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橋梁施工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手拉葫蘆糾偏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橋梁施工技術的發展,橋梁的跨徑及規模越來越大,而且位于市區主干路橋上的上跨橋梁也在不斷增多,從而對困難條件下的施工要求越來越高。由于轉體橋梁建設要求精度高,以往在橋梁施工中對于轉體橋梁就位后一般采取設備微調的方式進行橋體線型調整,具體的微調方法是采用連續自動牽引設備,通過作用于預埋在轉臺中的牽引索形成水平旋轉力偶,從而使橋體轉動到位,張拉牽引千斤頂,采取點動操作形式,點動一次后,測量人員測報軸線走行現狀數據一次,反復循環,直至結構軸線精確就位,微調后再進行上部防撞護欄等附屬設施的后續施工。雖然這種微調方法可以精確地完成橋體線型調整,但受風荷載和上述后續施工對橋體受力的影響,有些情況下會導致橋體線型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橋梁合攏施工后的整體線型精度。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隨時對橋體線型進行調整,從而可以保證整體線型精度的手拉葫蘆糾偏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拉葫蘆糾偏裝置包括四個錨固鋼架、四個掛鉤和兩條拉鏈;其中錨固鋼架是由鋼筋制成的口字形結構,四個錨固鋼架以平放的方式設置,下部分別預埋固定在懸澆梁外端表面兩側部位以及邊墩箱梁外端表面兩側部位;每個錨固鋼架的內部固定一個掛鉤;兩條拉鏈以交叉的方式設置,每條拉鏈3的兩端分別與安裝在懸澆梁上某一側的一個掛鉤以及邊墩箱梁上另一側的一個掛鉤后端相連接。
所述的錨固鋼架的下端與懸澆梁或邊墩箱梁的頂板鋼筋焊接連接,并且下部埋深20cm,混凝土澆筑后外露混凝土表面15cm。
所述的錨固鋼架采用直徑20mm的鋼筋制成,預埋在距離懸澆梁或邊墩箱梁外端1.5m處。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拉葫蘆糾偏裝置具有如下優點:
(1)該裝置操作簡單,隨時發現偏差隨時可進行糾偏調整。
(2)該裝置人工即可進行安裝、操作、拆除無需機械投入,因此可降低成本。
(3)裝置結構簡單,并且大部分構件均可循環使用,因此可降低成本,并且適用范圍廣。
(4)無需占用梁體、梁頂空間,不妨礙進行其他施工,有效地保證了工程的有序進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拉葫蘆糾偏裝置使用狀態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拉葫蘆糾偏裝置使用狀態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拉葫蘆糾偏裝置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拉葫蘆糾偏裝置包括四個錨固鋼架1、四個掛鉤2和兩條拉鏈3;其中錨固鋼架1是由鋼筋制成的口字形結構,四個錨固鋼架1以平放的方式設置,下部分別預埋固定在懸澆梁4外端表面兩側部位以及邊墩箱梁5外端表面兩側部位;每個錨固鋼架1的內部固定一個掛鉤2;兩條拉鏈3以交叉的方式設置,每條拉鏈3的兩端分別與安裝在懸澆梁4上某一側的一個掛鉤2以及邊墩箱梁5上另一側的一個掛鉤2后端相連接。
所述的錨固鋼架1的下端與懸澆梁4或邊墩箱梁5的頂板鋼筋焊接連接,并且下部埋深20cm,混凝土澆筑后外露混凝土表面15cm。
所述的錨固鋼架1采用直徑20mm的鋼筋制成,預埋在距離懸澆梁4或邊墩箱梁5外端1.5m處。
現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拉葫蘆糾偏裝置使用方法闡述如下:
(1)預埋錨固鋼架1
將四個錨固鋼架1的下部分別預埋固定在懸澆梁4外端表面兩側部位以及邊墩箱梁5外端表面兩側部位,埋深20cm,并且下端與懸澆梁4和邊墩箱梁5的頂板鋼筋焊接牢固,混凝土澆筑后外露混凝土表面15cm,并噴涂防銹漆進行保護。
(2)安裝掛鉤2和拉鏈3
在每個錨固鋼架1的內部安裝一個掛鉤2,并且利用固定柱將掛鉤2固定在懸澆梁4和邊墩箱梁5上,然后以現澆合攏段6的底模板7作為道路,將兩條拉鏈3以交叉的方式設置,每條拉鏈3的兩端分別與安裝在懸澆梁4上某一側的一個掛鉤2以及邊墩箱梁5上另一側的一個掛鉤2后端相連接,之后使用測力計對每條拉鏈3兩端的兩個掛鉤2進行受力測量,并保持受力一致。
(3)調節梁體位置
采集設計梁端坐標,利用全站儀進行觀測,對偏差的一側人工伸縮拉鏈3以調節梁體位置,直至達到設計要求,之后進行現澆合攏段6的施工,待施工完畢后拆卸下掛鉤2和拉鏈3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