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壓機鋼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熱壓機鋼板,包括鋼板本體,鋼板本體上設置有散熱槽,鋼板的上、下表面上均設置有散熱槽,散熱槽呈網狀分布,散熱槽深1?3mm,寬0.5?2mm,相鄰的兩個橫向散熱槽間隔為5?10cm,相鄰的兩個縱向散熱槽間隔為4?8cm。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在熱壓鋼板上開設網狀散熱槽,熱壓時板材內的水分被蒸發出,從散熱槽排出,蒸氣不在板材內堆積,使板材散熱均勻,減少熱壓時間,熱壓后的板材含水量明顯降低,且含水量均勻,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
熱壓機鋼板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板材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熱壓機鋼板。
【背景技術】
[0002]熱壓是人造板生產過程中的關鍵工序。在人造板生產過程中,熱壓不僅直接影響熱固性樹脂膠的固化速率和程度,影響產品密度、膠合強度等物理力學性能,而且決定著設備生產能力及生產能耗。密度是影響熱壓過程中傳熱的因素之一,從傳熱學的觀點來看,任何物質的加熱時間與容重有關,由于板材密度不同,板材的傳熱系數和對水的滲透性也有所不同。現有的鋼板都是平面式的,兩塊鋼板把板材夾在中間,對板材進行熱壓,把板材中的水分蒸發掉,但是由于兩塊鋼板緊密貼合板材表面,容易造成熱壓后的板材含水量不均,且熱壓后板材的含水量也較高,熱壓時間長,影響生產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新型熱壓機鋼板,減少熱壓時間,使板材散熱均勻,降低板材的含水量,提高生產效率。
[0004]本實用新型技術解決方案:
[0005]熱壓機鋼板,包括鋼板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板本體上設置有散熱槽,所述鋼板的上、下表面上均設置有散熱槽,所述散熱槽呈網狀分布,所述散熱槽深l_3mm,寬0.5-2mm,相鄰的兩個橫向散熱槽間隔為5-1 Ocm,相鄰的兩個縱向散熱槽間隔為4_8cm。
[0006]所述鋼板上、下表面上的散熱槽對稱設置。
[0007]所述散熱槽的截面為矩形。
[0008]所述散熱槽的截面為半圓形。
[0009]所述散熱槽的截面為梯形。
[0010]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
[0011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在熱壓鋼板上開設網狀散熱槽,熱壓時板材內的水分被蒸發出,從散熱槽排出,蒸氣不在板材內堆積,使板材散熱均勻,減少熱壓時間,熱壓后的板材含水量明顯降低,且含水量均勻,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矩形凹槽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半圓形凹槽結構示意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梯形凹槽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17]如圖1-4所示,熱壓機鋼板,包括鋼板本體I,鋼板本體上設置有散熱槽2,鋼板的上、下表面上均設置有散熱槽2,散熱槽2呈網狀分布,散熱槽2深l-3mm,寬0.5_2mm,相鄰的兩個橫向散熱槽2間隔為5-lOcm,相鄰的兩個縱向散熱槽2間隔為4-8cm,鋼板上、下表面上的散熱槽2對稱設置,散熱槽2的截面為矩形,散熱槽2的截面為半圓形,散熱槽2的截面為梯形。
[0018]實施例:
[0019]兩塊鋼板本體I把板材壓合,熱壓過程中,板材受熱后水份蒸發,水蒸氣從散熱槽2散出,避免了蒸發掉的水分在鋼板本體I與板材間聚集,熱壓后的板材含水量明顯降低,且含水量均勻,板材散熱均勻,提高了生產效率,散熱槽2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設計,散熱槽2可為直線型設置,也可進行無規則設置,鋼板上、下表面上的散熱槽可對稱設置,也可錯位設置。
[0020]綜上,本實用新型達到預期效果。
【主權項】
1.熱壓機鋼板,包括鋼板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板本體上設置有散熱槽,所述鋼板的上、下表面上均設置有散熱槽,所述散熱槽呈網狀分布,所述散熱槽深l-3mm,寬0.5-2mm,相鄰的兩個橫向散熱槽間隔為5-lOcm,相鄰的兩個縱向散熱槽間隔為4-8cm02.如權利要求1所述熱壓機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板上、下表面上的散熱槽對稱設置。3.如權利要求1所述熱壓機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槽的截面為矩形。4.如權利要求1所述熱壓機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槽的截面為半圓形。5.如權利要求1所述熱壓機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槽的截面為梯形。
【文檔編號】B27D3/02GK205704536SQ201620615353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2日
【發明人】吳章康, 陳長富, 高強, 陳長華
【申請人】江蘇福慶木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