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針織橫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勾紗槽針擺桿組件。
背景技術:
電腦橫機在起底時,采用的起口針為槽針擺桿組件包括槽針和擺桿,槽針擺桿組件在向上運動時,擺桿左右擺動進而勾住機頭紗線,然后向下運動直到把機頭紗線拉出羅拉脫圈。
本技術:
人曾經申請過起口針專利,專利號為2008100604152,一種針織橫機起口針,包括槽針和擺桿,槽針帶有縱向槽,擺桿主體容置在該槽中,如圖1所示,所述槽針5整體為長方形,其兩側槽壁上對應地設置u型開口51;所述擺桿上端頭部呈“7”字形鉤狀,其寬度小于u型開口一側的槽壁寬度,擺桿下端探出槽針縱向槽,擺桿與槽針轉動連接,可在槽針的縱向槽內左右擺動。槽針與擺桿通過鉚釘結合,通過擺桿左右擺動以及與槽針槽針u型開口相互配合進行掛紗及脫紗,但是由于原來的槽針5由兩片金屬復合組成,槽針縱向槽的頭部截面為倒v字型結構52,兩片金屬以銳角拼合,且兩片金屬間存在縫隙,即兩片金屬形成倒v字型的銳角處存在縫隙53,如圖2所示。因此,當擺桿松開紗線后,槽針頭部中間的縫隙很容易勾住機頭紗線,導致槽針勾紗時勾不住或脫不掉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夠使槽針頭部縫隙閉合,從而減少槽針勾紗的防勾紗槽針擺桿組件。
為此,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勾紗槽針擺桿組件,包括槽針和擺桿,槽針帶有縱向槽,由兩側槽壁拼合而成,擺桿主體容置在該槽中,所述槽針整體為長方形,其兩側槽壁上對應地設置u型開口;所述擺桿上端頭部呈“7”字形鉤狀,其寬度小于u型開口一側的槽壁寬度,擺桿下端探出槽針縱向槽,擺桿與槽針轉動連接,可在槽針的縱向槽內左右擺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針兩側的槽壁上端均設有臺階面,以臺階面為界,臺階面上方的兩側槽壁緊密貼合,臺階面下方的兩側槽壁形成縱向槽,兩側槽壁的臺階面形成縱向槽的頂端;所述兩側臺階面高于擺桿頭部。
進一步地,所述槽針兩側的槽壁上的臺階面為傾斜結構,兩側槽壁拼合后,兩側臺階面以鈍角相連接,即縱向槽的頂端為鈍角;兩側臺階面位于槽壁上u型開口的上方。
本發明中,槽針上端的u型開口有利于紗線較好的進入其內,便于擺桿掛紗及脫紗。槽針一側脊部開口,在槽針的主體上形成一個縱向的槽,擺桿從該開口處安裝在槽針的縱向槽內。槽針與擺桿可由鉚釘鉚合,擺桿在槽針內能夠左右擺動。當起口針掛紗時,擺桿相對槽針轉動,擺桿上端“7”字型鉤狀頭部擺到槽針u型開口處,在槽針u型開口處露出,進行掛紗;當起口針脫紗時,擺桿相對槽針轉動,擺桿鉤狀頭部擺到槽針u型開口一側,隱藏在u型開口一側的槽壁內,此時紗線受到槽針u型開口側面的阻擋而脫紗,這樣通過擺桿鉤狀頭部的左右擺動以及與槽針u型開口的相互配合實現掛紗及脫紗功能。
本發明通過改變槽針的加工工藝,在槽針的頭部加工出臺階面,并將臺階面上方的槽壁緊密貼合,使得槽針頭部壓扁,縫隙閉合,從而減少槽針勾紗問題。同時,臺階面增大了兩側槽壁的連接角度,鈍角相比于銳角更不容易勾紗,使得電腦橫機正常工作。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來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現有的槽針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的槽針頭部b點側向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槽針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槽針頭部a點側向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擺桿掛紗狀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擺桿脫紗狀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槽針1、縱向槽11、槽壁12、u型開口13、臺階面14、擺桿2、擺桿上端頭部21、啞鈴狀凸片22、鉚釘3。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本實施例包括槽針1和擺桿2,槽針1帶有縱向槽11,由兩側槽壁12拼合而成,擺桿2主體容置在該槽中,所述槽針1整體為長方形,其兩側槽壁12上對應地設置u型開口13;所述擺桿2上端頭部21呈“7”字形鉤狀,其寬度小于u型開口13一側的槽壁寬度,擺桿2下端探出槽針縱向槽11,擺桿2與槽針1轉動連接,可在槽針1的縱向槽11內左右擺動;所述槽針1兩側的槽壁12上端均設有傾斜的臺階面14,臺階面以圓弧過度的形式(倒角)設置在槽壁上,避免鋒利夾角的出現;以臺階面14為界,臺階面14上方的兩側槽壁緊密貼合,兩側槽壁的臺階面14以鈍角相連接,形成縱向槽11的頂端,臺階面14下方槽壁形成縱向槽11;所述臺階面14位于槽壁上u型開口13的頂部,高于擺桿上端頭部21,不會對擺桿2的運動造成影響。
本實施例的槽針1兩側槽壁12上的u型開口13是由光滑曲線構成的,這樣有利于紗線進入其內。擺桿2中部寬,兩端窄,擺桿的上端21頭部呈“7”字形鉤狀,其寬度小于u型開口13一側的槽壁寬度,方便掛紗;擺桿上端頭部21“7”字形鉤狀掛紗接觸面向下傾斜,此傾斜角度使掛紗更穩定;擺桿2中部設置圓形通孔,通過鉚釘3與槽針下部鉚合,這樣擺桿2容置在槽針的縱向槽11中可以左右擺動;擺桿2的下端設置啞鈴狀凸片22,方便外力帶動擺桿2擺動。
如圖6所示,當擺桿2處于掛紗狀態時,擺桿2鉤狀頭部露出u型開口13,進行掛紗;如圖7所示,當擺桿2脫紗時,擺桿2鉤狀頭部擺動到u型開口13一側,擺桿2鉤狀頭部隱藏在u型開口13一側的槽壁內,此時紗線受到槽針u型開口13側面阻擋而脫紗。通過擺桿2鉤狀頭部的擺動以及與槽針u型開口13的配合,完成掛紗和退紗工作,結構簡單;通過擺桿2頭部的鉤進行掛紗,通過槽針u型開口13側面與擺桿2鉤狀頭部配合進行退紗,此時,由于兩側槽壁的頭部緊密貼合,使得兩側槽壁的臺階面14以鈍角相連接,紗線在脫紗時從鈍角結構的縱向槽頂部脫出,不會出現夾紗現象,工作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