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化妝品,具體涉及一種控油抗炎化妝品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1、化妝品是指用于清潔、保養、美化皮膚或者改變外觀的化學制品或天然物質。它們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以滿足人們對于美麗和健康的追求。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化妝品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從簡單的清潔保濕到具有特定功能的產品,如抗衰老、美白、控油以及抗炎等。此外,化妝品行業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它不僅關注產品的外觀設計,更重要的是其內在成分和技術,近年來,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促使了化妝品制造商更加重視研發,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開發新產品。例如,在護膚品中加入植物提取物、肽類、抗氧化劑等活性成分,以達到更好的護膚效果。但是,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及環境污染加劇,許多人的肌膚問題日益突出,其中皮脂分泌過多是常見現象之一。過量的油脂不僅會導致毛孔粗大,還可能引發痘痘等問題;因此,能夠有效控制油脂分泌的產品受到了廣泛關注;與此同時,由于飲食習慣不良、壓力過大等因素,敏感肌群體逐漸擴大,這類人群的皮膚更容易受到刺激而產生紅腫、瘙癢等癥狀,對抗炎修復型化妝品有著強烈的需求。目前,市面上的化妝品存在較多缺陷,例如,為了達到快速控油的效果,部分產品可能含有較高濃度的酒精、水楊酸等成分,這些成分對于敏感肌膚來說可能會造成刺激或干燥,導致皮膚屏障受損;很多控油產品主要針對減少油脂分泌,但在抗炎方面做得不夠全面。因此,基于上述問題,研發一種安全可靠,無刺激的控油抗炎化妝品是極其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控油抗炎化妝品及其制備方法。
2、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效果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控油抗炎化妝品,其組成包括活性成分和基質成分;所述活性成分的組成包括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0.5~1份茶樹油、0.5~0.8份葡萄糖酸鋅、1~2份辛酰甘氨酸、0.1~0.2份二肽二氨基丁酰芐基酰胺二乙酸鹽、0.5~1份羧甲基葡聚糖鈉、0.2~0.5份維生素e和0.5~0.7份水楊酸;所述基質成分的組成包括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1~2份聚乙烯醇共聚磷脂酰膽堿、0.5~1份羧基化膽固醇、4~5份乳化劑、0.2~0.5份透明質酸鈉、4~5份椰子油、2~3份甘油、0.1~0.2份檸檬酸、0.3~0.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0.5~0.6份苯氧乙醇和70~80份去離子水。
3、優選地,所述聚乙烯醇共聚磷脂酰膽堿的具體制備步驟如下:
4、a1:將聚乙烯醇加入到去離子水中,加熱至80~90℃,攪拌至完全溶解,獲得聚乙烯醇溶液;將磷脂酰膽堿加入到無水乙醇中,攪拌溶解均勻,獲得磷脂酰膽堿溶液;
5、a2:將步驟a1中制備的聚乙烯醇溶液和磷脂酰膽堿溶液混合,逐滴加入戊二醛并攪拌,同時緩慢加入硫酸,控制反應溫度40~60℃,持續攪拌5~6h后,加入nahco3溶液中和終止反應,去離子水重復洗滌3次,然后60℃真空干燥至恒重,獲得聚乙烯醇共聚磷脂酰膽堿;
6、優選地,步驟a1中,所述聚乙烯醇和去離子水的用量之比為1~2g:20ml;所述磷脂酰膽堿和乙醇溶液的用量之比為1~2g:20ml;
7、優選地,步驟a2中,所述聚乙烯醇溶液和磷脂酰膽堿溶液的體積用量之比為10:1~2;所述戊二醛的用量為聚乙烯醇溶液和磷脂酰膽堿溶液體積之和的0.2~0.5%;所述硫酸的用量為聚乙烯醇溶液體積的0.03~0.05%。
8、優選地,所述羧基化膽固醇的具體制備步驟如下:
9、b1:將膽固醇加入二氯甲烷中,加熱至40~50℃,攪拌至完全溶解,獲得膽固醇溶液;緩慢加入馬來酸酐和對甲苯磺酸,提高溫度至60~70℃,攪拌反應2~4h后,冷卻至室溫,獲得混合溶液;
10、b2:向步驟b1中制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和ph至中性,分液漏斗將有機相與水相分離,取有機相,旋轉蒸發去除溶劑,設置參數溫度45℃,壓強20~50mbar,時間1~2h,無水乙醇洗滌,40℃真空干燥12~24h,獲得羧基化膽固醇;
11、優選地,步驟b1中,所述膽固醇和二氯甲烷的用量之比為1g:20~30ml;所述馬來酸酐、對甲苯磺酸和膽固醇的質量用量之比為0.6~0.8:0.005~0.01:1。
12、優選地,所述乳化劑是辛癸酸甘油三酯、peg-7和吐溫-80中的任意一種。
13、優選地,本發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種控油抗炎化妝品的制備方法,具體制備步驟如下:
14、s1:將椰子油、茶樹油、辛酰甘氨酸和維生素e混合,惰性氛圍中,加熱至35~40℃,加入五分之一重量份乳化劑,2000rpm攪拌處理20~30min,獲得油相;
15、s2:將聚乙烯醇共聚磷脂酰膽堿溶于80~90℃去離子水,冷卻至40~45℃后加入羧基化膽固醇,攪拌溶解均勻,然后依次加入水楊酸、羧甲基葡聚糖鈉、葡萄糖酸鋅溶液、透明質酸鈉、二肽二氨基丁酰芐基酰胺二乙酸鹽、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甘油,攪拌至完全溶解均勻,然后加入檸檬酸調節ph,獲得水相;
16、s3:將剩余重量份乳化劑加入到步驟s2中制備的水相中,攪拌混合均勻后,緩慢滴加步驟s1中制備的油相,以1000~1500rpm預攪拌處理8~12min后,提升轉速至3000~4000rpm攪拌處理10~15min,然后在20~25mpa壓強下均質化處理3~5次,以100~300rpm的轉速持續攪拌緩慢冷卻至室溫,獲得乳液;
17、s4:向步驟s3中制備的乳液中加入苯氧乙醇,以500~600rpm的轉速持續攪拌30~60min,獲得化妝品。
18、優選地,步驟s2中,所述葡萄糖酸鋅溶液是由葡萄糖酸鋅加入到10倍重量份檸檬酸鈉-檸檬酸緩沖液中配制獲得;
19、優選地,步驟s3中,所述油相和水相混合時,油相保持溫度45~50℃,水相保持溫度40~45℃;所述均質化處理,每次處理時保持40℃的溫度。
2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1、本發明通過結合葡萄糖酸鋅的控油和抗炎作用、低濃度水楊酸的溫和去角質效果、辛酰甘氨酸和茶樹油的抗菌功效,以及二肽二氨基丁酰芐基酰胺二乙酸鹽的抗炎修復作用和羧甲基葡聚糖鈉的保濕效能,全面調節皮膚狀態,改善油脂分泌過多和炎癥問題,葡萄糖酸鋅通過抑制皮脂腺油脂分泌、減少炎癥反應,調節皮膚的油水平衡,水楊酸通過去角質作用去除皮膚表面死皮細胞,幫助增強葡萄糖酸鋅的滲透性,并直接發揮控油和抗炎效果。水楊酸的去角質作用與辛酰甘氨酸的舒緩作用相結合,減少皮膚刺激,并增強其他活性成分的滲透性,確保其緩慢釋放,提供持續的控油和抗炎效果。水楊酸滲透去除角質層,茶樹油通過納米級油滴持續釋放,延長抗菌作用時間,二者分階段協同調控油脂和微生物平衡。二肽二氨基丁酰芐基酰胺二乙酸鹽通過抑制炎癥因子和促進皮膚屏障恢復,緩解水楊酸可能帶來的刺激感,促進皮膚自我修復;羧甲基葡聚糖鈉在皮膚表面形成親水性膜,減少水分蒸發,間接維持皮膚水合作用,平衡水油,減少其他成分對皮膚的刺激感。通過多種協同作用綜合調節皮膚狀態,提高皮膚的抗炎、控油、抗菌、保濕等多重功效,確保效果持久且溫和。
22、本發明水包油乳液體系通過均質化工藝將油相成分分散為微小液滴,結合乳化劑的穩定作用,促進疏水性成分(茶樹油、辛酰甘氨酸)的分散與釋放,增強其在皮膚表層的滲透性,并通過持續釋放提供持久效果,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水相部分提供持久的保濕效果,幫助維持皮膚舒適感。聚乙烯醇共聚磷脂酰膽堿(pva-co-pc)和羧基化膽固醇作為復合乳化劑,通過降低界面張力形成穩定的乳化體系,并包裹油相液滴,延緩疏水性成分(茶樹油、辛酰甘氨酸)的釋放,提高其穩定性和皮膚滯留時間;膠束的復合結構有助于增強成分的滲透性,同時實現緩慢釋放,確保成分穩定并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水包油乳液和檸檬酸調節可有效確保水楊酸以游離酸形式存在,直接作用于角質層;此外,羧基化膽固醇通過疏水相互作用與皮膚角質層結合,形成保護膜,增強乳液的附著力。這種協同作用不僅提高了乳液的整體穩定性、保濕性和滲透性,還為活性成分提供了保護屏障,減緩其氧化與降解的風險,確保其在皮膚上的效果持久穩定。具體來說,聚乙烯醇共聚磷脂酰膽堿通過穩定乳液結構,減少水相中葡萄糖酸鋅與油相成分的接觸,降低其降解風險,同時增強其穿透角質層的能力,確保更好的控油和抗炎效果。此外,乳液中添加的水楊酸、葡萄糖酸鋅、辛酰甘氨酸等成分能夠更有效地滲透皮膚,發揮其抗炎、抗菌和控油的作用,同時提升皮膚的舒適感和自我修復能力。在酸性環境下,乳液體系為這些活性成分提供額外的保護,防止其氧化和降解,確保乳液的穩定性和長期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