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外科手術應用物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手術器械連接管線集合固定器。
背景技術:
常規外科手術中會使用電刀、吸引器等器械,術中需將其連接線固定于無菌單防止脫落,一直以來,固定方法是以Allis鉗(組織鉗)鉗夾無菌單形成褶皺固定。隨著微創腔鏡手術的迅速普及,以及各種特殊器械越來越廣泛的使用,手術臺上的連接線越來越多,最常見的包括:腔鏡視頻線、腔鏡光源線、超聲刀線、電凝鉤線、普通電刀線、負壓吸引管、氣腹連通管等。傳統固定方法的缺點已越來越明顯:1.各種管線集為一束混合固定,隨著手術進行各種管線易混合纏繞,反復收拿器械相互干擾;2.無菌單反復消毒,質地較脆,Allis鉗鉗夾后容易撕裂或破損,破壞無菌環境;3.鉗夾較多管線后,張力較大,術中Allis鉗容易松動,造成管線從無菌區脫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手術中多種管線有序、牢固固定的手術器械連接管線集合固定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底座,底座正面固定有若干彈性卡槽,彈性卡槽內能夠固定管線,底座背面覆蓋有固定層。
所述彈性卡槽包括兩個側壁,其中一個側壁的頂部設置有弧形卡件,另一個側壁上開設有若干卡齒,弧形卡件遠端設置有能夠與卡齒相配合的卡扣。
所述卡齒為從上向下依次設置的三層。
所述彈性卡槽固定在底座上,彈性卡槽底部襯有硬質海綿。
所述底座和彈性卡槽均采用PVC彈性材料。
所述固定層采用不干膠層。
所述彈性卡槽為五個。
所述底座的尺寸為60mm×100mm。
與現有技術新相比,本實用新型能夠通過固定層固定在無菌單,固定牢靠,不易松動,手術完成后易于從無菌單取下,直徑小于5mm的管線可以兩個一組固定在一個彈性卡槽內,若干彈性卡槽內依次固定各種管線,使多個管線不易混合纏繞,反復收拿也不易相互干擾。
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設置有硬質海綿,可與彈性卡槽共同調節松緊度,使其能夠固定不同直徑的管線,防止滑動脫落。
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固定層采用不干膠層,粘貼于無菌單,避免反復鉗夾無菌單而造成破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底座1,底座1正面固定有若干彈性卡槽2,彈性卡槽2內能夠固定管線,底座1背面覆蓋有固定層3,彈性卡槽2包括兩個側壁4,其中一個側壁的頂部設置有弧形卡件5,另一個側壁上開設有若干卡齒6,弧形卡件5遠端設置有能夠與卡齒6相配合的卡扣,卡齒6為從上向下依次設置的三層,彈性卡槽2固定在底座1上,彈性卡槽2底部襯有硬質海綿7,底座1和彈性卡槽2均采用PVC彈性材料,固定層3采用不干膠層,底座1的尺寸為60mm×100mm。
優選的,彈性卡槽2為五個,彈性卡槽2能夠通過扎帶進行替換。
使用時,撕掉不干膠層的底紙,整個粘于無菌單合適位置,需要固定的管線分別固定于五個彈性卡槽2內,彈性卡槽2底部的硬質海綿7和三級卡扣均是用來調節管線松緊度,使固定牢靠,防止滑動、脫落,使用完畢后,推開弧形卡件5上的卡扣將管線取出,本實用新型為一次性物品,丟棄入醫療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