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預制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自康復耗能節點,其特征在于:包括預制柱、預制梁、耗能角鋼、預應力鋼絞線、縱筋,所述預制梁對稱設置在預制柱兩側并與預制柱垂直連接,所述預制梁內水平設置有預埋螺栓A,預制梁與預制柱的連接端內豎直設置有預埋螺栓B,預制梁上、下側面經耗能角鋼與預制柱相連接,預埋螺栓A、預埋螺栓B的端部穿設耗能角鋼并配合鎖緊件將耗能角鋼鎖緊,預制柱內水平設置有預應力筋孔道A,所述預制梁內水平設置有預應力筋孔道B,所述預制柱及預制梁內水平設有縱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自康復耗能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柱內水平設置有梁縱筋孔道,所述預制梁內由近預制柱側至遠離預制柱側依次設置有縱筋孔道、預埋在預制梁內的縱筋,縱筋孔道內設置有鋼管套筒,所述預制梁內相鄰的縱筋孔道之間預埋有縱筋,位于相鄰的縱筋孔道之間的縱筋的一端貫穿預制梁近預制柱側那端,兩側的預制梁內的縱筋孔道交替布置,一個預制梁上位于相鄰的縱筋孔道之間的縱筋與另一個預制梁上設置鋼管套筒的縱筋孔道對應,預制梁上位于相鄰的縱筋孔道之間的縱筋穿設梁縱筋孔道后與另一側預制梁對應位置處的鋼管套筒一端相連接,同一預制梁內與鋼管套筒同軸心的縱筋與鋼管套筒另一端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自康復耗能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柱內水平設置有梁縱筋孔道,一側的預制梁內由近預制柱側至遠離預制柱側依次設置有縱筋孔道、預埋在預制梁內的縱筋,縱筋孔道內設置有鋼管套筒,另一個側的預制梁內預埋有縱筋,縱筋一端貫穿預制梁近預制柱側那端,所述預應力鋼絞線穿設預應力筋孔道A、預應力筋孔道B,不設置鋼管套筒那側的預制梁上的縱筋穿設梁縱筋孔道后與另設置鋼管套筒的那側的預制梁對應位置處的鋼管套筒的一端相連接,設置鋼管套筒的預制梁內的縱筋與鋼管套筒另一端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自康復耗能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梁內由近預制柱側至遠離預制柱側依次設置有縱筋孔道、鋼管套筒、縱筋,所述鋼管套筒、縱筋預埋在預制梁內,所述預制柱在梁柱節點位置預埋有縱筋,預制柱上的縱筋的兩端貫穿預制柱后伸入縱筋孔道內并與鋼管套筒一端相連接,鋼管套筒另一端與預制梁內的縱筋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預制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自康復耗能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柱、預制梁與耗能角鋼接觸的位置埋設有耗能合金墊板。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預制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自康復耗能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側預制梁上的縱筋與鋼管套筒灌漿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預制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自康復耗能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預應力筋與預應力筋孔道A、預應力筋孔道B之間填充有灌漿料,縱筋預留與梁縱筋孔道、縱筋孔道之間填充有灌漿料。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預制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自康復耗能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柱、預制梁為混凝土預制,灌漿混凝土的強度高于預制柱、預制梁的強度。
9.一種預制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自康復耗能節點的施工方法,采用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預制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自康復耗能節點,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 將底部的耗能角鋼經預埋螺栓A固定于預制柱節點位置處;2) 將預制梁吊裝就位,同時將縱筋插入對應位置的鋼管套筒中;3)固定預制柱、預制梁的連接節點處的角鋼螺栓,使預制柱、預制梁連接為一個整體;4)穿預應力鋼絞線;5)向縱筋孔道、套筒灌漿內進行灌漿;6)向預制柱、預制的疊合面進行灌漿;7)待疊合面灌漿料達到預定強度后,張拉預應力鋼絞線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