殺青機1的出口連接殺青輸送帶2,殺青輸送帶2的出口連接有第一冷卻回潮輸送帶3,第一冷卻回潮輸送帶3的出口安裝有理條滑軌4,理條滑軌4上安裝有自動滑動的理條送料機5,理條送料機5的下方擺放有內外兩排理條機6,內外兩排理條機6之間安裝有理條輸送帶7,理條機6的出料口連接理條輸送帶7,理條輸送帶7的出口連接有第二冷卻回潮輸送帶8,第二冷卻回潮輸送帶8的出料口下方安裝有炒茶滑軌9,炒茶滑軌9上安裝有自動滑動的炒茶送料機10,炒茶送料機10的下方安裝有內外兩排炒茶機11,內外兩排炒茶機11之間安裝有炒茶輸送帶12;
其中第一冷卻回潮輸送帶3和第二冷卻回潮輸送帶8分別包括底部存儲箱13、連通存儲箱13底部的傾斜送料帶14,存儲箱13的外端安裝有散熱的風機15,傾斜送料帶14向上傾斜安裝,并在傾斜送料帶14的出口安裝有出料斗16;
理條送料機5和炒茶送料機10分別包括滑動底座17、安裝在滑動底座17上的雙向輸送帶18,雙向輸送帶18連接有驅動電機19,雙向輸送帶18的內外兩端出口上分別安裝有撥料桿20,撥料桿20連接驅動電機19;
撥料桿20包括中心軸20-1、固定在中心軸20-1上的一組管套20-2、固定在管套20-2外壁的撥桿20-3,管套20-2通過螺絲20-4固定在中心軸20-1上,管套20-2的一端設有凸起的卡扣20-21,管套20-2的另一端設有內凹的卡槽20-22,撥桿20-3由內段部分向前傾斜安裝的固定部20-31和外段部分豎直設置的撥料部20-32;
炒茶機11包括機架11-1、安裝在機架11-1上的炒茶斗11-2和炒茶板11-3,炒茶板11-3的外表面為弧面結構,炒茶板11-3的內側邊設有一條柔性凸邊33。機架11-1上安裝有固定軸11-4,固定軸11-4上安裝有固定套21,固定套21內滑動安裝有固定桿22,固定桿22上安裝有分別限位在固定套21上下端的限位螺母23,炒茶板11-3轉動安裝在固定桿22外端;固定套21上固定有固定板24,固定板24上開有通孔24-1,炒茶板11-3的內側邊連接有連桿25,連桿25穿過通孔24-1,連桿25上套有一對分別位于固定板24上下方的彈簧26,連桿25外端安裝有調節螺母27;
其中固定軸11-4上固定有安裝桿28,安裝桿28的外端固定有安裝軸29,安裝軸29上安裝有杠桿30,杠桿30的外端固定有刮板31,杠桿30的內端與安裝桿28之間連接有彈性拉繩32。
在使用時,茶葉先放入殺青機1中,茶葉經過殺青后送入殺青輸送帶2上,殺青輸送帶2茶葉送入第一冷卻回潮輸送帶3的存儲箱13中,這樣茶葉通過風機15冷卻回潮,然后經過傾斜送料斗14送至理條送料機5,理條送料機5將茶葉送入理條機中,理條完成后送入理條輸送帶,理條輸送帶將茶葉送入第二冷卻回潮輸送帶8,第二冷卻回潮輸送帶8將茶葉送入炒茶送料機10,炒茶送料機10將茶葉送入炒茶機11中,炒茶機11完成炒茶后將茶葉排放到炒茶送料輸送帶12中。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通過參考優選的實施例進行了圖示和描述,但是,本專業普通技術人員應當了解,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可作形式和細節上的各種各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