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土坡框格梁破壞后的預應力加強結構,是一種在原有框格梁支護的土質邊坡發生變形導致框格梁剪切破壞的情況下,為了及時有效的控制邊坡的繼續變形、保證邊坡及上部建筑物的穩定性,通過原框格梁格間回填混凝土塊和錨索混凝土連梁的快速處理結構。
技術背景
水電工程與大型邊坡工程中,土質邊坡一般位于邊坡的高高程處,開挖減載和坡面框格梁是土質邊坡常用的支護形式。由于暴雨、坡頂路面加載等因素的影響,經過表層框格梁處理的土質邊坡仍可能出現蠕滑變形。當土坡蠕滑變形發生初期,在土坡剪出口位置的框格梁首先出現剪切破壞,若不采取處理措施,可能會導致土坡整體失穩。常用的處理方法是挖除框格梁及部分土坡進行開挖減載、必要時增加貼坡混凝土支護,但上述方法存在施工程序較多、處理工程量較大、土坡頂部有交通要求時限制減載量等問題。因此,為了及時、快速的控制土坡變形,保證邊坡的長期穩定,需尋找一種可快速施工的土坡框格梁破壞后的支護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土坡框格梁的預應力加強結構,能夠在土坡框格梁發生剪切破壞時,通過剪出口附近框格間混凝土回填及連梁、預應力錨索結構的布置,將預應力錨索的錨固力通過連梁和回填混凝土均勻施加在土坡剪出口附近,施工方便、快速,可及時控制邊坡的繼續變形,保證邊坡的長期穩定。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土坡框格梁的預應力加強結構,包括設置在土質邊坡坡面上的混凝土框格梁,所述混凝土框格梁的框格內設有回填混凝土塊,所述回填混凝土塊表面澆筑鋼筋混凝土連梁,所述鋼筋混凝土連梁上設有伸入所述土質邊坡內的預應力錨索。通過上述結構,對土坡發生蠕滑變形初期進行快速支護,保證邊坡及上部建筑物的長期穩定。
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或者組合采用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所述回填混凝土塊的表面與所述混凝土框格梁的表面齊平。
所述的回填混凝土塊設置在所述混凝土框格梁的一排或多排上。
所述鋼筋混凝土連梁設置在所述回填混凝土塊的中部,所述預應力錨索(6)設置在所述回填混凝土塊的中心部位。
所述的回填混凝土塊和鋼筋混凝土連梁的混凝土標號、配筋與尺寸以及預應力錨索的噸位和長度,根據土坡性狀、重要性及變形程度確定。
所述的回填混凝土塊和鋼筋混凝土連梁標號為C25,表面橫向及縱向配筋為Φ16@20cm;鋼筋混凝土連梁寬度和高度分別為60cm和30cm;所述預應力錨索參數為1500KN、L=30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可在土坡坡面出現剪切變形后,在土坡剪出口附近進行快速預應力加固,施工方便、快速,可及時、有效的控制邊坡的繼續變形,保證邊坡及上部建筑物的長期穩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布置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為一種土坡框格梁破壞后的預應力加強結構。因道路布置需要,在土質邊坡1坡頂位置需預留一定寬度的施工道路2,土坡表面采用混凝土框格梁3支護。
所述混凝土框格梁3的框格內設有回填混凝土塊4,所述回填混凝土塊4表面澆筑鋼筋混凝土連梁5,所述鋼筋混凝土連梁5上設有伸入所述土質邊坡1內的預應力錨索6。
所述回填混凝土塊4的表面與所述混凝土框格梁3的表面齊平。
所述回填混凝土塊4設置在所述混凝土框格梁3的一排或多排上。
所述鋼筋混凝土連梁5設置在所述回填混凝土塊4的中部,所述預應力錨索6設置在所述回填混凝土塊4的中心部位。
所述的回填混凝土塊4和鋼筋混凝土連梁5的混凝土標號、配筋與尺寸以及預應力錨索6的噸位和長度,根據土坡性狀、重要性及變形程度確定。
所述的回填混凝土塊4和鋼筋混凝土連梁5標號為C25,表面橫向及縱向配筋為Φ16@20cm;鋼筋混凝土連梁5寬度和高度分別為60cm和30cm;所述預應力錨索6參數為1500KN、L=30m。
當道路車輛加載及降雨影響,土坡產生蠕滑變形,下部框格梁容易產生剪切變形,需對土質邊坡1采取加固處理,加固處理結構見圖2,具體實施步驟為:
1、將混凝土框格梁3剪切變形區上層框格混凝土面鑿毛后,框格間回填混凝土塊4;
2、該層回填混凝土塊4全部澆筑完畢后,在回填混凝土表面鑿毛后,澆筑鋼筋混凝土連梁5,鋼筋混凝土連梁5中間預埋錨索鋼管;
3、沿鋼筋混凝土連梁5預埋錨索鋼管鉆錨索孔,施工預應力錨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