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陶瓷生產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全自動化循環上釉裝置。
背景技術:
在陶瓷制品的坯體表面上,通常要覆蓋一層粉磨得很細的由長石、石英、粘土以及其它礦物組成的物料,該物料經高溫焙燒后即成為一層跟坯體牢固地結合在一起的玻璃態物質,我們稱這一層玻璃態物質為釉。
作為釉所使用的原料,即通常所說的釉料,一般制成泥漿狀,使用時利用坯體的吸水性,使之附著在坯體的表面上。
目前,大多數日用陶瓷生產廠家均采用人工上釉的方式,即工人用手拿著陶瓷坯體往釉漿里浸,坯體在釉漿里停留一定時間后,取出坯體,釉漿就覆蓋在坯體表面上,反復操作直至完成。產品的質量受人工因素的影響較大,因浸釉時間不穩定,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
隨著人工成本的提高、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這種手工上釉模式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企業熱切期盼有一種機械能替代人工浸釉的操作方式。
為此,目前也有自動上釉裝置,由儲料桶、噴槍機構及往復機構組成。上釉時,坯體在旋轉機構的帶動下旋轉,儲料桶內的釉水通過噴槍機構進行霧化,噴槍機構的噴槍垂直于坯體旋轉軸線,并且噴槍機構在往復機構的帶動下沿著坯體旋轉軸線作往復運動,對坯體噴釉。這種上釉設備結構復雜,而且只適用于表面平整的圓柱形的產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全自動化循環上釉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全自動化循環上釉裝置,包括工作平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平臺上通過彈性復位裝置設置有一可浮動升降的壓板,所述壓板的中部開設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上設置有噴料裝置,在所述壓板的下方設置有與所述噴料裝置連接的壓力開關,所述壓板的中部外周周向間隔設置有若干卸料孔,所述壓板的下部設置有一收料桶,所述收料桶的回料口通過軟管與所述卸料孔連接,所述收料桶的出料口通過軟管與所述噴料裝置的進料口連接;當坯體被壓在所述壓板上使得所述壓板下降進而觸發所述壓力開關控制所述噴料裝置噴出霧狀釉料;當坯體離開所述壓板時,所述彈性復位裝置驅使所述壓板離開所述壓力開關,此時所述噴料裝置停止噴出霧狀釉料。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壓板上設置有若干定位圈,以使所述出料孔與坯體中心對準。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復位裝置為設置在所述工作平臺與所述壓板之間的復位彈簧組件。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噴料裝置為與釉料桶連接的上釉噴槍。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上釉時,手工將坯體倒扣下壓在壓板上,即可通過噴料裝置對坯體內表面進行上釉,而且霧狀釉料上釉均勻。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參見圖1所示的全自動化循環上釉裝置,包括工作平臺100,在工作平臺100上通過彈性復位裝置200設置有一可浮動升降的壓板300。本實施例中的彈性復位裝置200為設置在工作平臺100與壓板300之間的復位彈簧組件210。
壓板300的中部開設有出料孔310,出料孔310上設置有噴料裝置400,在壓板300的下方設置有與噴料裝置400連接的壓力開關500。本實施例中的噴料裝置400為與釉料桶連接的上釉噴槍。
壓板300的中部外周周向間隔設置有若干卸料孔320,壓板300的下部設置有一收料桶600,收料桶600的回料口610通過軟管與卸料孔320連接,收料桶600的出料口通過軟管與噴料裝置400的進料口連接,方便釉料的循環利用。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將需要上釉的坯體1倒扣下壓在壓板300上,當坯體1被壓在壓板300上使得壓板300下降進而觸發壓力開關500控制噴料裝置400噴出霧狀釉料,對坯體1的內表面進行上釉;當坯體1離開壓板300時,彈性復位裝置200驅使壓板300離開壓力開關500,此時噴料裝置400停止噴出霧狀釉料。
為了使得出料孔310與坯體1中心對準,壓板300上設置有若干定位圈320。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