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梯井道領域,具體涉及電梯井道的底坑結構及其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在舊樓建筑中,有時根據生產、生活的需要,必須加設樓外電梯,樓外電梯修筑于舊樓之外,需要修筑獨立于建筑物外的井道,因此井道架的穩定牢固十分重要。底坑結構從井道底坑伸出,連接井道架與底坑承臺,底坑結構與井道架的穩固連接關系到整個井道的穩定安全,底坑結構是電梯井道施工的重要組成構件之一。在現有技術中,井道架與底坑承臺鋼筋骨架直接焊接,后澆筑混凝土覆蓋底坑結構與井道架焊接處,以此完成井道架與底坑結構的連接。
該種底坑結構安裝方式過于粗糙簡單,存在連接不穩、容易造成偏位誤差、難于糾偏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高一種結構簡單方便、連接穩固、偏位誤差小易糾正的底坑結構。
本發明提供一種底坑結構及其安裝方法。
所述底坑結構用于連接井道架與底坑承臺,包括設于底坑承臺的底坑固定裝置、環設于所述底坑固定裝置的外圍固定裝置及多個連接桿,所述外圍固定裝置包括第一樁組,所述第一樁組設于靠近所述底坑承臺的邊緣位置,所述底坑固定裝置包括地腳螺栓,所述連接桿連接所述第一樁組和所述地腳螺栓。
優選的,所述外圍固定裝置還包括第二樁組和冠梁,所述第二樁組環設于所述第一樁組且與其所述第一樁組間隔,所述冠梁連接所述第一樁組和所述第二樁組,第二樁組設于遠離底坑承臺邊緣的巖土內。
優選的,所述第一樁組包括多個第一樁體,所述第二樁組包括多個第二樁體,所述第一樁體和所述第二樁體數量相同且依次相對設置。
優選的,所述第一樁組還包括多個第一鋼架,多個所述第一鋼架將多個所述第一樁體串接。
優選的,所述第二樁組還包括多個第二鋼架,多個所述第二鋼架將多個所述第二樁體串接。
優選的,所述底坑固定裝置還包括地腳螺母,所述地腳螺栓插接于所述地腳螺母內且所述地腳螺母嵌設于所述底坑承臺。
優選的,所述底坑固定裝置還包括第一鋼板,所述第一鋼板固接于所述地腳螺栓頂部,所述第一鋼板形成有四個第一安裝孔。
優選的,所述井道架包括第二鋼板,所述第二鋼板形成有四個第二安裝孔。
優選的,所述底坑結構還包括連接螺栓,所述第一鋼板和所述第二鋼板抵接且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二安裝孔位置對應,所述連接螺栓貫穿設于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二安裝孔。
所述底坑結構安裝方法,應用權利要求上述實施例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底坑結構,包括如下步驟:
(1)、澆注混凝土搭設底坑承臺,在底坑承臺的頂面四個角附近,嵌設地腳螺母,并在地腳螺母內安裝地腳螺栓;
(2)、調節地腳螺栓的高度,使第一鋼板高度在同一水平面;
(3)、設置依次環設于底坑承臺的第一樁組和第二樁組,并將第二樁組、第一樁組及地腳螺栓依次連接;
(4)、通過連接螺栓將井道架的第二鋼板和第一鋼板連接,固定井道架;
(5)、再次澆筑混凝土,使混凝土面蓋過連接螺栓。
與相關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底坑結構及其安裝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雙排樁結構,其支撐強度大,通過設置加固土體于雙排樁,增加底坑結構的強度,增大底坑結構的抗壓力和抗拔力,增強整體的支撐強度,該加固土體,保證底坑結構的穩固,防患底坑的塌方,消除安全隱患等。
二、通過第一鋼板與第二鋼板的緊密栓接代替現有技術中的所述井道架與所述底坑承臺的鋼筋骨架直接焊接,既提高了連接的穩定性和強度,又減小了后續澆筑混泥土施工造成的偏位誤差,有益于所述井道架與所述底坑承臺的精確穩固連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底坑結構的俯視圖;
圖2為圖1所示底坑結構的底坑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底坑結構安裝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請結合參閱圖1和圖2,圖1為本發明底坑結構的俯視圖,圖2為圖1所示底坑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底坑結構1用于連接井道架2與底坑承臺3,包括設于底坑承臺3的底坑固定裝置11、環設于所述底坑固定裝置11的外圍固定裝置13、多個連接桿15及連接螺栓(圖未示)。
所述外圍固定裝置13包括第一樁組131、第二樁組133及冠梁135,所述第一樁組131設于靠近所述底坑承臺3的邊緣位置,所述第二樁組133環設于所述第一樁組131且與所述第一樁組131間隔,所述冠梁135連接所述第一樁組131和所述第二樁組133,所述第二樁組133設于遠離底坑承臺3邊緣的巖土內。
所述第一樁組131包括多個第一樁體1311和第一鋼架1313,所述第一鋼架1313將多個所述第一樁體1311串接。
所述第二樁組133包括多個第二樁體1331和第二鋼架1333,所述第二鋼架1333將多個所述第二樁體1331串接。
所述第一樁體1311和所述第二樁體1331數量相同且依次相對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坑承臺3為四邊形結構,所述第一樁體1311和所述第二樁體1331的數量均為四根,并且依次間隔設于所述底坑承臺3的四個邊,所述冠梁135的數量也為四個,分別連接四根所述第一樁體1311和四根所述第二樁體1331。
所述底坑固定裝置11包括地腳螺栓111、地腳螺母113及第一鋼板115,所述地腳螺栓111插接于所述地腳螺母113內且所述地腳螺母113嵌設于所述底坑承臺3,所述連接桿15連接所述第一樁組131和所述地腳螺栓111。
進一步的,所述地腳螺栓111、所述地腳螺母113及所述連接桿15的數量也均為四根,四根所述連接桿15分別連接四根所述第一樁體1311和四根所述地腳螺栓111。
所述第一鋼板115固接于所述地腳螺栓111頂部,所述第一鋼板115形成有四個第一安裝孔1151;所述井道架2包括第二鋼板21,所述第二鋼板21形成有四個第二安裝孔211。
所述第一鋼板115和所述第二鋼板21抵接且所述第一安裝孔1151和所述第二安裝孔211位置對應,所述連接螺栓貫穿設于所述第一安裝孔1151和所述第二安裝孔211,通過所述地腳螺栓111和地腳螺母113的相互調節,將所述第一鋼板115設于同一水平面,再使用連接螺栓固定連接所述井道架2和所述底坑固定裝置11。
本發明還公開一種應用上述實施例中底坑結構的底坑結構的安裝方法,請參閱圖3,為底坑結構安裝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包括如下步驟:
(1)、澆注混凝土搭設底坑承臺,在所述底坑承臺的頂面四個角附近,嵌設所述地腳螺母,并在所述地腳螺母內安裝所述地腳螺栓;
(2)、調節所述地腳螺栓的高度,使所述第一鋼板高度在同一水平面;
(3)、設置依次環設于所述底坑承臺的第一樁組和第二樁組,并將所述第二樁組、所述第一樁組及所述地腳螺栓依次連接;
(4)、通過所述連接螺栓將所述井道架的第二鋼板和所述第一鋼板連接,固定所述井道架;
(5)、再次澆筑混凝土,使混凝土面蓋過所述連接螺栓。
與相關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底坑結構及其安裝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雙排樁結構,其支撐強度大,通過設置加固底坑周圍土體的雙排樁,增加底坑結構的強度,增大底坑結構的抗壓力和抗拔力,增強整體的支撐強度,該加固土體,保證底坑結構的穩固,防患底坑的塌方,消除安全隱患等。
二、通過第一鋼板與第二鋼板的緊密栓接代替現有技術中的所述井道架與所述底坑承臺的鋼筋骨架直接焊接,既提高了固定的穩定性和強度,又減小了后續澆筑混泥土施工造成的偏位誤差,有利于所述井道架與所述底坑承臺的精確穩固連接。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