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烹飪器具中的內鍋結構單一,并且在烹飪過程中內鍋中的熱量散失太快,導致內鍋無法實現(xiàn)快速的升溫,不僅增加了烹飪時間,還浪費電。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烹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在實用新型內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簡化形式的概念,這將在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中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內容部分并不意味著要試圖限定出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關鍵特征和必要技術特征,更不意味著試圖確定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為了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烹飪器具,其包括:煲體;內鍋,所述內鍋可取出地設置在所述煲體中;以及蓋體,所述蓋體可開合地設置于所述煲體之上,并能夠在所述蓋體和所述內鍋之間構成密閉的烹飪空間,其中,所述內鍋包括側壁和與所述側壁連接的底壁,所述側壁的外表面設置有凹凸式的側壁滾花,所述側壁滾花的表面積占所述內鍋的外表面的表面積的30%以上。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內鍋通過在其側壁的外表面設置凹凸式的側壁滾花,能夠增加內鍋中熱量流失的阻力,從而將熱量聚積在其中,進而可以起到良好的聚熱效果,使內鍋實現(xiàn)快速的升溫。
優(yōu)選地,在所述側壁的周向上,所述側壁滾花圍繞所述側壁的整個圓周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側壁的外表面設置有呈蜂窩狀排列的多個側壁滾花。
以上方案能夠使熱量的聚積效果更好,并且方便加工。
優(yōu)選地,每個側壁滾花大致呈六邊形,且最大周邊尺寸為3mm-15mm。
優(yōu)選地,相鄰側壁滾花之間的間距為1mm-4mm。
優(yōu)選地,所述側壁為圓弧狀,所述側壁的中部向外凸出,所述側壁的上部和下部向內縮進。
優(yōu)選地,所述側壁滾花設置在所述中部。
以上方案可以使內鍋內的溫度更加均勻,并且加工方便,節(jié)約成本。
優(yōu)選地,所述底壁和所述側壁的過渡部分的外表面設置有凹凸式的多個底壁滾花。
優(yōu)選地,所述多個底壁滾花呈輻射狀排列。
優(yōu)選地,每個所述底壁滾花大致呈長條狀,且沿著所述內鍋的徑向方向延伸。
優(yōu)選地,每個所述底壁滾花相對于所述內鍋的外表面向內凹進的深度為1mm-4mm。
優(yōu)選地,所述底壁滾花比所述側壁滾花相對于所述內鍋的外表面向內凹進的深度更深。
優(yōu)選地,所述底壁滾花的排列密度小于所述側壁滾花的排列密度。
以上方案可有效增強內鍋的導磁聚能效果,并且便于加工。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下列附圖在此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實用新型。附圖中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及其描述,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圖中,
圖1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內鍋的平面圖;以及
圖2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內鍋的仰視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給出了大量具體的細節(jié)以便提供對本實用新型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些細節(jié)而得以實施。在其他的例子中,為了避免與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發(fā)生混淆,對于本領域公知的一些技術特征未進行描述。
為了徹底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將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詳細的結構。顯然,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習的特殊細節(jié)。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詳細描述如下,然而除了這些詳細描述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具有其他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1-2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烹飪器具進行說明。為了簡潔起見,沒有示出烹飪器具的整體圖。可以理解,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烹飪器具可以為采用例如加熱盤或加熱線圈的加熱裝置進行加熱的電飯煲、電壓力鍋或其它電加熱器具,且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烹飪器具除具有煮米飯的功能以外,還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種功能。
烹飪器具一般包括蓋體和煲體。煲體基本上呈圓角長方體形狀,并且具有圓筒形狀的內鍋收納部,內鍋100可以自由地放入內鍋收納部或者從內鍋收納部取出,以方便對內鍋100進行清洗。內鍋100包括側壁120和與所述側壁120連接的底壁130。內鍋的上表面具有圓形開口,用于向內鍋中盛放待加熱的材料,諸如米、湯等。煲體中包括用于加熱內鍋的加熱裝置。蓋體基本上呈圓角長方體形狀,并且與煲體的形狀基本上對應。蓋體以可開合的方式樞轉連接至煲體,用于蓋合煲體。當蓋體蓋合在煲體上時,蓋體和內鍋100之間構成烹飪空間。
優(yōu)選地,如圖1所示,內鍋100的側壁120為圓弧狀,具體地,側壁120呈向外凸出的弧形形狀,其中部向外凸出,側壁120的上部和下部向內縮進。即,內鍋100的鍋身的橫截面的內徑由位于中部的最大內徑處向兩端呈逐漸減小趨勢。這樣,當設置在煲體中的加熱裝置對內鍋100進行加熱時,內鍋中的熱水會沿著內鍋100的鍋身向弧形的中心(即內鍋的中心)流動,由此形成有效的環(huán)狀的對流形式。通過煮水測試,根據(jù)該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方案,米??梢栽跓崴鞯膸酉?,形成環(huán)狀的對流形式,而內鍋中心的水面會形成下凹的形狀,強力的熱對流會使內鍋內的溫度更加均勻,從而使內鍋內部上下各個層的米飯的膨脹率、吸水率基本實現(xiàn)一致。
進一步參考圖1,內鍋100的側壁120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多個凹凸式的側壁滾花121,該側壁滾花121的表面積占內鍋100的外表面的表面積的30%以上,即,多個側壁滾花121的總的表面積占內鍋100的側壁和底壁外表面的表面積的30%以上,例如可以為40%或50%等。實際應用中,當內鍋被加熱時,熱量會向上流失,而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該方案能夠增加內鍋中熱量流失的阻力,從而將熱量聚積在側壁滾花121的凹部中,進而可以起到良好的聚熱效果,使內鍋實現(xiàn)快速的升溫。而顯然,使側壁滾花121的表面積占內鍋100的外表面的表面積越大,這種聚熱效果就會越明顯。
優(yōu)選地,在圖示實施方式中,該多個側壁滾花121設置在側壁120的中部。由于當在內鍋中烹飪食物時,食物或水通常會堆放至內鍋的中部左右,因此,該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能夠使內鍋中的食物更快地升溫。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根據(jù)需要將多個側壁滾花121設置在側壁120的上部或下部,或者上部、中部和下部的任意組合。
如圖1所示,該多個側壁滾花121呈蜂窩狀排列,并且優(yōu)選地,在側壁120的圓周方向上,側壁滾花121圍繞側壁120的整個圓周設置,即,側壁滾花121環(huán)繞內鍋100一圈。該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能夠進一步地阻止熱量的流失,從而將熱量積聚,使內鍋更快地升溫,同時該實施方式更便于內鍋的加工,省時省力,并且也更美觀。雖然未示出,但是,側壁滾花121也可以設置在側壁120的部分圓周上,即,在圓周方向上,側壁滾花121圍繞側壁120的圓周間隔設置,例如側壁滾花121可以在側壁120上對稱地設置或者等距離間隔地設置等等。
在圖示實施方式中,每個側壁滾花121大致呈六邊形,并且優(yōu)選地,相鄰側壁滾花之間的間距為1mm-4mm,且每個側壁滾花121的最大周邊尺寸為3mm-15mm,進一步優(yōu)選地,每個側壁滾花121的最大周邊尺寸為5mm-8mm。例如,相鄰側壁滾花之間的間距可以為2mm或3mm,或者每個側壁滾花121的最大周邊尺寸為6mm或7mm。
雖然在圖示實施方式中,凹凸的側壁滾花121為大致的六邊形,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jù)需要設置其他形狀的花紋圖案,例如圓形、方形等?;蛘?,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將側壁滾花之間的間距設置為其它數(shù)值,例如5mm,或者將每個側壁滾花的最大周邊尺寸設置為其它數(shù)值。
如圖1-2所示,優(yōu)選地,內鍋100的底壁130和側壁120的過渡部分為圓弧形,其外表面設置有凹凸式的多個底壁滾花131。該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可有效增強內鍋的導磁聚能面積,從而增加導磁聚能效果,使其更好地應用在使用加熱線圈進行加熱的烹飪器具中,使內鍋實現(xiàn)快速升溫。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除了底壁和側壁的過渡部分可以設置底壁滾花之外,底壁滾花也可以設置在底壁上。
優(yōu)選地,每個底壁滾花131相對于內鍋100的外表面向內凹進的深度為1mm-4mm,例如可以為2mm或3mm等,從而可進一步增強內鍋100的導磁聚能效果。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將底壁滾花相對于內鍋的外表面向內凹進的深度設置為其它數(shù)值,例如5mm。還優(yōu)選地,底壁滾花131比側壁滾花121相對于內鍋100的外表面向內凹進的深度更深,以提高利用率。
優(yōu)選地,如圖2所示,多個底壁滾花131呈輻射狀排列,從而可進一步增強內鍋100的導磁聚能效果,并且加工更方便。在生產(chǎn)時,只需將內鍋100放到專用壓制設備上,即可壓制出圖中所示的底壁滾花??梢岳斫猓m然在圖示實施方式中,多個底壁滾花131呈輻射狀排列,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jù)需要設置其他的排列形狀,例如漩渦狀等。
繼續(xù)參考圖1-2,每個底壁滾花131大致呈長條狀,且沿著內鍋100的徑向方向延伸。多個底壁滾花131在內鍋100的圓周方向上等距離間隔的設置,且底壁滾花131的排列密度小于側壁滾花121的排列密度,以節(jié)約成本,提高利用率。當然,底壁滾花131也可以設置成其他形狀,例如圓形或方形等,或者底壁滾花131的排列密度也可以適當?shù)卦黾樱踔量梢源笥趥缺跐L花121的排列密度,或者底壁滾花131也可以圍繞內鍋100的整個圓周延伸。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中所使用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中出現(xiàn)的諸如“部件”等術語既可以表示單個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個零件的組合。本文中出現(xiàn)的諸如“安裝”、“設置”等術語既可以表示一個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個部件,也可以表示一個部件通過中間件附接至另一個部件。本文中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單獨地或與其它特征結合地應用于另一個實施方式,除非該特征在該另一個實施方式中不適用或是另有說明。
本實用新型已經(jīng)通過上述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應當理解的是,上述實施方式只是用于舉例和說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將本實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教導還可以做出更多種的變型和修改,這些變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