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一種混凝土施工用模板,具體地說是一種樓梯模板裝置。
背景技術:
1、樓梯作為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設施,其設計與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建筑的整體使用性能、安全性及美觀度。隨著建筑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日益提高,樓梯的施工質量越來越受到重視。
2、在傳統樓梯施工中,存在多種施工方式,如預制樓梯、裝配式樓梯等,但這些方式往往存在連接處不夠牢固、整體性差、施工周期長等缺點。相比之下,現澆樓梯以其穩定性高、整體性強、施工靈活等優點,逐漸成為樓梯施工的主流方式。
3、現有的樓梯模板施工中,普遍采用半封閉模板,僅依賴踢面模板進行混凝土澆筑,并且現有的樓梯模板固定裝置的固定性較差,模板在澆筑過程中容易發生位移或變形,不僅難以確保澆筑過程中的精度控制,還往往導致成品樓梯的外觀粗糙,美觀度大打折扣。為了彌補這些缺陷,施工團隊往往不得不進行繁瑣的剔鑿修補工作,對不符合要求的部位進行返工處理。這一過程不僅耗時費力,還極大地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樓梯模板裝置,以解決現有樓梯模板采用半封閉模板澆筑和模板固定裝置的固定性差導致澆筑精度差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樓梯模板裝置,其結構包括模板組件和模板對拉緊固件;所述模板組件包括梯段下模板、設置在所述梯段下模板兩側的兩個側邊模板以及設置在兩個所述側邊模板之間的梯段上模板;所述梯段上模板包括若干交替設置的踏面模板和踢面模板,在所述踏面模板上開設有振搗孔和排氣孔;所述模板對拉緊固件包括側邊模板對拉緊固件和梯段上模板對拉緊固件。
3、進一步的,所述側邊模板對拉緊固件包括兩組短管、兩個長螺桿、套設在所述長螺桿兩端附近的卡子和螺母。
4、進一步的,所述梯段上模板對拉緊固件包括兩組中管、兩組長管、四個短螺桿、套設在所述短螺桿兩端附近的卡子和螺母。
5、進一步的,兩組所述中管平行設置在所述梯段下模板下側的上下兩端附近,兩組所述長管13平行設置在所述梯段上模板上側的左右兩端附近。
6、進一步的,在所述梯段下模板的下側與所述側邊模板的外側均設置有支撐桿。
7、進一步的,所述梯段下模板下側的支撐桿與所述中管垂直。
8、進一步的,在所述梯段下模板和所述踏面模板上均開設有供所述短螺桿通過的通孔,在該通孔中共同穿設有套管,所述短螺桿穿設在所述套管中。
9、進一步的,在所述踢面模板的下端與所述踏面模板接縫處設置有支撐桿。
10、進一步的,在所述踢面模板的上端與所述踏面模板接縫處設置有包角板。
11、本實用新型通過模板對拉緊固件,有效防止了模板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位移和變形,確保了樓梯踏步的尺寸精度和整體結構的穩固性,減少了后期剔鑿修補的需要,從而提高了樓梯的整體施工質量。本實用新型通過增加踏面模板,封閉式模板對混凝土的保護更好,確保澆筑出的樓梯成品表面更加平整、線條更加流暢,提升了樓梯的美觀度。本實用新型的模板對拉緊固件可以根據樓梯的具體尺寸和設計要求進行調整,具有很好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適用于不同類型和尺寸的樓梯施工。
1.一種樓梯模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組件和模板對拉緊固件;所述模板組件包括梯段下模板、設置在所述梯段下模板兩側的兩個側邊模板以及設置在兩個所述側邊模板之間的梯段上模板;所述梯段上模板包括若干交替設置的踏面模板和踢面模板,在所述踏面模板上開設有振搗孔和排氣孔;所述模板對拉緊固件包括側邊模板對拉緊固件和梯段上模板對拉緊固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梯模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邊模板對拉緊固件包括兩組短管、兩個長螺桿、套設在所述長螺桿兩端附近的卡子和螺母。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樓梯模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段上模板對拉緊固件包括兩組中管、兩組長管、四個短螺桿、套設在所述短螺桿兩端附近的卡子和螺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樓梯模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兩組所述中管平行設置在所述梯段下模板下側的上下兩端附近,兩組所述長管平行設置在所述梯段上模板上側的左右兩端附近。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樓梯模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梯段下模板的下側與所述側邊模板的外側均設置有支撐桿。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樓梯模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段下模板下側的支撐桿與所述中管垂直。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樓梯模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梯段下模板和所述踏面模板上均開設有供所述短螺桿通過的通孔,在該通孔中共同穿設有套管,所述短螺桿穿設在所述套管中。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梯模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踢面模板的下端與所述踏面模板接縫處設置有支撐桿。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梯模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踢面模板的上端與所述踏面模板接縫處設置有包角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