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高效布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布料裝置,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自動高效布料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混泥土布料機一般為人工手動操作進行布料,布料效率低,費時費力;也有電動型的布料機,但是這種布料機通過齒輪傳動,齒輪磨損較大,導致布料機的使用壽命降低。如何研發一種布料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的布料裝置就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的重點研究內容。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布料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的布料機。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自動高效布料裝置,包括立柱、旋轉臂、布料管以及沿立柱、旋轉臂和布料管分布的輸料管道,所述立柱上設有通過第一傳動機構帶動旋轉臂轉動的第一電機和通過第二傳動機構帶動布料管轉動的第二電機,該自動高效布料裝置還包括用于控制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正、反轉動的控制系統。作為一種優選結構,所述第一傳動機構由帶傳動系統組成,該帶傳動系統包括傳動帶,內圈與立柱緊固連接的回轉支承;該回轉支承的外圈通過傳動帶與第一電機的輸出軸連接。作為另外一種優選結構,所述第一傳動機構由鏈傳動系統組成,該鏈傳動系統包括傳動鏈,內圈與立柱緊固連接的回轉支承;該回轉支承的外圈上設有外齒,第一電機的輸出軸上套接有齒輪,回轉支承的外圈通過傳動鏈與第一電機的輸出軸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包括傳動輪,傳動帶以及位于傳動輪內并與之緊固連接的連接法蘭;所述傳動輪通過傳動帶與第二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或者,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包括傳動齒輪,傳動鏈以及位于傳動齒輪內并與之緊固連接的連接法蘭;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上套接有齒輪,傳動齒輪通過傳動鏈與第二電機的輸出軸連接。再進一步的,所述旋轉臂與布料管的連接處設有用于連接旋轉臂上的輸料管道與布料管上的輸料管道的管件接頭,且該管件接頭由與連接法蘭緊固連接的第一接頭以及與第一接頭貼合并卡接的第二接頭組成。具體的說,在所述第一接頭的下端至少設有一個與之固為一體的凸條,而第二接頭的上端則設有與該凸條匹配的凹槽,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通過凸條與凹槽之間的配合卡接。作為另一種優選結構,所述第一接頭的下端至少設有一個“十”字形凸體,而第二接頭上端則設有與該“十”字形凸體相匹配的“十”字形凹槽,第一管接頭與第二管接頭通過“十”字形凸體與“十”字形凹槽之間的配合卡接。更進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統包括電氣控制柜,與電氣控制柜連接且內部設有四個繼電器的控制機構,與控制機構連接的無線接收模塊,內置有無線發射模塊并與控制機構配套使用的遙控器,分別與四個繼電器一一連接的第一繼電器、第二繼電器、第三繼電器和第四繼電器;其中,第一繼電器輸入端與電氣控制柜連接,其輸出端通過第一交流接觸器與第一電機連接,第二繼電器輸入端與電氣控制柜連接,其輸出端通過第二交流接觸器與第一電機連接,第三繼電器輸入端與電氣控制柜連接,其輸出端通過第三交流接觸器與第二電機連接,第四繼電器輸入端與電氣控制柜連接,其輸出端通過第四交流接觸器與第二電機連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I)本實用新型打破了傳統設計,將立柱與旋轉臂、旋轉臂與布料管之間的傳動方式由齒輪傳動改進為帶傳動或鏈傳動,其傳動較之齒輪傳動更加穩定、高效,有效地克服了齒輪磨損導致設備無法正常運行的缺陷。(2)本實用新型中電機可通過遙控器實現50米范圍內無線遠程控制,操作人員在施工時無需站在機架下操作,布料機布料旋轉極其方便,大大提高了施工人員在操作時的人身安全。(3)本實用新型中管件接頭由采用聯軸器式卡接的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組成,不僅有效地避免了二者相對轉動,而且第一接頭帶動第二接頭轉動時,無需先克服二者之間的摩擦力,從而消除了從動的延時性,保證了布料工作的順利進行。(4)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巧妙,集多種優點于一體,與現有技術相比,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B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A的放大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管件接頭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管件接頭的另外一種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控制電路原理圖。其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為:1 一立柱,2 —旋轉臂,3 —布料管,4 一第一電機,5 —第二電機,6 一傳動帶,7 一回轉支承,8 —傳動輪,9 一連接法蘭,10 一第一接頭,11 一第二接頭,12 一凸條,13 一凹槽,14 一配重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0028]如圖1、2、3所示,自動高效布料裝置,包括立柱1、旋轉臂2、布料管3以及沿立柱1、旋轉臂2和布料管3分布的輸料管道,立柱I上設有通過第一傳動機構帶動旋轉臂2轉動的第一電機4和通過第二傳動機構帶動布料管3轉動的第二電機5,該自動高效布料裝置還包括用于控制第一電機4和第二電機5正、反轉動的控制系統。本實施例中,第一傳動機構由帶傳動系統組成,該帶傳動系統包括傳動帶6,內圈與立柱I緊固連接的回轉支承7 ;該回轉支承7的外圈通過傳動帶6與第一電機4的輸出軸連接。作為另外一種優選結構,第一傳動機構由鏈傳動系統組成,該鏈傳動系統包括傳動鏈,內圈與立柱I緊固連接的回轉支承7 ;該回轉支承7的外圈上設有外齒,第一電機4的輸出軸上套接于齒輪,回轉支承7的外圈通過傳動鏈與第一電機4的輸出軸連接。位于旋轉臂與布料管連接處的第二傳動機構與上述的第一傳動機構相似,其有兩種方式:帶傳動和鏈傳動。其中,帶傳動為:第二傳動機構包括傳動輪8,傳動帶6以及位于傳動輪8內并與之緊固連接的連接法蘭9 ;傳動輪8通過傳動帶6與第二電機5的輸出軸連接。鏈傳動為:第二傳動機構包括傳動齒輪,傳動鏈以及位于傳動齒輪內并與之緊固連接的連接法蘭9 ;第二電機5的輸出軸上套接有齒輪,傳動齒輪通過傳動鏈與第二電機5的輸出軸連接。本實施例中旋轉臂2與布料管3的連接處設有用于連接旋轉臂2上的輸料管道與布料管3上的輸料管道的管件接頭,且該管件接頭由與連接法蘭9緊固連接的第一接頭10以及與第一接頭10貼合并卡接的第二接頭11組成。為了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員對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的連接方式有更清晰的認識,
以下結合附圖對其進行詳細說明:如圖4所示,在第一接頭10的下端至少設有一個與之固為一體的凸條12,而第二接頭11的上端則設有與該凸條12匹配的凹槽13,第一接頭10與第二接頭11通過凸條12與凹槽13之間的配合卡接。作為另外一種優選結構,如圖5所示,第一接頭10的下端至少設有一個“十”字形凸體,而第二接頭11上端則設有與該“十”字形凸體相匹配的“十”字形凹槽,第一管接頭10與第二管接頭11通過“十”字形凸體與“十”字形凹槽之間的配合卡接。為了平衡傾翻力,防止傾倒,在所述旋轉臂2上與布料管3相對的一端設有配重塊14。該配重塊14可由金屬或石料制成,依實際情況而定,其實現十分靈活。為了方便操作,本裝置可通過遙控器對整個設備實行遠距離控制,當通過遙控器控制電機時,操作人員在施工時無需站在機架下操作,布料機布料旋轉極其方便,大大提高了施工人員在操作時的人身安全。該控制系統的電路原理如圖6所示,圖中Ml為第一電機,M2為第二電機;具體的說,控制系統包括電氣控制柜,與電氣控制柜連接且內部設有四個繼電器的控制機構,與控制機構連接的無線接收模塊,內置有無線發射模塊并與控制機構配套使用的遙控器,分別與四個繼電器一一連接的第一繼電器、第二繼電器、第三繼電器和第四繼電器;其中,第一繼電器輸入端與電氣控制柜連接,其輸出端通過第一交流接觸器與第一電機連接,第二繼電器輸入端與電氣控制柜連接,其輸出端通過第二交流接觸器與第一電機連接,第三繼電器輸入端與電氣控制柜連接,其輸出端通過第三交流接觸器與第二電機連接,第四繼電器輸入端與電氣控制柜連接,其輸出端通過第四交流接觸器與第二電機連接。操作人員通過本設備中的控制系統即可完成遠程控制。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當旋轉臂轉動時,啟動第一電機,第一電機通過帶傳動系統或鏈傳動系統將輸出的動力傳遞至回轉支承的外圈,然后回轉支承的外圈帶動其內圈轉動,從而實現旋轉臂的轉動;當布料管轉動時,啟動第二電機,第二電機通過帶傳動或鏈傳動將輸出的動力傳遞至傳動輪或傳動齒輪,然后由傳動輪或傳動齒輪帶動與布料管緊固連接的連接法蘭轉動,從而實現布料管的轉動。按照上述實施例,即可很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值得說明的是,基于上述設計原理的前提下,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即使在本實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無實質性的改動或潤色,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實質仍然與本實用新型一樣,故其也應當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自動高效布料裝置,包括立柱(I)、旋轉臂(2)、布料管(3)以及沿立柱(I)、旋轉臂(2)和布料管(3)分布的輸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I)上設有通過第一傳動機構帶動旋轉臂(2)轉動的第一電機(4)和通過第二傳動機構帶動布料管(3)轉動的第二電機(5),該自動高效布料裝置還包括用于控制第一電機(4)和第二電機(5)正、反轉動的控制系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高效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機構由帶傳動系統組成,該帶傳動系統包括傳動帶(6),內圈與立柱(I)緊固連接的回轉支承(7);該回轉支承(7)的外圈通過傳動帶(6)與第一電機(4)的輸出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高效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機構由鏈傳動系統組成,該鏈傳動系統包括傳動鏈,內圈與立柱(I)緊固連接的回轉支承(7);該回轉支承(7)的外圈上設有外齒,第一電機(4)的輸出軸有套接于齒輪,回轉支承(7)的外圈通過傳動鏈與第一電機(4)的輸出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高效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包括傳動輪(8),傳動帶(6)以及位于傳動輪(8)內并與之緊固連接的連接法蘭(9);所述傳動輪(8)通過傳動帶(6)與第二電機(5)的輸出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高效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包括傳動齒輪,傳動鏈以及位于傳動齒輪內并與之緊固連接的連接法蘭(9);所述第二電機(5)的輸出軸上套接有齒輪,傳動齒輪通過傳動鏈與第二電機(5)的輸出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動高效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臂(2)與布料管(3)的連接處設有用于連接旋轉臂(2)上的輸料管道與布料管(3)上的輸料管道的管件接頭,且該管件接頭由與連接法蘭(9)緊固連接的第一接頭(10)以及與第一接頭(10)貼合并卡接的第二接頭(11)組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高效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接頭(10)的下端至少設有一個與之固為一體的凸條(12),而第二接頭(11)的上端則設有與該凸條(12)匹配的凹槽(13),第一接頭(10)與第二接頭(11)通過凸條(12)與凹槽(13)之間的配合卡接。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高效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頭(10)的下端至少設有一個“十”字形凸體,而第二接頭(11)上端則設有與該“十”字形凸體相匹配的“十”字形凹槽,第一管接頭(10)與第二管接頭(11)通過“十”字形凸體與“十”字形凹槽之間的配合卡接。
9.根據權利要求1 5任一項所述的自動高效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統包括電氣控制柜,與電氣控制柜連接且內部設有四個繼電器的控制機構,與控制機構連接的無線接收模塊,內置有無線發射模塊并與控制機構配套使用的遙控器,分別與四個繼電器一一連接的第一繼電器、第二繼電器、第三繼電器和第四繼電器;其中,第一繼電器輸入端與電氣控制柜連接,其輸出端通過第一交流接觸器與第一電機(4)連接,第二繼電器輸入端與電氣控制柜連接,其輸出端通過第二交流接觸器與第一電機(4)連接,第三繼電器輸入端與電氣控制柜連接,其輸出端通過第三交流接觸器與第二電機(5)連接,第四繼電器輸入端與電氣控制柜連接,其輸出端通過第四交流接觸器與第二電機(5 )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高效布料裝置,解決了現有布料機布料效率低、使用壽命短的問題。該自動高效布料裝置包括立柱(1)、旋轉臂(2)、布料管(3)以及沿立柱(1)、旋轉臂(2)和布料管(3)分布的輸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上設有通過第一傳動機構帶動旋轉臂(2)轉動的第一電機(4)和通過第二傳動機構帶動布料管(3)轉動的第二電機(5),該自動高效布料裝置還包括用于控制第一電機(4)和第二電機(5)正、反轉動的控制系統。本實用新型不僅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而且節省了施工時間,降低了施工成本。因此,適合推廣運用。
文檔編號E04G21/04GK203022354SQ20132004137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5日
發明者薛輝 申請人:四川宏勁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