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窯變釉瓷器生產,具體涉及一種窯變釉瓷器上色方法。
背景技術:
1、窯變釉瓷器上色是在瓷器的制作過程中使用窯變釉技法,通過特殊的窯變釉配方和燒制過程,使釉面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效果。這種技法的獨特之處在于,色彩的變化是在高溫燒制過程中自然發生的,而不是在釉面施加顏料或色料。這種效果因其偶然性和獨特性而備受人們喜愛,以下是對窯變釉瓷器特點的歸納:1)釉色變化多端:窯變釉瓷器的釉色變化是其顯著特點。2)釉面光澤與質感獨特:窯變釉瓷器的釉面光澤與質感也是其重要特點。3)釉面紋理與氣泡分布各異:不同年代的窯變釉瓷器釉面紋理和氣泡分布也各不相同。4)釉層厚度與透明度差異:早期窯變釉瓷器如北宋鈞瓷,釉層肥厚呈乳濁狀,不透明或半透明。5)制作工藝復雜:窯變釉瓷器的制作工藝相對復雜。由于所需釉層較厚,要經過多次上釉,并且每次施釉后必須曬干再進行下一次的吹釉。在燒制過程中,還需要控制火候和氣氛,以使得釉色變化自然且豐富多彩。
2、公開號為cn117464815b的專利說明書中公開了一種窯變釉瓷器上色工藝及其裝置,包括用于對瓷器瓶進行夾持的定心組件,定心組件對瓷器瓶進行夾持并帶動瓷器瓶轉動,保證瓷器瓶在加工過程中的穩固,定心組件側邊設置有對毛筆進行更換的替換組件,替換組件根據繪制圖案的要求不同對繪制組件上的毛筆進行替換,提高本發明的適用性,定心組件上端設置有對瓷器瓶進行移動的運輸組件,運輸組件帶動瓷器瓶到達定心組件內,定心組件內部設置有對瓷器瓶上圖案進行繪制的繪制組件,繪制組件對毛筆進行多角度的調整,實現多種圖案的精準繪制,提高瓷器瓶的生產效率與繪制圖案的精準度。
3、上述這種窯變釉瓷器上色工藝及其裝置存在不足之處,一是其只設置有一個繪制組件,需要頻繁地更換繪筆,操作繁瑣;二是其不能實現自動化上下料和自動化上色,整體的自動化程度較低,不利于工業化批量生產。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優化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傳統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窯變釉瓷器上色方法。
2、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3、本發明提供一種窯變釉瓷器上色方法,基于窯變釉瓷器上色裝置實現,該窯變釉瓷器上色裝置包括傳送組件、龍門架、升降式旋轉驅動組件和繪制組件,所述傳送組件用于連續傳送瓷器件,所述傳送組件沿其走向設置有上色工位,所述上色工位處安裝有龍門架,所述龍門架的頂板處安裝有用于帶動瓷器件水平旋轉的升降式旋轉驅動組件,所述龍門架的兩側板安裝有繪制組件;
4、該窯變釉瓷器上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5、1)利用上料機械手將瓷器件依次投放至傳送組件的真空吸盤,利用傳送組件將瓷器件依次轉移至上色工位;
6、2)利用升降式旋轉驅動組件對處于上色工位的瓷器件進行夾持并帶動其旋轉;啟動兩個所述繪制組件的水平推桿,使得兩個半圓罩相互對接,根據設定調節各個繪筆自身的高度位置、自身與瓷器件的間距以及自身的姿態,實現在瓷器件上進行繪制上色操作。
7、進一步地,所述傳送組件包括循環傳送帶,所述循環傳送帶的帶體外側均勻固定有若干凸柱,所述凸柱中活動限制有能夠圍繞軸線自由旋轉的真空吸盤。
8、進一步地,所述升降式旋轉驅動組件包括豎向推桿、推板、豎軸、滑環、六角軸、氣囊塞和旋轉機構,所述豎向推桿固定在龍門架的頂板上,所述豎向推桿的活動端經推板與豎軸的頂端固定,所述豎軸的底端經滑環與六角軸的頂端連接,所述六角軸的底端安裝有氣囊塞,所述龍門架的頂板上安裝有用于帶動六角軸水平旋轉的旋轉機構。
9、進一步地,所述氣囊塞進入瓷器件的瓶口后,能夠通過內置泵體進行充氣來實現與瓷器件瓶口的緊密夾持。
10、進一步地,所述旋轉機構包括驅動電機、主動輪、從動輪和帶傳動件,所述驅動電機固定在龍門架的頂板上,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端安裝有主動輪,所述主動輪通過帶傳動件與從動輪進行傳動連接,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均由龍門架的頂板提供活動支撐。
11、進一步地,所述繪制組件包括水平推桿、扶正節管、半圓罩、豎向滑軌、滑塊、料液盒、調距推桿、安裝板、萬向球罩、萬向球塊、繪筆和繪筆姿態調節機構,所述水平推桿和扶正節管安裝在龍門架的側板上,所述水平推桿和扶正節管的活動端共同支撐有半圓罩,所述半圓罩的內側均布有若干豎向滑軌,所述豎向滑軌上安裝有與其構成直線導軌副的滑塊,所述滑塊的外側安裝有料液盒,所述滑塊的外側經多根調距推桿連接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中心處固定有萬向球罩,所述萬向球罩中活動限制有萬向球塊,所述萬向球塊中固定有繪筆,所述繪筆的尾端經伸縮軟管與料液盒連接,所述安裝板的外側安裝有用于調節繪筆姿態的繪筆姿態調節機構。
12、進一步地,各個料液盒內存儲有不同的料液;所述料液盒的上端設有補料管,所述料液盒的內部安裝有便于將料液經伸縮軟管泵送至繪筆的抽吸泵。
13、進一步地,所述繪筆姿態調節機構包括圍繞繪筆周向均勻分布的四個調節單元,每個調節單元由撐板、徑向推桿、外耳板、連板和內耳板構成,所述撐板垂直固定在安裝板的外側,所述撐板上安裝有徑向推桿,所述徑向推桿的活動端固定有外耳板,所述內耳板固定在繪筆的前端外側,所述連板的一端與外耳板轉動連接,所述連板的另一端與內耳板轉動連接,所述連板其兩端的轉動方向相互垂直。
14、進一步地,所述半圓罩的內側均布有若干用于加熱烘干的烘干器,所述烘干器的位置與直線導軌副的位置相互錯開。
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6、本發明上色方法基于窯變釉瓷器上色裝置實現,窯變釉瓷器上色裝置其主要由傳送組件、龍門架、升降式旋轉驅動組件和繪制組件構成,利用上料機械手將瓷器件依次投放至傳送組件的真空吸盤,利用傳送組件將瓷器件依次轉移至上色工位;利用升降式旋轉驅動組件對處于上色工位的瓷器件進行夾持并帶動其旋轉;啟動兩個繪制組件的水平推桿,使得兩個半圓罩相互對接,根據設定調節各個繪筆自身的高度位置、自身與瓷器件的間距以及自身的姿態,實現在瓷器件上進行繪制上色操作,通過這種方式無需頻繁地更換繪筆,簡化操作,同時能夠實現自動化上下料和自動化上色,整體的自動化程度較高,利于工業化批量生產。
17、當然,實施本發明的任一產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的所有優點。
1.一種窯變釉瓷器上色方法,基于窯變釉瓷器上色裝置實現,其特征在于,該窯變釉瓷器上色裝置包括傳送組件、龍門架、升降式旋轉驅動組件和繪制組件,所述傳送組件用于連續傳送瓷器件,所述傳送組件沿其走向設置有上色工位,所述上色工位處安裝有龍門架,所述龍門架的頂板處安裝有用于帶動瓷器件水平旋轉的升降式旋轉驅動組件,所述龍門架的兩側板安裝有繪制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窯變釉瓷器上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組件包括循環傳送帶,所述循環傳送帶的帶體外側均勻固定有若干凸柱,所述凸柱中活動限制有能夠圍繞軸線自由旋轉的真空吸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窯變釉瓷器上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式旋轉驅動組件包括豎向推桿、推板、豎軸、滑環、六角軸、氣囊塞和旋轉機構,所述豎向推桿固定在龍門架的頂板上,所述豎向推桿的活動端經推板與豎軸的頂端固定,所述豎軸的底端經滑環與六角軸的頂端連接,所述六角軸的底端安裝有氣囊塞,所述龍門架的頂板上安裝有用于帶動六角軸水平旋轉的旋轉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窯變釉瓷器上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塞進入瓷器件的瓶口后,能夠通過內置泵體進行充氣來實現與瓷器件瓶口的緊密夾持。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窯變釉瓷器上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機構包括驅動電機、主動輪、從動輪和帶傳動件,所述驅動電機固定在龍門架的頂板上,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端安裝有主動輪,所述主動輪通過帶傳動件與從動輪進行傳動連接,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均由龍門架的頂板提供活動支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窯變釉瓷器上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繪制組件包括水平推桿、扶正節管、半圓罩、豎向滑軌、滑塊、料液盒、調距推桿、安裝板、萬向球罩、萬向球塊、繪筆和繪筆姿態調節機構,所述水平推桿和扶正節管安裝在龍門架的側板上,所述水平推桿和扶正節管的活動端共同支撐有半圓罩,所述半圓罩的內側均布有若干豎向滑軌,所述豎向滑軌上安裝有與其構成直線導軌副的滑塊,所述滑塊的外側安裝有料液盒,所述滑塊的外側經多根調距推桿連接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中心處固定有萬向球罩,所述萬向球罩中活動限制有萬向球塊,所述萬向球塊中固定有繪筆,所述繪筆的尾端經伸縮軟管與料液盒連接,所述安裝板的外側安裝有用于調節繪筆姿態的繪筆姿態調節機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窯變釉瓷器上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個料液盒內存儲有不同的料液;所述料液盒的上端設有補料管,所述料液盒的內部安裝有便于將料液經伸縮軟管泵送至繪筆的抽吸泵。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窯變釉瓷器上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繪筆姿態調節機構包括圍繞繪筆周向均勻分布的四個調節單元,每個調節單元由撐板、徑向推桿、外耳板、連板和內耳板構成,所述撐板垂直固定在安裝板的外側,所述撐板上安裝有徑向推桿,所述徑向推桿的活動端固定有外耳板,所述內耳板固定在繪筆的前端外側,所述連板的一端與外耳板轉動連接,所述連板的另一端與內耳板轉動連接,所述連板其兩端的轉動方向相互垂直。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窯變釉瓷器上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圓罩的內側均布有若干用于加熱烘干的烘干器,所述烘干器的位置與直線導軌副的位置相互錯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