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交叉鋪網機帶用的糾偏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交叉鋪網機帶是交叉鋪網機產品中的一個重要部件,在運轉過程中,因交叉鋪網機帶易發生跑偏或者過渡跑偏而導致機帶發生損壞,所以交叉鋪網機帶的糾偏保護非常重要。現有的交叉鋪網機帶糾偏工作主要是通過電動推桿和接觸式機械開關相配合來完成,在交叉鋪網機帶正常運轉過程中,電動推桿停在中間位置,當交叉鋪網機帶發生跑偏時會觸碰到對應側的接觸式機械開關,此時,電動推桿帶動導正輥開始動作,直至交叉鋪網機帶與跑偏側的接觸式機械開關不再接觸,電動推桿再返回中間位置。此種裝置中的接觸式機械開關磨損交叉鋪網機帶側邊,且沒有因過渡跑偏而無法導正時的報警急停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交叉鋪網機帶用的糾偏保護裝置,該裝置采用光電開關非接觸式的方法檢測交叉鋪網機帶的跑偏,避免了交叉鋪網機帶側邊與光電開關的接觸,提高了交叉鋪網機帶的壽命,同時,本裝置還設置有過渡跑偏緊急停止功能,保證了交叉鋪網機帶在過渡跑偏時而不被破壞。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交叉鋪網機帶用的糾偏保護裝置,包括支架、導正輥、導正驅動裝置、PLC控制器和偏移監測裝置,在所述支架上相對設置有兩個直線導軌,所述導正驅動裝置包括氣動電磁閥、驅動氣缸、帶立式座外球面軸承和軸承安裝板,所述軸承安裝板設置在所述直線導軌上,所述帶立式座外球面軸承設置在所述軸承安裝板上,所述導正輥套置在兩個所述帶立式座外球面軸承之間,所述驅動氣缸的活動端頭與所述軸承安裝板相連接,所述氣動電磁閥通過導氣管與所述驅動氣缸對應連接;所述監測裝置包括監測支架、第二光電開關和第三光電開關,所述第二光電開關和第三光電開關呈一字型設置在所述監測支架上,所述監測支架設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光電開關、第三光電開關、氣動電磁閥與所述PLC控制器相對應連接。
優選的,所述監測支架為一U型叉,所述U型叉包括上叉臂和下叉臂,所述第二光電開關和第三光電開關設置在所述下叉臂上開設的第一固定通孔內。
進一步地,在所述兩個第一固定通孔的左右兩側各開設一第二固定通孔,在兩個所述第二固定通孔內分別設置一第一光電開關和第四光電開關。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均為長圓孔。
進一步地,在所述下叉臂的內側平面上設置有距離刻度標記。
進一步地,在所述U型叉內側底端設置一可以自由旋轉的輥軸。
優選的,在所述支架上還設置有用于監測支架安裝的備用安裝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便于安裝,該裝置中的導正輥兩端分別通過一驅動氣缸獨立進行調整工作,因驅動氣缸動作單一且歸零定位準確,從而避免了采用一驅動裝置反復移動調整導正輥兩端而帶來的歸位不準確的現象。
2、本裝置中的光電開關采用非接觸式方式來實現交叉網機帶的跑偏監測,從而避免了交叉網機帶的邊緣與光電開關接觸而發生磨損的現象,繼而提高了交叉網機帶的使用壽命,進一步的,本裝置通過安裝第一光電開關和第四光電開關之后具有超行程跑偏監測功能,第一光電開關和第四光電開關能夠監測到交叉機帶網發生過渡跑偏的現象,并能夠發生信號使得交叉機帶網緊急停止運轉,從而保證了交叉鋪網機帶在過渡跑偏時而不被破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優選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監測支架的第二種具體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A處放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1支架、2導正輥、31驅動氣缸、32軸承安裝板、33帶立式座外球面軸承、34氣動電磁閥、4偏移監測裝置、41監測支架、411上叉臂、412下叉臂、4121第一固定通孔、4122距離刻度標識、4123第二固定通孔、42第一光電開關、43第二光電開關、44第三光電開關、45第四光電開關、5輥軸、6PLC控制器、7交叉鋪網機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1-4,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優選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變形,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本實用新型中的帶立式座外球面軸承為市場是存在的成熟技術產品,可直接購買應用,其具體包括一外球面軸承和一與外球面軸承相配合的立式座。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交叉鋪網機帶用的糾偏保護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支架1、導正輥2、導正驅動裝置、PLC控制器6和偏移監測裝置4,在所述支架1上相對設置有兩個直線導軌11,所述導正驅動裝置包括氣動電磁閥34、驅動氣缸31、帶立式座外球面軸承33和軸承安裝板32,所述軸承安裝板32設置在所述直線導軌11上,軸承安裝板32底部扣合在直線導軌11上,且在外力的推動作用下,軸承安裝板32能夠沿著直線導軌11的直線方向運動,所述帶立式座外球面軸承33設置在所述軸承安裝板32上,所述導正輥2套置在兩個所述帶立式座外球面軸承33之間,所述驅動氣缸31的活動端頭與所述軸承安裝板32相連接,驅動氣缸31能夠通過推動軸承安裝板32來實現導正輥2一端的前后往復運動,所述氣動電磁閥34通過導氣管(為保持附圖清晰,在附圖中為將其畫出)與所述驅動氣缸31對應連接;所述監測裝置4包括監測支架41、第二光電開43和第三光電開關44,所述第二光電開關43和第三光電開關44呈一字型設置在所述監測支架41上,所述監測支架41設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第二光電開關43、第三光電開關44、氣動電磁閥34與所述PLC控制器6相對應連接,PLC控制器6能夠接收到第二光電開關43和第三光電開關44發出的監測信號,并在接收到信號之后,及時發出氣動電磁閥34控制信號,以便及時啟動驅動氣缸31來實現糾偏。
為便于監測支架41與交叉鋪網機帶7的配合,在此,將監測支架41設置為一U型叉,U型叉包括411上叉臂和下叉臂412,在實際監測安裝時,交叉鋪網機帶7位于上叉臂411和下叉臂412之間,且交叉鋪網機帶7與上叉臂411和下叉臂412平面相互平行,當被監測的交叉鋪網機帶7的傾斜角度發生改變時,為便于交叉鋪網機帶7與上叉臂411和下叉臂412平面始終相互平行,在此,在支架1上設置了用于監測支架41安裝的備用安裝孔12。所述第二光電開關43和第三光電開關44設置在所述下叉臂412上開設的第一固定通孔4121內;進一步地,為能夠及時發現交叉鋪網機帶7的超程跑偏情況及在超程跑偏時對交叉鋪網機帶7起到保護作用,在此,在兩個第一固定通孔4121的左右兩側各開設一第二固定通孔4123,在兩個所述第二固定通孔4123內分別設置一第一光電開關42和第四光電開關44,進一步地,為在發現超程跑偏與交叉鋪網機帶未未停止運轉之間防止因超程跑偏而導致U型叉內側壁對交叉鋪網機帶7側壁的磨損,在此,在所述U型叉內側底端設置一可以自由旋轉的輥軸5,當交叉鋪網機帶7的側壁與輥軸5接觸時,其兩者為滾動摩擦,最大程度上保護了交叉鋪網機帶7的側壁。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為便于依據交叉鋪網機帶7的實際跑偏情況來實時調整各光電開關之間的相對距離,在此,將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均設置為長圓孔,進一步地,為便于統計各光電開關之間的具體距離數值,以便統計了解跑偏狀態,在此,在下叉臂412的內側平面上設置有距離刻度標記4122。
本實用新型對于交叉鋪網機帶7跑偏糾正的過程:在正常運轉情況下,交叉鋪網機帶7的邊緣位于第二光電開關43和第三光電開關44之間,當交叉鋪網機帶7向左發生跑偏(即交叉鋪網機帶7的邊緣脫離了第二光電開關43監測區,但為脫離第一光電開關42監測區),此時,第二光電開關43發出導正糾偏信號給PLC控制器6,PLC控制器接收到導正糾偏信號之后及時啟動氣動電磁閥34,使得位于交叉鋪網機帶7左邊的驅動氣缸31開始推動導正輥2的左端,直到第二光電開關43停止發送導正糾偏信號之后,驅動氣缸31回位歸零;當交叉鋪網機帶7向右發生跑偏(即交叉鋪網機帶7的邊緣進入了第三光電開關44監測區,但未進入第四光電開關45監測區),此時,第三光電開關44發出導正糾偏信號給PLC控制器6,PLC控制器6接收到導正糾偏信號之后及時啟動氣動電磁閥34,使得位于交叉鋪網機帶7右邊的驅動氣缸31開始推動導正輥2的右端,直到第三光電開關44停止發送導正糾偏信號之后,驅動氣缸31回位歸零。
本實用新型對于交叉鋪網機帶7超程跑偏的保護過程:當交叉鋪網機帶7 的邊緣脫離了第一光電開關42的監測區域時,第一光電開關42發出交叉鋪網機帶7的停止轉動信號,PLC控制器6接收到停止轉動信號后立即停止驅動交叉鋪網機帶7的驅動電機,使交叉鋪網機帶7停止,從而達到了保護作用;當交叉鋪網機帶7的邊緣進入了第四光電開關45的監測區域時,第四光電開關45發出交叉鋪網機帶7的停止轉動信號,PLC控制器6接收到停止轉動信號后立即停止驅動交叉鋪網機帶7的驅動電機,使交叉鋪網機帶7停止,從而達到了保護作用。
本實用新型中,“左”、“右”均是為了方便描述位置關系而采用的相對位置,因此不能作為絕對位置理解為對保護范圍的限制。
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以上所述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和實施例作了詳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和實施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