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乳化工藝,尤其涉及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1、山茶油具有潤腸通便、補充營養、促進消化、保護胃粘膜等功效,現有技術中揭示了茶油通過納米乳化技術獲得的產物能夠增強腸胃對茶油中的活性成分的攝取效率,使茶油中的?多酚類物質?和?角鯊烯?更穩定,減少胃酸環境下的降解,提高抗氧化和抗炎效果?。
2、但是現有技術中對于如何進一步提高山茶油乳化產品對胃粘膜修復效果,以及提升茶油乳化產品的穩定性的研究較少,現有山茶油乳化產品靜置較長時間后,乳化產品中容易出現分層,山茶油中具有對胃粘膜修復的有效成分發生不同程度的降解或變質,導致山茶油乳化產品對胃粘膜修復效果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通過配方和工藝的改進,使得產品在長時間靜置后,依然具有很好的對胃粘膜修復的效果。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3、步驟1:木薯淀粉和水混合,制得淀粉乳;
4、步驟2:在淀粉乳中加入糖化酶和α-淀粉酶,加入堅強芽孢桿菌發酵反應,反應后,將堅強芽孢桿菌、糖化酶、α-淀粉酶滅活,采用0.20μm的微孔濾膜過濾,得到濾液為發酵產物;
5、步驟3:按照質量比將發酵產物∶山茶油∶單硬脂酸山梨酸酯∶l-抗壞血酸棕櫚酸酯∶可可脂∶水∶卵磷脂4-6∶75-85∶0.8-1.2∶4-6∶9-11∶58-62∶13-17混合,得到混合料,將混合料加熱至40-45℃,調節ph至6-8,通過高壓均質機在90-100mpa的壓力下循環處理3-5次,獲得均一乳液。
6、進一步,上述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中,步驟1中,木薯淀粉和水按照質量比40-45∶60-65混合。
7、進一步,上述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中,步驟2中,糖化酶與淀粉乳的質量比為1-2∶100。
8、進一步,上述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中,步驟2中,α-淀粉酶與淀粉乳的質量比為2-3∶100。
9、進一步,上述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中,步驟2中,發酵反應的條件為反應溫度45-55℃,反應時間35-45min,反應酸堿度ph6-8。
10、進一步,上述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中,步驟2中,將堅強芽孢桿菌、糖化酶、α-淀粉酶滅活具體為將發酵產物在121℃下處理10-20min,冷卻至40-50℃備用。
11、本發明還保護上述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制得的山茶油乳化產品。
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以木薯淀粉乳為發酵底物,淀粉乳中加入糖化酶和α-淀粉酶,加入堅強芽孢桿菌發酵反應得到的發酵產物按照特定的比例加入至山茶油的乳化體系中,并在乳化體系中加入了特定比例的可可脂,使制得的山茶油乳化產品在常溫的室內光照條件下存放超過24月后依然能夠維持很好的對胃粘膜修復的效果。
1.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木薯淀粉和水按照質量比40-45∶60-65混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糖化酶與淀粉乳的質量比為1-2∶10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α-淀粉酶與淀粉乳的質量比為2-3∶10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發酵反應的條件為反應溫度45-55℃,反應時間35-45min,反應酸堿度ph6-8。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茶油乳化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將堅強芽孢桿菌、糖化酶、α-淀粉酶滅活具體為將發酵產物在121℃下處理10-20min,冷卻至40-50℃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