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消化內科用的口腔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在進行胃鏡檢查的時候,需要借助插管,通過在口腔內將插管插入胃中,來實現對食道、胃等消化器官的檢查,臨床使用的口腔支撐器既不能調整開合角度的大小,同時也不能實現定位,以減輕對口腔的張力;如果不能很好的實現支撐器在口腔內固定,對患者的后續檢查產生不利影響,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消化內科用的口腔支撐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消化內科用的口腔支撐裝置,包括底板、頂板、彈簧、拉繩和夾持機構,所述頂板和底板的一端均設置有凹槽,兩個凹槽相對應,形成用于插管通過的通孔;在該通孔的兩側,頂板和底板通過合頁轉動的連接在一起,在所述的底板上表面安裝有夾持插管的夾持機構,下表面安裝有下牙托,頂板的上表面安裝有上牙托,拉繩的一端系在所述的頂板上,所述的底板上設置有用于拉繩穿過的孔,在所述的頂板和底板之間還安裝有彈簧。
所述的夾持機構包括夾持板和蓋板,兩個夾持板安裝底板上,相互平行設置并間隔距離,所述的蓋板位于兩個夾持板的上端,所述的底板、夾持板和蓋板形成用于插管穿過通道。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通孔設置在底板和底板的對接處,方便插管直接進入,無須折彎,同時,當頂板和底板的角度固定以后,通過拉繩進行定位,減輕了對口腔的作用力,保證了患者的舒適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頂板與底板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點將會隨著描述而更為清楚。但這些實施例僅是范例性的,并不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構成任何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的是,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下可以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細節和形式進行修改或替換,但這些修改和替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消化內科用的口腔支撐裝置,包括底板1、頂板2、彈簧3、拉繩4和夾持機構,所述頂板2和底板1的一端均設置有凹槽(頂板的凹槽21、底板的凹槽11),兩個凹槽相對應,形成用于插管通過的通孔;在該通孔的兩側,頂板2和底板1通過合頁8轉動的連接在一起,在所述的底板1上表面安裝有夾持插管的夾持機構,下表面安裝有下牙托,頂板的上表面安裝有上牙托,上牙托和下牙托未圖示,用于保證牙齒舒適度,拉繩4的一端系在所述的頂板2上,所述的底板1上設置有用于拉繩穿過的孔7,在所述的頂板2和底板1之間還安裝有彈簧3。
所述的夾持機構包括夾持板5和蓋板6,兩個夾持板5安裝底板1上,相互平行設置并間隔距離,所述的蓋板6位于兩個夾持板5的上端,所述的底板1、夾持板5和蓋板6形成用于插管穿過通道。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插管依次穿過夾持機構形成的通道和通孔進入至胃中(通孔的大小為:無論頂板和底板的夾角多大,都足以保證插管不受擠壓,即通孔的孔徑大于插管的管徑),便于醫生進行后續檢查,頂板和底板在彈簧的作用下形成夾角,上牙托和下牙托分別頂住口腔的上齒和下齒,當定位以后,通過拉繩穿過底板上的孔后,進行打結,完成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