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針對焊接設備中所要大批量使用到的鎢棒,快速對其頭部進行角度刃磨的裝置,屬于焊接輔助工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鍋爐產(chǎn)品部組件制造過程中常使用手工(內(nèi)孔)氬弧焊的焊接方法,采用此種焊接方法需要車間操作人員手工修磨大批量的鎢棒頭部。然而人為手工刃磨鎢棒操作耗時費力、生產(chǎn)效率低下,加之手工刃磨所磨出的鎢棒頭部傾斜角度普遍不一致,將會影響后續(xù)的手工(內(nèi)孔)氬弧焊焊接操作,無法保證生產(chǎn)加工的質(zhì)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針對焊接設備中所要大批量使用到的鎢棒,快速對其頭部進行角度刃磨的裝置,同時使加工出的鎢棒頭部角度標準統(tǒng)一,便于生產(chǎn)車間大規(guī)模投入使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圓棒頭部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電動磨削裝置、圓棒夾持裝置分別設于底板上兩端,且均可相對底板移動;
所述電動磨削裝置包括移位機構,移位機構可移動地設于底板上,旋轉機構可旋轉地設于移位機構上端,電動機設于旋轉機構上端面上,第一電動機輸出端連接砂輪片;
所述圓棒夾持裝置包括上下連接的上罩殼和下殼,下殼可移動地設于底板上,用于夾持圓棒的夾持桿設于上罩殼上,夾持桿通過齒輪機構與第二電動機嚙合。
優(yōu)選地,所述底板上,一端設有燕尾槽,另一端設有梯型槽;所述電動磨削裝置的移位機構設于底板上的燕尾槽中,所述圓棒夾持裝置設于底板上的梯型槽中。
優(yōu)選地,所述電動磨削裝置還包括用于控制移位機構在所述底板上進行前/后滑移動作的移位控制裝置。
優(yōu)選地,所述電動磨削裝置還包括用于控制旋轉機構產(chǎn)生正/反旋轉動作,從而使設于旋轉機構上端面上的電動機旋轉至所需要的角度的旋轉控制裝置。
優(yōu)選地,所述旋轉機構下端面設有正/反旋轉兩個方向的角度刻度。
優(yōu)選地,所述夾持桿包括階梯軸,齒輪機構設于階梯軸外圓上,階梯軸兩端均通過軸承設于所述上罩殼上部兩端;階梯軸內(nèi)部設有圓軸孔,階梯軸尾部設有蝶形扳手,階梯軸前部通過旋緊螺母連接錐形前端;錐形前端內(nèi)部設有變形槽,變形槽與圓軸孔銜接,形成用于容納圓棒的空腔;階梯軸與錐形前端銜接處設有外螺紋。
優(yōu)選地,所述旋緊螺母內(nèi)部后端設有與所述階梯軸前端的外螺紋相匹配的內(nèi)螺紋,所述旋緊螺母內(nèi)部前端設有與所述錐形前端的外錐角相匹配的內(nèi)錐角。
優(yōu)選地,所述圓棒夾持裝置還包括用于固定旋緊螺母的滑移板手,滑移板手上設有豎直方向的滑槽,滑移板手頂部設有方孔,方孔的寬度與所述旋緊螺母的外徑一致;定位釘穿過所述滑槽并與所述上罩殼側面連接。
優(yōu)選地,初始狀態(tài),所述滑移板手頂部的方孔位于旋緊螺母下方;所述滑移板手通過所述滑槽能夠相對于定位釘產(chǎn)生向上提起,向上提起后,旋緊螺母嵌入滑移板手的方孔中。
優(yōu)選地,所述滑移板手向上提起后,正/反旋轉所述夾持桿尾部的蝶形扳手,所述夾持桿產(chǎn)生夾緊/放松圓棒的動作。
使用時,首先根據(jù)所需要刃磨圓棒的角度尺寸,通過旋轉控制裝置使旋轉機構上端面產(chǎn)生正/反旋轉動作,即而使安裝在旋轉機構上端面上的第一電動機旋轉至所需要的角度。同時通過移位控制裝置使移位機構在底板燕尾槽中產(chǎn)生前/后滑移動作。然后將圓棒安裝在夾持桿前端,一只手握住滑移板手并向上提起,使旋緊螺母嵌入滑移板手中的方孔中,另一只手握住夾持桿中的蝶形螺母,并且進行順時針旋轉,即可將夾持桿端部夾緊圓棒。開啟電動磨削裝置及圓棒夾持裝置的開關。手握圓棒夾持裝置,按底板梯型槽方向向里滑移,由電動磨削裝置中的砂輪片對圓棒頭部進行刃磨加工。加工完成后,手握圓棒夾持裝置,按底板梯型槽方向向外滑移。關閉圓棒夾持裝置中的開關,一只手握住滑移板手并向上提起,使旋緊螺母嵌入滑移板手中的方孔中,另一只手握住夾持桿中的蝶形螺母,并且進行逆時針旋轉,即可將夾持桿端部松開圓棒,完成單根圓棒頭部的刃磨操作。
本發(fā)明提供的裝置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操作便捷,可以對焊接設備中所要大批量使用到的鎢棒頭部快速進行角度刃磨,不同規(guī)格尺寸的鎢棒均可以使用本裝置對其進行頭部角度刃磨,具有高實用性,而且加工出的鎢棒頭部角度標準統(tǒng)一,便于生產(chǎn)車間大規(guī)模投入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提供的圓棒頭部加工裝置主視圖;
圖2為本實施例提供的圓棒頭部加工裝置俯視圖;
圖3為電動磨削裝置主視圖;
圖4為電動磨削裝置側視圖;
圖5為圓棒夾持裝置主視圖;
圖6為圖5中b-b視圖;
圖7為圖5中a-a視圖;
圖8為夾持桿結構示意圖;
圖9為旋緊螺母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旋緊螺母與階梯軸前部和錐形前端連接示意圖;
圖11棒夾持裝置中滑移板手與定位釘部分主視圖;
圖12棒夾持裝置中滑移板手與定位釘部分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fā)明講授的內(nèi)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圖1和圖2分別為本實施例提供的圓棒頭部加工裝置主視圖和俯視圖,所述的圓棒頭部加工裝置由電動磨削裝置1、圓棒夾持裝置2、底板3等構成。底板3上一端開有燕尾槽31,另一端開有梯型槽32。電動磨削裝置1安裝在底板3上的燕尾槽31中,圓棒夾持裝置2安裝在底板3上的梯型槽32中。
結合圖3和圖4,電動磨削裝置1為一組合件,由第一電動機1-1、防護罩1-2、砂輪片1-3、螺母1-4、旋轉機構1-5、移位機構1-6、手柄1-7、第一電源開關1-8等構成。
移位機構1-6安裝在底板3上的燕尾槽31中,移位機構1-6上裝有手柄1-7,通過正/反旋轉手柄1-7,可以使移位機構1-6在底板3燕尾槽中產(chǎn)生前/后滑移動作。
旋轉機構1-5安裝在移位機構1-6上端,第一電動機1-1安裝在旋轉機構1-5上端面上,旋轉機構1-5上端面還裝有螺母1-4,通過正/反旋轉螺母1-4,可以使旋轉機構1-5上端面產(chǎn)生正/反旋轉動作,即而使安裝在旋轉機構1-5上端面上的第一電動機1-1旋轉至所需要的角度。旋轉機構1-5下端面表面設有正/反旋轉兩個方向的角度刻度k。
第一電動機1-1輸出端連接砂輪片1-3,砂輪片1-3外部裝有防護罩1-2。第一電源開關1-8設于移位機構1-6上,第一電源開關1-8一端與外接電源線連接,另一端連接第一電動機1-1。
結合圖5~圖7,圓棒夾持裝置2為一組合件,由上罩殼2-1、夾持桿2-2、齒輪機構2-3、開關2-4、電動機2-5、螺釘2-6、下殼2-7、滑移板手2-8、定位釘2-9、旋緊螺母2-10、軸承2-11等構成。
夾持桿2-2、齒輪機構2-3、第二電源開關2-4、滑移板手2-8、定位釘2-9、軸承2-11都安裝在上罩殼2-1上,第二電動機2-5安裝在下殼2-7上,上罩殼2-1、下殼2-7之間使用螺釘2-6進行旋緊連接。
結合圖8,夾持桿2-2選用彈簧鋼材質(zhì)。夾持桿2-2包括階梯軸2-21,齒輪機構2-3安裝在階梯軸2-21外圓上,階梯軸2-21兩端均安裝有軸承2-11,兩端的軸承2-11分別安裝在上罩殼2-1上部兩側。階梯軸2-21內(nèi)部設有圓軸孔2-22,階梯軸2-21尾部設有蝶形扳手2-23,階梯軸2-21前部通過旋緊螺母2-10連接錐形前端2-25,錐形前端2-25內(nèi)部設有變形槽2-26,變形槽2-26與圓軸孔2-22銜接,階梯軸2-21與錐形前端2-25銜接處設有外螺紋2-24。
結合圖9,旋緊螺母2-10外形為四方形形狀,旋緊螺母2-10內(nèi)部后端設有與外螺紋2-24相匹配的內(nèi)螺紋2-101,旋緊螺母2-10內(nèi)部前端設有與錐形前端2-25的外錐角相匹配的內(nèi)錐角2-102。外錐角和內(nèi)錐角角度相同,角度數(shù)值設為a°。即旋緊螺母2-10與錐形前端2-25之間為內(nèi)、外錐角平面接觸,如圖10中a處所示,旋緊螺母2-10與階梯軸2-21之間為內(nèi)、外螺紋接觸連接,如圖10中b處所示。
旋緊螺母2-10的內(nèi)螺紋2-101最深處與夾持桿2-2的階梯軸2-21前端面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h1,旋緊螺母2-10在夾持桿2-2的階梯軸2-21上向里旋緊,可以使錐形前端2-25產(chǎn)生夾緊動作,并且使得h1距離變短。反之,旋緊螺母2-10在夾持桿2-2的階梯軸2-21上向外松開,可以使錐形前端2-25產(chǎn)生松開動作,并且使得h1距離變長。
第二電動機2-5與夾持桿2-2之間通過齒輪機構2-3進行嚙合。第二電動機2-5輸出的轉速通過齒輪機構2-3傳遞至夾持桿2-2,使得夾持桿2-2產(chǎn)生旋轉動作。
第二電源開關2-4裝在上罩殼2-1上,第二電源開關2-4一端用于連接外接電源,另一端連接第二電動機2-5,通過第二電源開關2-4控制第二電動機2-5開啟/停止動作。
結合圖11和圖12,上罩殼2-1頂部兩端設有階梯孔2-111,用于安裝軸承2-11,固定夾持桿2-2。
滑移板手2-8上設有豎直方向的滑槽2-81,滑移板手2-8頂部設有方孔2-82,方孔2-82的寬度與旋緊螺母2-10的外徑一致。定位釘2-9穿過滑移板手2-8上的滑槽2-81并與上罩殼2-1側面連接,滑移板手2-8可以相對于定位釘2-9產(chǎn)生向上提起,提起后,旋緊螺母2-10可以嵌入滑移板手2-8的方孔2-82中。
下殼2-7底部設有梯型鍵2-71,下殼2-7的梯型鍵2-71安裝在底板3的梯型槽32中,兩者之間滑動移動接觸。
上述圓棒頭部加工裝置使用操作步驟如下:
步驟1、清理本發(fā)明裝置,配齊裝置中的零(組)件,將電動磨削裝置1安裝在底板3中的燕尾槽中,將圓棒夾持裝置2安裝在底板3中的梯型槽中,接通電源完成對圓棒頭部加工裝置的組裝操作。
步驟2、根據(jù)所需要刃磨圓棒的角度尺寸,通過正/反旋轉螺母1-4,可以使旋轉機構1-5上端面產(chǎn)生正/反旋轉動作,即而使安裝在旋轉機構1-5上端面上的電動機1-1旋轉至所需要的角度。同時正/反旋轉手柄1-7,可以使移位機構1-6在底板3燕尾槽中產(chǎn)生前/后滑移動作。
步驟3、將鎢棒安裝在夾持桿2-2前端,一只手握住滑移板手2-8并向上提起,使旋緊螺母2-10嵌入滑移板手2-8中的方孔中,另一只手握住夾持桿2-2中的蝶形螺母區(qū)域,并且進行順時針旋轉,即可將夾持桿2-2端部夾緊鎢棒。
步驟4、開啟電動磨削裝置1中的第一電源開關1-8及圓棒夾持裝置2中的第二電源開關2-4。
步驟5、手握圓棒夾持裝置2,按底板3梯型槽方向向里滑移,由電動磨削裝置1中的砂輪片1-3對鎢棒頭部進行刃磨加工。加工完成后,手握圓棒夾持裝置2,按底板3梯型槽方向向外滑移。關閉圓棒夾持裝置2中的第二電源開關2-4,一只手握住滑移板手2-8并向上提起,使旋緊螺母2-10嵌入滑移板手2-8中的方孔中,另一只手握住夾持桿2-2中的蝶形螺母區(qū)域,并且進行逆時針旋轉,即可將夾持桿2-2端部松開鎢棒,完成單根鎢棒頭部的刃磨操作。
本實施例提供的圓棒頭部加工裝置,除可以用于加工鎢棒類零件之外,還可以用于夾持安裝鉆頭等工件,用于對鉆頭頭部位置處的刃口進行角度修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