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茶葉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茶葉用茶沖泡方法一直是用熱水將茶葉中的色香味等物質沖泡出來,吸收茶葉中的營養成份,使人享受到甘醇甜蜜的飲品,但是在外出旅游、爬山等無法獲得熱水的情況下,僅能夠通過購買一些茶制的飲料來滿足對人們對茶的渴求,但是這些茶制的飲料中添加了其他的添加劑,無法品嘗到茶中的原汁原味。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申請號為cn201110332461.5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冷水沖泡型茶葉加工設備與工藝,其結構包括由高功率密度微波能加熱總成,真空塔盤降溫總成,中真空微波能干燥總成構成,高功率密度微波能加熱總成為管道式結構,管道外殼作為微波諧振腔體由不銹鋼管a構成,不銹鋼管a的內徑與長度符合設定微波頻率諧振腔尺寸要求,不銹鋼管a內部裝有物料輸送管,物料輸送管外部左端與右端靠公知結構的叉指微波左防洩漏結構a與右防洩漏結構a在不銹鋼管a內部定位,叉指微波左防洩漏結構a與右防洩漏結構a也防止了微波從不銹鋼管a兩端洩漏,物料輸送管內部左端裝有公知結構帶電機的螺桿送料器;其工藝是在不銹鋼管a左端上方的料斗裝入被加工含有水分的茶葉原料,被加工含有水分的茶葉原料即在螺桿送料器推動下從物料輸送管內部左端向右端運動,同時受到高功率密度微波能,設計高密度微波能加熱使被加工含有水分的茶葉原料細胞內含有的水分迅速升溫氣化,氣化使得細胞壁爆裂,方便于茶葉原料細胞內含有的成分在冷水沖泡時溶出。此冷水沖泡型茶葉加工設備與工藝,采用了真空塔盤、高功率密度微波能和中真空微波能等,使得制作的冷水沖泡型茶葉其成本高,不利于推廣使用。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制作簡單、所制得茶葉成本低的冷水沖泡型茶葉的一種茶葉加工方法。本方案中的一種茶葉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采摘:采摘新鮮的芽葉,芽葉長度在4cm-5cm;步驟二、清洗:取質量份數100份茶葉使用清水進行清洗,然后將茶葉晾干;步驟三、敲打:對茶葉施加2~4n的力進行敲打;步驟四、低溫煮茶:將敲打過的茶葉與450~500份水加入鍋中,加熱至水溫達40~50℃,持續4~6min,將水溫以5~7℃/min的速度降至20~25℃,持續2~3min,連續對水進行升溫和降溫3~4次,最后一次降溫的速度為11~13℃/min;步驟五、風干:將步驟四中的茶葉使用分離器將茶葉從水中分離出來,使用風干機對茶葉進行風干;步驟六、揉捻:將風干的茶葉采用揉捻機進行揉捻,先采用無壓力揉捻8min,再使用重壓揉捻6min,最后無壓力揉捻6min,使得茶葉成型;步驟七、干燥:采用烘干機進行烘干,溫度120℃-130℃,使茶葉中的水份降至5%~7%,然后放在竹墊上薄攤20-30min;步驟八、填充:在吸水樹脂塊上開孔,將茶葉填充入吸水樹脂塊的開孔中;步驟九、包裝:步驟八所得的產品進行密封包裝。本方案的技術原理為:步驟一、采摘成熟度合適的鮮葉,鮮葉里面所含有蛋白質、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類、碳水化合物、脂質、礦物質、植物色素和維生素等物質的含量較高;步驟二:將茶葉表面粘附的粉塵和細菌清洗掉,提高茶葉的清潔度,然后對茶葉進行晾干,以備茶葉后續的加工;步驟三:對茶葉施加2~4n的力進行敲打,將茶葉內部的葉肉細胞進行輕微的破壞;步驟四:將水溫加熱到40~50℃,使得茶葉內部的營養成份從茶葉的葉肉組織和薄壁組織等中向外浸出,然后水溫以以5~7℃/min的速度降至20~25℃,將茶葉內部的營養成份鎖在茶葉的表皮組織內,連續對水進行升溫和降溫3~4次,使得茶葉的葉肉組織和薄壁組織中的營養成份大部分浸出,鎖在表皮組織內,水溫最后一次降溫的速度為11~13℃/min,可減少營養成份從表皮組織中析出,避免茶葉流失過多的營養成份。步驟五:為了將經過低溫煮茶后的茶葉與水分離,然后使用風干機對茶葉進行風干,以備茶葉后續的加工;步驟六:先采用壓力揉捻,使得茶葉變得松軟,然后采用重壓揉捻,使茶葉基本成形,同時多茶葉的表皮層造成破壞,使得茶葉的表皮層形成很多小孔,有利于茶葉在浸泡的過程中,茶葉中的營養成份從茶葉中浸出,最后使用無壓揉切避免成型的茶葉因壓力發生形變,且使得茶葉完全成型;步驟七:在溫度為120℃-130℃下對茶葉進行烘干是為了減少茶葉中的水份,使茶葉中的水份降到5%~7%,同時提高了茶葉的香度,然后放到竹墊上薄攤進行冷卻;步驟八:將步驟七制得的茶葉填入吸水樹脂塊的開孔中,在采用冷水浸泡茶葉的時候,吸水樹脂塊和茶葉均吸水發生膨脹,吸水樹脂塊對茶葉產生擠壓,將茶葉中的營養成份從茶葉的表皮組織中浸出,進入冷水中,使得在沒有熱水的環境下,可采用冷水對茶葉進行浸泡,同時能夠品嘗到甘醇甜蜜的茶飲;步驟九:對茶葉進行密封包裝,有助于提高茶葉的保存時間。本方案的有益效果為:1、使用2~4n的力對茶葉進行敲打,將茶葉中內部的葉肉細胞進行破壞,同時在低溫煮茶中多次反復對茶葉進行升溫和降溫中,將茶葉中的營養成份從茶葉的葉肉組織和薄壁組織中浸出,鎖在茶葉的表皮組織內,最后一次加快水冷卻的速度,快速的將茶葉中的營養成份鎖在茶葉當中,避免茶葉中的營養成份過多的流失,同時在揉捻過程中破壞茶葉的表皮組織,有利于將茶葉中的營養成份從冷水中浸泡出。2、吸水樹脂塊放入冷水中,吸水樹脂塊吸水膨脹,同時茶葉也發生膨脹,吸水樹脂塊對茶葉產生擠壓,將茶葉中的營養成份擠出,使得采用冷水也能夠將茶葉中的營養成份浸泡出來。進一步,所述將茶葉清洗完之后,對茶葉進行晾干的過程中,不斷的翻動茶葉。通過不斷的翻動茶葉加快茶葉的晾干速度。進一步,所述風干機內通入的氣體為氮氣。通入氮氣形成氣流對茶葉進行風干,氮氣為惰性氣體,避免茶葉在風干的過程中茶葉發生氧化,影響茶葉的品質。進一步,所述使用敲打錘對茶葉施加力為3n。進一步,所述步驟四中水溫加熱至45℃,水溫降至23℃。進一步,所述步驟四中最后一次降溫的速度為12℃/min。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下面針對本方案的一種茶葉加工方法,在貴州某地進行以下實施例實驗,如表1所示:表1一種茶葉加工方法的參數表步驟一、采摘:鮮葉采摘要求有適當的成熟度,以一芽二葉為主,芽葉長度在4cm;步驟二、清洗:取1kg茶葉使用清水進行清洗,然后將茶葉晾干,并不斷的進行翻動;步驟三、敲打:使用敲打錘對茶葉施加3n的力進行敲打;步驟四、低溫煮茶:將敲打過的茶葉與5kg的水加入鍋中,加熱至水溫達45℃,持續5min,將水溫以6℃/min的速度降至23℃,持續2.5min,連續對水進行升溫和降溫4次,最后一次降溫的速度為12℃/min;步驟五、風干:將步驟四中的茶葉使用分離器將茶葉從水中分離出來,在風干機中通入氮氣對茶葉進行風干;步驟六、揉捻:將風干的茶葉采用揉捻機進行揉捻,先采用無壓力揉捻8min,再使用重壓揉捻6min,最后無壓揉捻6min,使得茶葉成型;步驟七、干燥:采用烘干機進行烘干,溫度125℃,使茶葉中的水份降至6%,然后放在竹墊上薄攤25min;步驟八、填充:在吸水樹脂塊上開孔,將茶葉填充入吸水樹脂塊的開孔中;步驟九、包裝:步驟八所得的產品進行密封包裝。實施例2~實施例8及對比例1~對比例9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按照表1的參數對茶葉加工。對比例10:現有的工藝在不銹鋼管a左端上方的料斗裝入1kg茶葉加工,茶葉即在螺桿送料器(10)推動下從物料輸送管(13)內部左端向右端運動,同時受到微波能加熱,設計高密度微波能100kw加熱使60-100kg/h茶葉細胞內含有水分迅速升溫氣化,氣化爆裂了細胞壁,方便于茶葉細胞內含成分在冷水沖泡時溶出;經爆裂了細胞壁的被加熱升溫的茶葉進入真空塔盤降溫總成,在冷卻液體與真空協同作用下在1-3min內迅速降溫至60℃以下,這有利于護色與香味保存;經迅速降溫的茶青進入微波中真空干燥機,微波中真空干燥機內微波能60kw,控制微波能量配合設定“中真空”4.4-19.2kpa環境壓力,在30-60℃溫度下快速干燥茶葉原料。通過實施例1~實施例8及對比例1~對比例10對比,使用冷水對其制得的茶葉進行泡制,通過50位評審大眾進行評價,得到以下表2中的實驗數據:表2從表2中可得出:通過實施例1~實施例8與對比例1對比:使用敲打錘以2~4n的敲打力能夠增強茶水的香味,提高茶水的口感質量;實施例1~實施例8與對比例2對比:不使用低溫煮茶步驟,使得茶水的香味和茶水的口感,明顯減低;實施例1~實施例8與對比例3對比:水的加熱溫度過低,使得茶葉中的營養成份從葉肉組織和薄壁組織中浸出的量減少,從而降低了茶水的香氣和茶水的口感;實施例1~實施例8與對比例4對比:水的加熱溫度過高,使得茶葉中的大部分營養成份從茶葉中浸出,進入水中,使得茶水的香味淡,茶水的口感清淡;實施例1~實施例8與對比例5對比:水的降溫過低,減少了茶水的口感;實施例1~實施例8與對比例6對比:并未對水進行降溫,使水一直保持在45℃,使得茶葉中的營養成份減少,從而使茶水的香味減弱,茶水的口感減弱;實施例1~實施例8與對比例7對比:最后一次水溫的降溫速度過慢,減少了茶葉中營養成份的含量,使得茶水的香味減弱,茶水的味道降低;實施例1~實施例8與對比例8對比:無吸水樹脂塊,使得茶葉在使用冷水泡制過程中,茶葉無壓力擠壓,茶水的香味淡,口感差;實施例1~實施例8與對比例9對比:制作工藝中不使用敲打、低溫煮茶和填充步驟,采用冷水根本不能將茶葉中的成份浸泡出來;實施例1~實施例8與對比例10對比:此工藝比現有工藝制作的茶葉,香味更濃,口感更佳,且成本明顯降低。對比實施例1~實施例8:采用敲打、低溫煮茶和吸水樹脂塊,且敲擊力為3n,水加熱溫度為45℃,水冷卻溫度為23℃,最后一次水降溫速度為12℃/min,所制得茶葉進行冷水泡制的茶水香味十足,口感最佳;對比對比例1~對比例9,此工藝中的低溫煮茶和使用吸水樹脂塊對茶葉加工后,茶葉冷水泡制的茶水湯色、香氣和滋味影響最大。對實施例1~實施例8及對比例1~對比例10制得的茶葉,通過100℃的開水對茶葉進行泡制,仍然讓相同的50位評審大眾進行評價,得出表3中的實驗數據:表3滋味實施例1圓滑甘潤、味道醇厚實施例2圓滑甘潤、味道醇厚實施例3圓滑甘潤、味道醇厚實施例4圓滑甘潤、味道醇厚實施例5圓滑甘潤、味道醇厚實施例6圓滑甘潤、味道醇厚實施例7圓滑甘潤、味道醇厚實施例8圓滑甘潤、味道醇厚對比例1圓滑甘潤、味道略雜對比例2圓滑甘潤、味道醇厚對比例3圓滑甘潤、味道略雜對比例4味道清淡對比例5味道略苦對比例6圓滑甘潤、味道略雜對比例7圓滑甘潤、味道略雜對比例8圓滑甘潤、味道醇厚對比例9圓滑甘潤、味道醇厚對比例10圓滑甘潤、味道略雜通過表3中使用熱水泡制茶葉所得茶水與表2中使用冷水泡制茶葉所得茶水,經過50位評審大眾進行評價,得出使用此茶葉加工方法制得的茶葉,茶葉使用冷水和100℃的開水進行浸泡制得的茶水滋味一樣,此茶葉加工方法能夠制得使用冷水進行浸泡的茶葉。綜上所述:采用低溫煮茶和吸水樹脂塊,對此工藝的影響最大,且敲擊力為3n,水加熱溫度為45℃,水冷卻溫度為23℃,最后一次水降溫速度為12℃/min,使用吸水樹脂塊,所制得的茶葉使用冷水泡制的茶水香味十足,口感最佳,且成本低。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