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海洋環境鐵路橋梁,尤其是一種提高海洋環境耐久性的鐵路橋墩結構。
背景技術:
1、隨著我國鐵路建設的快速發展,跨海橋梁日益增多。然而,跨海橋梁周圍環境極其惡劣,除了承受上部列車活載外,還需滿足大風、大浪、高腐蝕環境的耐久性要求。在惡劣環境和荷載的長期作用下,跨海橋梁在設計年限內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混凝土保護層剝落、鋼筋銹蝕等病害問題,其維修加固難度極大,成本很高。因此跨海橋梁耐久性設計問題成為重點研究內容。
2、要提高海域環境橋梁的耐久性,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從建筑材料自身入手,提高其耐腐蝕能力。如在混凝土中適當的加入粉煤灰、硅灰、減水劑等摻合料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穩定性、密實性和抗滲性指標,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抑制氯離子擴散,從而提高耐久性的目的。經過工程實踐證明,但僅僅依靠提高主體結構建筑材料性能,仍然出現大量橋墩腐蝕的情況。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提高海洋環境耐久性的鐵路橋墩結構,從結構構造(保護層厚度、裂縫寬度、加寬頂帽取消吊圍欄)、建筑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環氧涂層鋼筋、防裂鋼筋網、阻銹劑等)和防腐措施(硅烷浸漬、透水模板布等)三個方面提高海洋環境鐵路橋墩的耐久性。
2、本實用新型目的實現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
3、一種提高海洋環境耐久性的鐵路橋墩結構,該鐵路橋墩結構包括若干混凝土構件,所述混凝土構件包括樁基、承臺、橋墩墩身、托盤、頂帽,其中所述承臺支承在所述樁基上,所述橋墩墩身支承在所述承臺上,所述托盤設置在所述橋墩墩身的頂部,所述頂帽設置在所述托盤的頂部,所述鐵路橋墩結構處于海洋環境內,所述海洋環境由淺至深方向分為大氣區、浪濺區、水位變動區和水下區,其特征在于:
4、在水位變動區、浪濺區和大氣區范圍內的混凝土構件外表面設置有防腐蝕涂層,所述防腐蝕涂層包括氟碳面漆、環氧樹脂中間層和環氧封閉底漆;
5、所述樁基位于所述水位變動區范圍內的鋼筋采用環氧涂層鋼筋;
6、所述承臺位于水位變動區、浪濺區范圍內的鋼筋采用環氧涂層鋼筋;
7、所述橋墩墩身位于水位變動區、浪濺區范圍內的鋼筋采用環氧涂層鋼筋;
8、所述樁基的外圍套設有鋼護筒。
9、所述承臺以及大氣區以下橋墩墩身的混凝土、預應力孔道的灌漿和錨固端的封堵砂漿添入由鋼筋阻銹劑。
10、在橋墩墩身的外表面和所述承臺的外表面,在最外層普通鋼筋與混凝土表面之間設置防裂鋼筋網。
11、所述鋼護筒具有加強型單層環氧粉末涂層。
12、所述混凝土構件的表面采用硅烷浸漬。
13、所述混凝土構件采用透水模板布。
14、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有效提高海洋環境橋墩的耐久性,施工便捷,效果優良;具有良好的技術經濟性、社會效益明顯、應用前景廣闊。
1.一種提高海洋環境耐久性的鐵路橋墩結構,該鐵路橋墩結構包括若干混凝土構件,所述混凝土構件包括樁基、承臺、橋墩墩身、托盤、頂帽,其中所述承臺支承在所述樁基上,所述橋墩墩身支承在所述承臺上,所述托盤設置在所述橋墩墩身的頂部,所述頂帽設置在所述托盤的頂部,所述鐵路橋墩結構處于海洋環境內,所述海洋環境由淺至深方向分為大氣區、浪濺區、水位變動區和水下區,其特征在于: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海洋環境耐久性的鐵路橋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臺以及大氣區以下橋墩墩身的混凝土、預應力孔道的灌漿和錨固端的封堵砂漿添入由鋼筋阻銹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海洋環境耐久性的鐵路橋墩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橋墩墩身的外表面和所述承臺的外表面,在最外層普通鋼筋與混凝土表面之間設置防裂鋼筋網。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海洋環境耐久性的鐵路橋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護筒具有加強型單層環氧粉末涂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海洋環境耐久性的鐵路橋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構件的表面采用硅烷浸漬。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海洋環境耐久性的鐵路橋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構件采用透水模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