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混紡紗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新型混紡紗線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品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新型混紡紗線。
背景技術:
[0002]粘膠纖維作為人造纖維素纖維其本身具有吸濕性好、透氣性好、穿著舒適、染色性好、色譜全等特點,其可紡性、懸垂性好,既可以純紡也可以與其他各類纖維混紡、交織;應用范圍已從傳統產業擴展到服裝、裝飾、醫療衛生及產業用品等各個領域。粘膠纖維功能及差別化系列新品種的不斷涌現,更是拓寬了粘膠纖維的應用空間。隨著石油資源的短缺和價格的不斷攀升,粘膠纖維的優勢進一步呈現。在技術進步、產品升級和消費需求等各種因素的推動下,粘膠纖維的產量正不斷擴大。目前我國粘膠纖維的產量己占國際市場的50%以上。開發粘膠纖維新品種,改善其性能并使其具有某些特殊的功能,是世界纖維與纖維行業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方面。[0003]市面上的傳統面料都是通過隔熱的方法來避免皮膚溫度降低或是增加過多,對人體的保溫和降溫的隔熱方法主要是通過增大或是減小密度和厚度來調節的。面料缺乏舒適性和貼身性,能夠智能的控制和調節溫度,消除由于溫度變化額產生的冷熱感。實用新型內容[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加工、生產成本低,且具有調溫效果,穿著舒適的新型混紡紗線。[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混紡紗線,由亞麻纖維和調溫粘膠纖維纏繞而成的紗線本體,所述紗線本體分為里層和外層,所述里層為均勻分布的亞麻纖維和調溫粘膠纖維,外層為亞麻纖維,外層均勻包裹在里層上,所述亞麻纖維和調溫粘膠纖維的重量比為2:1。[0006]進一步地,所述紗線本體的里層和外層同軸,里層和外層橫截面積比為1:1。[0007]進一步地,所述調溫粘膠纖維是將含有熱敏相變材料的微膠囊涂于纖維表面,調溫粘I父纖維的細度為1.2dtex。[0008]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占-^ \\\.[0009]1.本實用新型采用亞麻纖維和調溫粘膠纖維兩種材料纏繞而成,結構簡單、便于加工、生產成本低。[0010]2.加入調溫粘膠·纖維,根據不同的環境和穿著人群的變化智能的調整到最佳的濕熱舒適性,具有調溫效果。
[0011]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混紡紗線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0014]第一實施例[0015]參考圖1,一種新型混紡紗線,由亞麻纖維I和調溫粘膠纖維2纏繞而成的紗線本體,所述紗線本體分為里層4和外層3,所述里層為均勻分布的亞麻纖維I和調溫粘膠纖維2,外層為亞麻纖維1,外層4均勻包裹在里層3上,所述亞麻纖維I和調溫粘膠纖維2的重量比為2:1。所述紗線本體的里層4和外層3同軸,里層和外層橫截面積比為1:1。只用亞麻纖維I和調溫粘膠纖維2兩種制成,結構簡單、便于加工、生產成本低。[0016]第二實施例[0017]參考圖1,一種新型混紡紗線,由亞麻纖維I和調溫粘膠纖維2纏繞而成的紗線本體,所述紗線本體分為里層4和外層3,所述里層為均勻分布的亞麻纖維I和調溫粘膠纖維2,外層為亞麻纖維1,外層4均勻包裹在里層3上,所述亞麻纖維I和調溫粘膠纖維2的重量比為2:1。所述紗線本體的里層4和外層3同軸,里層4和外層3橫截面積比為1:1。[0018]所述調溫粘膠纖維2是將含有熱敏相變材料的微膠囊涂于纖維表面,調溫粘膠纖維2的細度為1.2dtex,調溫粘膠纖維2根據不同的環境和穿著人群的變化智能的調整到最佳的濕熱舒適性。[0019]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混紡紗線,由亞麻纖維和調溫粘膠纖維纏繞而成的紗線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紗線本體分為里層和外層,所述里層為均勻分布的亞麻纖維和調溫粘膠纖維,外層為亞麻纖維,外層均勻包裹在里層上,所述亞麻纖維和調溫粘膠纖維的重量比為2: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紗線本體的里層和外層同軸,里層和外層橫截面積比為1: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溫粘膠纖維是將含有熱敏相變材 料的微膠囊涂于纖維表面,調溫粘膠纖維的細度為1.2dtex。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混紡紗線,由亞麻纖維和調溫粘膠纖維纏繞而成的紗線本體,所述紗線本體分為里層和外層,所述里層為均勻分布的亞麻纖維和調溫粘膠纖維,外層為亞麻纖維,外層均勻包裹在里層上,所述亞麻纖維和調溫粘膠纖維的重量比為2:1。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便于加工、生產成本低等特點,且具有調溫效果,穿著舒適。
文檔編號D02G3/04GK203128750SQ20132015985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日
發明者丁清河 申請人:丁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