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大腸癌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大腸癌藥物中的應用,屬于中藥領域,是由黃芪、女貞子、人參、靈芝、莪術、白術、半枝蓮等原料藥制成,治療大腸癌效果好,沒有明顯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大腸癌藥物中的應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中藥應用領域,具體涉及中藥組合物在治療癌癥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0002] 大腸癌(又稱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可發生在結腸的任何部位。大腸 癌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其發病率逐年提高,在世界范圍內居于惡性腫瘤的第三 位,在北美、西歐發病率有較高,美國結腸癌占全部癌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中國,居第四 位,其發病率隨年齡而增長,從40歲開始上升,60?75歲達到峰值。大腸癌具有明顯的地 理分布性,家族遺傳性因素也有所報道。臨床表現:1.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常為最早 出現的癥狀,如便次增加,腹瀉,便秘,糞便帶粘液,膿,血;腹痛為定位不確切之隱痛或腹部 不適,脹氣等。中晚期有消瘦,貧血以及急,慢性腸梗阻;2.腹部可捫及質硬,表面不光滑, 活動度不大之腫塊(橫,乙結腸癌活動度可較大);3.梗阻明顯者可見腸型及蠕動波。偶見 急性結腸梗阻,癌腫穿孔或癌腫破潰大出血者。
[0003] 治療手段有手術治療、化療、放療、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治療。手術是目前本病主要 和首選的根治方法,但術后還是有50%的患者發生轉移和復發。且由于病灶隱匿、癥狀不明 顯等因素,一半以上患者在就診時即屬中晚期,失去了根治的機會。包括日漸興起的分子靶 向治療以及化療在內的現有的各種治療,對于中晚期大腸癌,仍缺乏明顯、確切和持久的療 效。且以高昂的經濟代價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代價,治療前景不容樂觀。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中藥組合物可以有效治療大腸癌,且沒有明顯副作用。
[0005] 本發明所述中藥均可按照《全國中藥炮制規范》或《中藥大辭典》進行炮制。本發 明藥物是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藥制成的: 黃芪145-250 女貞子160-250 人參50-80 靈芝50-85 莪術85-160 白術50-80 半枝蓮90-180 絞股藍200-300 茯苓60-80 雞內金25-35 蛇莓85-175 白英85-145 茵陳95-165徐長卿95-175 土鱉蟲15-20 白花蛇舌草95-145。
[0006] 超出本發明的藥物比例范圍,療效顯著降低。
[0007] 優選的,該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黃芪145 女貞子250 人參50 靈芝85 莪術85白術80 半枝蓮90 絞股藍300 茯苓60 雞內金35 蛇莓85 白英145 茵陳95徐長卿175 土鱉蟲15 白花蛇舌草145。
[0008] 或 黃芪250 女貞子160 人參80 靈芝50 莪術160 白術50 半枝蓮180 絞股藍200 茯苓80雞內金25 蛇莓175 白英85 茵陳165 徐長卿95 土鱉蟲20白花蛇舌草95。
[0009]或 黃芪200 女貞子200 人參65 靈芝65 莪術132 白術64 半枝蓮128 絞股藍256 茯苓65 雞內金30 蛇莓128 白英128 茵陳128 徐長卿128 白花蛇舌草128 土鱉蟲20。
[0010] 為實現發明目的,優選地將所述中藥組合物制成活性成分,由以下步驟制成: (1) 、按照原料藥重量比例稱取中藥材,凈選; (2) 、女貞子、人參加6-10倍量50-90%乙醇提取1-3次,每次1-4小時,合并提取液,過 濾,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藥渣備用; (3) 、莪術、白術、徐長卿加4-8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收集揮發油,另器收集,殘渣及水溶 液備用; (4) 、土鱉蟲、雞內金、茯苓粉碎成細粉; (5) 、黃芪、靈芝、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絞股藍、蛇莓、白英、茵陳,與步驟(2)中所得人 參、女貞子的醇提后殘渣,及步驟(3)中所得莪術、白術、徐長卿提油后殘渣及水溶液合并, 加7-10倍量水,加熱煎煮1-3次,每次1-3小時,合并煎煮液,加入步驟(2)中所得人參、女 貞子醇提液,濃縮成清膏,干燥,粉碎,備用; 步驟(4)所得粉碎粉、步驟(3)所得揮發油與步驟(5)所得的干膏粉共同構成該中藥組 合物的活性成分。
[0011] 為實現發明目的,將該中藥組合物制成膠囊劑、片劑、散劑、口服液、丸劑、酊劑、糖 漿劑、栓劑、凝膠劑、噴霧劑或注射劑。
[0012] 其中膠囊劑的制備方法,是由以下步驟制成: (1) 、按照原料藥重量比例稱取中藥材,凈選; (2) 、人參、女貞子,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 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人參、女貞子殘渣備用; (3) 、莪術、白術、徐長卿,加6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提油時間不少于8小時,揮發油另器 收集,殘渣及水溶液備用; (4) 、土鱉蟲、雞內金兩味動物藥,水洗,60°C烘干,與茯苓合并,粉碎成100目粉,滅菌 后備用; (5) 、黃苗、靈芝、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絞股藍、蛇莓、白英、茵陳,與步驟⑵中所得人 參、女貞子的醇提后殘渣,及步驟(3)中所得莪術、白術、徐長卿提油后殘渣及水溶液合并, 加9倍量水,加熱煎煮2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煮液,加入步驟(2)中所得人參、女貞子醇 提液,濃縮成相對密度1. 20-1. 25的清膏,干燥,粉碎,備用; 將步驟(5)所得干膏粉加入適當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粒; (6) 、將步驟(3)中所得揮發油噴入步驟(4)中所得茯苓、土鱉蟲、雞內金的細粉中,混 勻,與步驟(5)中所得的顆粒混勻,密閉半小時,裝膠囊即得。
[0013] 本發明藥物的其他劑型按比例稱取原料藥后,采用常規的制備方法制備,例如,范 碧亭《中藥藥劑學》(上海科學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記載的制備工藝,制成藥劑學可 接受的常規劑型。
[0014] 為使上述劑型能夠實現,需在制備這些劑型時加入藥學可接受的輔料,例如:填充 劑、崩解劑、潤滑劑、助懸劑、粘合劑、甜味劑、矯味劑、防腐劑、基質等。填充劑包括:淀粉、 預膠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殼素、微晶纖維素、蔗糖等;崩解劑包括:淀粉、預膠化淀粉、 微晶纖維素、羧甲基淀粉鈉、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羥丙纖維素、交聯羧甲基纖維素 鈉等;潤滑劑包括:硬脂酸鎂、十二烷基硫酸鈉、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懸劑包括:聚乙烯 吡咯烷酮、微晶纖維素、蔗糖、瓊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等;粘合劑包括,淀粉漿、聚乙烯吡 咯烷酮、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等;甜味劑包括:糖精鈉、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 矯味劑包括:甜味劑及各種香精;防腐劑包括:尼泊金類、苯甲酸、苯甲酸鈉、山梨酸及其鹽 類、苯扎溴銨、醋酸氯乙定、桉葉油等;基質包括:PEG6000,PEG4000,蟲蠟等。為使上述劑型 能夠實現中藥藥劑學,需在制備這些劑型時加入藥學可接受的其它輔料(范碧亭《中藥藥劑 學》,上海科學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中各劑型記載的輔料)。
[0015] 本發明配伍合理,簡單易行,為純中藥制劑,不良反應小,可供病人長期使用。
[0016] 為了驗證該中藥組合物對于大腸癌的療效,選用實施例1中的本發明藥物膠囊做 了如下實驗: 1資料與方法 I. 1 一般資料 320例病例均為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 光醫院腫瘤科、外科門診及住院入組。入組標準:①年齡35 - 76歲;②生活質量(KPS)評 分> 60分;③經病理和/或細胞學檢查證實為III、IV期大腸癌;④至少有一個可測量病灶 (普通CT或MRI掃描> 20mm,螺旋CT掃描直徑> IOmm者);⑤無主要器官功能障礙,無心、 肝、腎及造血系統嚴重疾病;⑥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⑦中醫辨證屬于氣虛瘀毒型;⑧簽 署化療志愿書;⑨試驗前一個月未行抗腫瘤治療,也未服用影響血象、免疫功能的藥物。隨 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60例。治療組中男性92例,女性68例;年齡35-73歲,中位年 齡60. 5歲;轉移部位:肝69例,肺43例,腹腔37例,骨36例,淋巴結26例,腦11例;單臟 器轉移116例,多臟器轉移44例;結腸癌93例,直腸癌67例;初治32例,復治128例。對 照組中男性89例,女性71例;年齡40-76歲,中位年齡62歲;轉移部位:肝62例,肺38例, 腹腔40例,骨33例,淋巴結21例,腦7例;單臟器轉移122例,多臟器轉移38例;結腸癌 97例,直腸癌63例;初治39例,復治121例。兩組一般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 義0° > 0· 05)。
[0017] 1. 2治療方法對照組:①采用FOLFOX化療方案:奧沙利鉬85mg/m2,加入5%的葡 萄糖500ml靜脈滴注(2h) dl +亞葉酸鈣200mg/m2+0. 9% NS250ml,靜脈滴注,dl、2+5氟 尿嘧啶400 mg/m2靜推,dl、2+5氟尿嘧啶600 mg/m2,持續泵入22小時,dl、2。奧沙利鉬用 藥前后予5%的葡萄糖IOOml靜脈沖管。14天為一周期,共治療4個周期。
[0018] 治療組:本發明藥物膠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14天為一周期,服用4個周 期。
[0019] 合并用藥:化療前均常規使用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胃復安等。出現m、iv度骨髓 抑制時使用G-CSF、吉巨芬、EPO等;肝功能異常者予谷胱甘肽、利加隆保肝;并對其它II度 以上毒副反應作相應治療。無異常者不做其它治療。
[0020] 1. 3觀察方法 1. 3. 1實體瘤客觀療效評價標準按WHO實體瘤近期療效評定標準評價,評價為為完 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進展(PD)。以CR+PR評價有效率(RR),以CR+PR+SD 評價臨床受益率(CBR)并作為評價近期療效的主要指標。
[0021] 1. 3. 2中醫臨床證候療效評價標準按《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計治療前后 積分進行評價。顯著改善:治療后分值比治療前分值下降>70% ;部分改善:治療后分值比治 療前計分值下降30%-70% ;無改善:治療后分值無改變或上升或比治療前分值下降〈30%。改 善率=顯著改善+部分改善 1. 3. 3生活質量評價按Kamofsky標準于治療前后對生活質量評分(KPS評分)進行 評定。療效分為,提高:治療后積分值提高10分或以上;降低:治療后積分值減少10分或 以上;穩定:治療后積分值增加或減少小于10分。
[0022] 1. 3. 4免疫指標治療前后各檢測一次NK細胞、T細胞亞群。
[0023] 1. 3. 5細胞因子治療前后各檢測一次IL-8及VEGF 1. 3. 6不良反應按WHO制定的抗癌藥物急性或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進行評定, 分為O-IV度。
[0024] 1. 4統計學處理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 10. 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配對 或組間?檢驗處理,計數資料采用7檢驗(卡方檢驗)處理,等級資料采用Radit分析處理 (用簡明統計軟件Concise Statistics, CS10. 32進行統計處理)。
[0025] 2 結果 2. 1實體瘤客觀療效比較兩組臨床總有效率(RR=CR+PR)以及臨床受益率 (CBP=CR+PR+SD)見表1,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 05)(表1)。
【權利要求】
1. 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大腸癌藥物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是如 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藥制成的: 黃芪145-250 女貞子160-250 人參50-80 靈芝50-85 莪術85-160 白術50-80 半枝蓮90-180 絞股藍200-300 茯苓60-80 雞內金25-35 蛇莓85-175 白英85-145 茵陳95-165徐長卿95-175 土鱉蟲15-20 白花蛇舌草95-145。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 成: 黃芪145 女貞子250 人參50 靈芝85 莪術85白術80 半枝蓮90 絞股藍300 茯苓60 雞內金35 蛇莓85 白英145 茵陳95徐長卿175 土鱉蟲15 白花蛇舌草145。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 成: 黃芪250 女貞子160 人參80 靈芝50 莪術160 白術50 半枝蓮180 絞股藍200 茯苓80雞內金25 蛇莓175 白英85 茵陳165 徐長卿95 土鱉蟲20白花蛇舌草95。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 成: 黃芪200 女貞子200 人參65 靈芝65 莪術132白術64 半枝蓮128 絞股藍256 茯苓65 雞內金30 蛇莓128 白英128 茵陳128 徐長卿128 白花蛇舌草128 土鱉蟲20。
5. 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以 下步驟制成: (1) 、按照原料藥重量比例稱取中藥材,凈選; (2) 、女貞子、人參加6-10倍量50-90%乙醇提取1-3次,每次1-4小時,合并提取液,過 濾,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藥渣備用; (3) 、莪術、白術、徐長卿加4-8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收集揮發油,另器收集,殘渣及水溶 液備用; (4) 、土鱉蟲、雞內金、茯苓粉碎成細粉; (5) 、黃芪、靈芝、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絞股藍、蛇莓、白英、茵陳,與步驟(2)中所得人 參、女貞子的醇提后殘渣,及步驟(3)中所得莪術、白術、徐長卿提油后殘渣及水溶液合并, 加7-10倍量水,加熱煎煮1-3次,每次1-3小時,合并煎煮液,加入步驟(2)中所得人參、女 貞子醇提液,濃縮成清膏,干燥,粉碎,備用; 步驟(4)所得粉碎粉、步驟(3)所得揮發油與步驟(5)所得的干膏粉共同構成該中藥組 合物的活性成分。
6. 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大腸癌藥物的劑型為膠 囊劑、片劑、散劑、口服液、丸劑、酊劑、糖漿劑、栓劑、凝膠劑、噴霧劑或注射劑。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囊劑由以下步驟制成: (1)、按照原料藥重量比例稱取中藥材,凈選; (2) 、人參、女貞子,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 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人參、女貞子殘渣備用; (3) 、莪術、白術、徐長卿,加6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提油時間不少于8小時,揮發油另器 收集,殘渣及水溶液備用; (4) 、土鱉蟲、雞內金兩味動物藥,水洗,60°C烘干,與茯苓合并,粉碎成100目粉,滅菌 后備用; (5) 、黃芪、靈芝、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絞股藍、蛇莓、白英、茵陳,與步驟(2)中所得人 參、女貞子的醇提后殘渣,及步驟(3)中所得莪術、白術、徐長卿提油后殘渣及水溶液合并, 加9倍量水,加熱煎煮2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煮液,加入步驟(2)中所得人參、女貞子醇 提液,濃縮成相對密度1. 20-1. 25的清膏,干燥,粉碎,備用; 將所得干膏粉加入適當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粒; (6) 、將步驟(3)中所得揮發油噴入步驟(4)中所得茯苓、土鱉蟲、雞內金的細粉中,混 勻,與步驟(5)中所得的顆粒混勻,密閉半小時,裝膠囊即得。
【文檔編號】A61K35/57GK104324316SQ201310307802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2日
【發明者】周夢夏, 秦攏, 王猛, 王永 申請人: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