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廚房炊具,特別是涉及一種蒸片及蒸鍋。
背景技術:
鍋是最見的廚房炊具,特別是用于煮飯的鍋,此種鍋通常包括鍋蓋、以及鍋體。在煮飯時,先將食材、水等放入鍋體中,再蓋上鍋蓋,按設定要求進行加熱即可。另外,我們在做飯時,通常也會蒸一些食物,這就會用到具有蒸片的蒸鍋。現有技術中的蒸片,其結構通常為一個呈圓形的片狀結構、且蒸片中設置有多個蒸汽孔。同時,蒸鍋的鍋體相于對煮鍋的鍋體,其內壁通常會設置一些限位結構、例如環狀凸起,以支撐蒸片。因此,現有技術中的蒸片在使用時,只能用于具有上述限位結構的蒸鍋中,而對于一些普通鍋具,例如原本單純用于煮飯的煮鍋中,就無法使用該蒸片。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自身具有支撐結構、且便于使用的蒸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蒸片,包括具有蒸汽孔的蒸片體,所述蒸片體的下端面安裝有支撐腳,所述支撐腳用于支撐在鍋體的底部上。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腳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撐部。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腳還包括與支撐部上端相連接、且沿內外方向延伸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與蒸片體固接。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腳還包括與支撐部下端相連接、且沿內外方向延伸的接觸部,所述接觸部用于與鍋體的底部相抵靠。
進一步地,所述接觸部23與鍋體3的底部31之間的夾角α大于0°。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腳有多個。
進一步地,所述蒸片體邊緣設有第一卷邊。
進一步地,所述蒸片體的上端面安裝有提手。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涉及的蒸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中的蒸片,其蒸片體的下端面安裝有支撐腳,支撐腳用于支撐在鍋體的底部上;這樣在使用時,只需將本實用新型中蒸片放置在鍋體中,利用其自身的支撐腳就能支撐起該蒸片,使用方便;同時,無需在鍋體中再設置專門的限位結構,便于本實用新型中的蒸片的普及使用。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且結構簡單的蒸鍋。
一種蒸鍋,包括鍋體和鍋蓋,所述鍋體中設置有如上述的蒸片。
進一步地,所述鍋體的上端設有沿內外方向延伸的下蓋合部,且所述鍋體在下蓋合部的外緣處設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鍋蓋的外緣蓋合在下蓋合部上、且所述鍋蓋的外緣位于限位部的內側。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涉及的蒸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中蒸鍋,其蒸片自身具有支撐腳,在使用時,只需將蒸片放置在鍋體中即可,使用方便,且其鍋體中無需設置專門的限位結構,整體結構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蒸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仰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蒸片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支撐腳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支撐腳與蒸片體、以及底部的位置關系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鍋蓋的加工過程示意圖。
元件標號說明
1 蒸片體
11 蒸汽孔
12 第一卷邊
13 提手
14 加強側邊
2 支撐腳
21 支撐部
22 連接部
23 接觸部
3 鍋體
31 底部
311 加強凸起
32 下蓋合部
33 限位部
34 第三卷邊
35 耳柄
4 鍋蓋
41 上蓋合部
42 第二卷邊
43 螺絲
44 手柄
441 膠木球片
442 膠木球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將鍋體3的中心至外緣方向定義為內外方向;如圖1所示,并將鍋體3的高度方向定義為上下方向。
如圖1、圖3和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蒸鍋,包括鍋體3和鍋蓋4,鍋體3中放置有蒸片。本實用新型中的蒸片,包括具有蒸汽孔11的蒸片體1,蒸片體1的下端面安裝有支撐腳2,支撐腳2用于支撐在鍋體3的底部31上。在使用時,只需將本實用新型中蒸片放置在鍋體3中,利用蒸片自身的支撐腳2就能支撐起蒸片體1,使用方便;同時,本實用新型中的鍋體3無需再設置專門用于支撐蒸片體1的限位結構,使得本實用新型中蒸鍋的整體結構較為簡單。另外,本實用新型中的蒸片,也可直接用于現有的煮鍋中,以在需要時蒸食物,從而便于本實用新型中的蒸片的普及使用。
為便于在需要時,從鍋體3中將蒸片拿出,如圖1所示,蒸片體1的上端面安裝有提手13。這樣,人手動提起該提手13,就能將蒸片從鍋體3中拿出。
為保證支撐腳2對蒸片體1具有足夠的支撐強度,本實用新型中支撐腳2有多個。同時為保證蒸片體1的整體穩定性,多個支撐腳2沿蒸片體1下端面均勻分布。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鍋體3呈圓柱狀;蒸片體1呈圓片狀;支撐腳2為3個、且3個支撐腳2沿蒸片體1的中心呈圓周陣列分布。
如圖4和圖5所示,支撐腳2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撐部21。同時,支撐腳2還包括與支撐部21上端相連接、且沿內外方向延伸的連接部22,連接部22與蒸片體1焊接。另外,支撐腳2還包括與支撐部21下端相連接、且沿內外方向延伸的接觸部23,該接觸部23用于與鍋體3的底部31相抵靠,以增大支撐腳2與鍋體3的底部31的接觸面積。為保證接觸部23與底部31配合的靈活性,如圖5所示,底部31沿水平方向延伸、而接觸部23則向上翹起。因此,接觸部23與底部31之間的夾角α大于0°。
如圖1和圖2所示,鍋體3的上端設有沿內外方向延伸的下蓋合部32,且鍋體3在下蓋合部32的外緣處設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限位部33。鍋蓋4的外緣蓋合在下蓋合部32上、且鍋蓋4的外緣位于限位部33的內側。本申請利用限位部33對鍋蓋4的限制作用,從而能有效防止當鍋蓋4蓋合在鍋體3上時,鍋蓋4從鍋體3中滑落。另外,如圖1和圖6所示,鍋蓋4在與下蓋合部32配合處設有沿內外方向延伸的上蓋合部41。
如圖1和圖6所示,蒸片體1外緣處設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強側邊14,并在加強側邊14下端的邊緣設有第一卷邊12。鍋蓋4在上蓋合部41外側設有第二卷邊42。鍋體3在限位部33的外緣處設有第三卷邊34。本實用新型中第一卷邊12、第二卷邊42、以及第三卷邊34能有效防止人在使用本蒸鍋時,對人手造成劃傷等。
另外,如圖1和圖2所示,鍋體3兩側均安裝有耳柄35。耳柄35通過鉚釘固定在鍋體3上,且鉚釘采用點焊與鍋體3固接。如圖1所示,鍋蓋4的上端通過螺絲43安裝有手柄44。手柄44包括膠木球片441和膠木球442、且膠木球片441和膠木球442均由膠木制成。在組裝時,如圖6所示,先在鍋蓋4中心處固定安裝螺絲43,再在螺絲43上套設有膠木球片441,最后將膠木球442與螺絲43通過螺紋進行固接。另外,鍋體3的底部31設有加強凸起311,且加強凸起311的截面呈梯形,以增強底部31自身的強度。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