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基坑施工領域,尤其是涉及基坑支護樁結構及支護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1、城市基坑開挖工程,基坑開挖深度較深(5.78~11.82m),且周邊環境復雜,臨近既有建筑物;根據地質勘察,施工區域的土質和地下水位情況復雜,應做好應對土體的側壓力和水壓力的準備;
2、由于在城市中,施工地點周圍的建筑物較多,需要有效的防止建筑物的沉淀也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發明旨在提出基坑支護樁結構及支護施工方法,支護樁提供了深層支撐,錨桿則通過錨固在土體中,形成一個整體的支護體系,增強了基坑的整體穩定性,防止坍塌。
2、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3、基坑支護樁結構及支護施工方法,通過支護樁與錨桿相結合的支護體系組成,包括支護樁施工、冠梁施工和預應力錨索施工;
4、其中,支護樁施工包括以下步驟:
5、s11、測量定位;s12、埋設護筒;s13、泥漿制備;s14、鉆孔施工;s15、清孔;s16、鋼筋籠制作、吊裝;s17、導管安裝;s18、混凝土灌注;
6、冠梁施工包括以下步驟;
7、s21、冠梁土方開挖;s22、鑿除虛樁頭;s23、鋼筋制作及安裝;s24、模板安裝;s25、混凝土澆筑;
8、預應力錨索施工包括以下步驟;
9、s31、鉆孔施工;s32、錨索制作與安放;s33、注漿;s34、安裝工字鋼;s35、預應力錨索張拉與鎖定錨索張拉施工;s36、封孔注漿及外部保護。
10、進一步的,支護樁施工,其中步驟s12中,鋼護筒用厚5mm鋼板制成,內徑比樁徑大20~40cm,護筒長1.5m,護筒頂端留有高0.4m,寬0.2m的出漿口,底節護筒下端設刃腳;
11、鋼護筒埋設時先放出樁位點,過樁位中心點拉十字線在護筒外80-100cm設控制樁,在樁位處挖出圓坑;鋼護簡埋設時先放出樁位點,鋼護筒中心點與放樁位點對中;
12、在鋼護筒底填筑30cm-50cm左右厚的黏土,分層夯實,然后安設護筒,周圍用粘土填筑,其埋置深度不小于1.5m。
13、進一步的,步驟s16中,鋼筋籠焊接采用電弧焊雙面搭接長度5d,單面焊接10d;定位加筋10@2000mm與縱筋焊接,鋼筋籠按照總長度分節加工,分次吊裝,孔口就位,在孔口處進行搭接焊連接;
14、鋼筋籠主筋間距控制在±10mm,長度控制在±50mm;箍筋間距±20mm,直徑±10mm,鋼筋籠安裝深度控制在±100mm,保護層厚度控制在±20mm。
15、進一步的,步驟s17中,導管安裝之前要對導管進行水密性試驗;具體方法如下:
16、a.檢查每節導管有無明顯孔洞,檢查每節導管的密封圈情況;
17、b.選擇場地,使導管在地面上平整對接;對接時就各管按順序編號;
18、c.對導管兩端安裝封閉裝置,封閉裝置采用既有試壓套;在試壓封閉兩端安裝進水孔;安裝時使兩孔位于管道的正上方,以使注水時空氣從孔中溢出;
19、d.安裝水管向導管內注水,注水至管道另一端出水時停止,并保證導管內充水達70%以上,方能夠停止;
20、e.將一端注水孔密封,另一端與空氣壓力機連接,檢查導管連接處封閉端安裝情況,檢查合格后壓風機充壓0.6mpa時,保持壓力15分鐘;檢查導管接頭處溢水情況,對溢水處做好記錄,試壓將導管翻滾180°,再次加壓,保持壓力15分鐘,檢查情況做好記錄;
21、f.導管安裝前要檢查其內壁光滑度,并編號記錄;最后一節下口不設法蘭,長度一般為4-6m,使拔管不帶動砼,然后依次安裝2.5m管節;在考慮孔底懸空30-50cm后,計算到卡盤頂面的高度,以便最上幾節用1.5m管節調整導管長度;導管接口法蘭面須平整,兩法蘭盤間須墊橡皮膠墊,并在膠墊兩面均勻地涂上一層黃油,以利密封;導管應放在孔中心;在導管上口接貯料斗,貯料斗使用前用水澆濕,拔塞的千斤繩上端扎在貯料斗頂口;貯料斗旁搭設操作支架,上設工作平臺;布置好上料斗、貯料斗、砼運輸車和吊車等的位置關系,以便操作,進退自如;準備工作應盡量縮短時間,減少孔底沉淀;
22、進一步的,步驟s18中,灌注前,控制孔底沉渣沉淀厚度,檢查不滿足要求,進行二次清孔,但要穩定孔壁,防止塌孔。
23、進一步的,步驟s21中,冠梁土方開挖采用小型挖掘機開挖施工,開挖時采用分段開挖的方法,每段長度根據現場地質情況控制,開挖過程中要確保邊坡的穩定;余土用人工開挖清除,標高控制在冠梁下500mm。
24、進一步的,步驟s22中,由于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樁頂部分混凝土中含有浮漿,支護樁頂500-600mm高度范圍樁頭需要鑿除,先將樁頭鋼筋剝除出來,從混凝土中剝除鋼筋時,沿樁身破除混凝土,保證剝離出來的鋼筋順直,避免鋼筋成死彎,用風動機械鑿除樁頭浮漿及多余混凝土時,至少預留20~30cm由人工用鉆子沿樁身水平鑿除或用切割機沿樁身切割,鉆子配合鑿除,保證鑿除后的樁頂是一個完整的平面;
25、鑿除采用電鏟、風炮和鋼釬,還有鉆子配合進行施工,鑿除之前在外側支護樁上施放一條高程線,對支護樁頂標高進行控制,鑿除的支護樁頂面必須平整,局部高差不大于20mm;支護樁頂樁頭鑿除完成后需清掃并用水洗凈;
26、步驟s23中,受力鋼筋采用綁扎搭接式接頭,設置在同一構件的綁扎搭接接頭相互錯開,錯開距離為鋼筋直徑的35d且不應小于500mm,在該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面面積的百分比不超過50%。
27、進一步的,步驟s31中,鉆孔施工包括錨孔定位、鉆孔設備準備、鉆機錨孔鉆進施工、錨孔鉆進應采用無水干鉆、鉆進過程中應對每個孔的地層變化做好記錄、孔徑孔深實際使用鉆頭直徑不得小于設計孔徑、錨孔清理、錨孔檢驗;
28、步驟s32中,鋼絞線嚴格按設計尺寸下料,每股長度誤差不大于50mm;鋼絞線平直排列,桿索錨固段沿桿體軸線方向每隔1.5m?設置一個架線環,注漿管應與桿體綁扎牢固;
29、安裝前,要確保每根鋼絞線順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勻,除銹、除油污,對有死彎、機械損傷及銹坑處剔除;自由段鋼絞線涂抹黃油并外套?20pvc波紋管防腐,保證錨索體保護層厚度不小于20mm。
30、進一步的,步驟s35中,預應力錨索張拉與鎖定錨索張拉施工流程為:
31、安裝測力計→安裝工作錨具及夾片→使用小型千斤頂將鋼銨線逐根張拉繃直→安裝限位板→張拉→鎖定→注漿封孔做永久防銹→切除工作錨以上超長部分鋼銨線→澆筑二期混凝土。
32、進一步的,步驟s36中,補償張拉后,立即進行封孔注漿;對于下傾錨索,注漿管從預留孔插入,直至管口進到錨固段頂面約50cm;對于上傾和水平錨索,通過預留注漿管注漿;孔中的空氣經由設在定位止漿環處的排氣管排出。
33、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所述的基坑支護樁結構及支護施工方法具有以下優勢:
34、(1)本發明基坑支護樁結構及支護施工方法,支護樁和錨桿的結合有效抵抗土體的側壓力,防止基坑開挖過程中土體的坍塌,確保施工安全。
35、(2)本發明基坑支護樁結構及支護施工方法,通過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減少對周邊建筑物的影響,防止因基坑開挖引起的沉降或裂縫。
36、(3)本發明基坑支護樁結構及支護施工方法,結合錨桿施工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內的水位,確保基坑干作業,避免水對土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