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變截面建筑樁基結構。
背景技術:
樁基是一種古老的基礎型式。樁工技術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過程。無論是樁基材料和樁類型,或者是樁工機械和施工方法都有了巨大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現代化基礎工程體系。在某些情況下,采用樁基可以大量減少施工現場工作量和材料的消耗。
70年代,中國曾發生了幾次大地震。以其中的唐山大地震為例,凡采用樁基的建筑物一般受害輕微。這說明樁基在地震力作用下的變形小,穩定性好,是解決地震區軟弱地基和地震液化地基抗震問題的一種有效措施。
現有的絕大多數樁基橫截面不變,這種樁基承載性能不好,不能適用各種地質環境,還有一些變截面樁基,它們采用上細底粗的方式,該種樁基阻力較大不利于夯入地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樁基承載性能不好以及變截面樁基夯入地下的阻力較大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變截面建筑樁基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設計一種變截面建筑樁基結構,包括多個樁體,多個所述樁體成圓周排列,所述樁體插入地表以下,且多個所述樁體的頂端設有承載臺,所述樁體內部開有腔室,所述樁體側壁開有若干個與腔室相通的孔,所述孔內放置有推塊,且所述推塊與孔過盈配合,所述腔室內插設有鋼筋。
優選的,所述樁體橫截面為四邊形,所述樁體底端為錐形,樁體頂端為平面。
優選的,所述推塊靠近腔室的一端頂部倒有圓角。
優選的,所述推塊遠離腔室的一端為錐形。
優選的,所述樁體上所開設的孔內遠離腔室的一端固接有金屬片。
優選的,所述鋼筋插設在腔室內的一端倒有圓角。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變截面建筑樁基結構,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分離式的夯入方法,首先將開有空腔的樁體夯入地下,然后將鋼筋插入空腔內,使用鋼筋將推塊擠出,使推塊擠入土層,這種嵌入方式減小了土層對樁體的阻力,同時提高了樁基的承載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變截面建筑樁基結構的樁體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變截面建筑樁基結構的樁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變截面建筑樁基結構的推塊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變截面建筑樁基結構的樁基結構示意圖。
圖中:腔室1、樁體2、金屬片3、推塊4、鋼筋5、孔6、承載臺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參照圖1、圖2、圖3和圖4,一種變截面建筑樁基結構,包括多個樁體2,多個樁體2成圓周排列,所述樁體2橫截面為四邊形,所述樁體2底端為錐形,樁體2頂端為平面,樁體2插入地表以下,多個樁體2組合形成樁基,且多個樁體2的頂端設有承載臺7。
樁體2內部開有腔室1,樁體2側壁開有若干個與腔室1相通的孔6,樁體2上所開設的孔6內遠離腔室1的一端固接有金屬片3,防止樁體2嵌入土層的過程中泥土進入腔室1內,孔6內放置有推塊4,且推塊4與孔6過盈配合,推塊4靠近腔室1的一端頂部倒有圓角,便于鋼筋5插入時將推塊4推出,推塊4遠離腔室1的一端為錐形,便于將金屬片3刺破,且有利于推塊嵌入土層,腔室1內插設有鋼筋5,鋼筋5插設在腔室1內的一端倒有圓角,便于將推塊4推出并插入土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