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魚稻共生農田設計,其特征在于,農田四周采用干渠a、田埂環繞,與外界只留兩個進出水口,并安裝閘門,通過閘門控制整個農田水位,農田內部平行分布若干支渠,支渠與干渠聯通,在支渠和干渠上間隔安裝閘門,并在閘門位置開挖溝槽(18),通過干渠,支渠,溝槽,形成一體化的分布式深水區,使魚群能夠較好的在農田中活動、覓食,在渠道若干位置作為機械進出通道(17),采用預埋鋼筋混凝土管,表面混凝土硬化,使農田能夠機械作業,日常管理在(18)中投放少量的魚食,注意水位管理,依靠魚糞作為肥料,稻田基本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除草,實現漁稻生態化雙生,附圖1中農田設計參考數據,農田寬300m,長800m,環繞的干渠a內部凈寬2m,支渠b,c,d內部凈寬0.6m,支渠間距200m,溝槽(18)深度0.4m,寬度2m,間距40m,適合大面積農田使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魚稻共生農田設計,其特征在于,干渠a底板采用現澆混凝土,靠外一側立墻采用現澆混凝土,靠內一側立墻采用專利2025101673670相關技術,設農田地面標高為±0m,現澆混凝土立墻凈高1.5m,頂標高0.5m,內側立墻凈高1.25m,頂標高0.25m,外側立墻主要是擋土,蓄水,同時防止魚躍出,所以采用現澆混凝土,一般不留閘口,內側立墻采用大尺寸泡沫混凝土(4),現澆混凝土壓頂(14),每隔一段距離安裝直徑400mm的塑料閘門(7),支渠采用專利2025101673670相關技術,凈高1m,頂標高0.25m,每隔一段距離安裝直徑400mm的塑料閘門(7),在塑料閘門位置開溝槽(18),溝槽寬2m,深0.4m,長度<1/2支渠間距,這樣通長預留一條機械通道,(18)間距40m,相鄰支渠之間溝槽(18)錯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魚稻共生農田設計,其特征在于,一體式現澆閘口采用能控制水位,宣泄洪水,排出泥沙的多功能閘門,閘板(21)頂部設置有不同尺寸的可活動擋板(23,24,25),通過擋板組合,形成不同的溢水高度,閘口共兩座,一座設置在靠近河流(26),可以通過水泵從河流往農田引水,也可以排掉農田里的水,另一座設置在遠端(27),遠端配套設置小型蓄水池(20),(20)可加裝太陽能頂棚,設置水泵,蓄水池(20)尺寸可以設置成20m*20m,深度3m,通過太陽能發電帶動水泵將蓄水池中的水返還到農田中,用來調蓄水,加速農田水的循環速度,具體實施方式為:遠端閘口(27)設置好溢流高度,近端閘口(26)閘板全部合上,打開水泵,從河流引水到農田,先灌滿農田,然后水通過(27)溢流到小型蓄水池(20),(20)水滿后,關掉閘口(26)的水泵,近端閘口(26)設置好溢流高度,遠端閘口(27)閘板全部合上,根據需要定時打開(27)的水泵,讓水從(20)中再流到農田中,最終從(27)溢流到河流中,這樣能夠讓農田中的水流循環起來,水流動起來才能給動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
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一種魚稻共生農田設計,其特征在于,當環境供水緊張,可以將水儲蓄到蓄水池(20)中,然后讓水在(20)和農田之間多次循環使用,具體實施方式為:遠端閘口(27),近端閘口(26)閘板全部合上,從(20)中抽水到農田中,當農田中水位達到允許最高水位時停止抽水,然后通過調節遠端閘口(27)上的活動擋板(23,24,25),逐次形成不同的溢流高度,逐級降低水位,這樣能同時控制水流速度和水位高度,當農田中水位降到允許最低水位時,將遠端閘口(27)上活動擋板全部安裝,重復前述步驟,形成循環。
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一種魚稻共生農田設計,其特征在于,閘口(26),(27)安裝時,需要注意閘門的安裝高度,通過調整閘框(22)的安裝高度,使閘板(21)的頂標高處于-0.05m位置,活動閘板(23,24,25)的高度分別為5cm,10cm,15cm,活動閘板全部安裝好后,其頂標高為0.25m,通過活動閘板組合可將水位控制在-0.05m到0.25m范圍之內,農田整體面積較大,為了增加水的流動性,應將閘門設計成寬大,或一個閘口并排兩個閘門,提高單位時間溢流量,增加農田內部水的流動速度,同時在閘門內側設置柵欄,防止魚跑出閘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魚稻共生農田設計,其特征在于,本發明利用干渠(a),田埂環繞農田一圈,使內部農田形成相對獨立的系統,通過閘門(26),(27)控制水位,并借助其他措施形成水的流動,本方案中,農田面積大,形成的系統也大,系統大,系統才容易穩定,系統相對獨立,減小外部干擾,才能更穩定,可以考慮對(26)(27)裝置加以改裝進行水位智能化管理,模擬稻田的干濕循環變化,同時對水泵進行智能化管理,定時開關水泵,給農田內部水提供適當的流動性,這樣農田的日常管理就會比較簡單,只需按時對魚投放少量魚食,基本不需要化肥,除草,可實現一種小投入,大產出的生態種養之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魚稻共生農田設計,其特征在于,在干渠(a)長邊適當位置設置塑料閘門(7),并挖坑(19)處理,(19)長1m,寬1m,深40cm,增加干渠(a)和農田內部的聯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