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門,具體涉及一種管片生產線的養護房自動門結構。
背景技術:
在管片生產線中,自動門對于養護房的保溫作用的實現至關重要,一旦自動門發生損壞,養護房乃至整條管片生產線的運行都將因此而停止。由于養護房的室內外溫差較大,且自動門的驅動機構多為皮帶傳動,在大溫差的工作條件下,自動門的驅動機構經常會發生異常,影響生產線的正常運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養護房的自動門驅動機構在大溫差的工作條件下經常容易出現異常的缺點,提供了一種管片生產線的養護房自動門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一種管片生產線的養護房自動門結構,包括自動門、帶有滑槽的橫梁、伺服電機、傳動齒輪、變速箱、傳動齒條、行程開關和與滑槽適配的定滑輪;
橫梁設于管片生產線的養護房上部,傳動齒條設于自動門上端部,行程開關分別設于橫梁兩端,伺服電機與傳動齒輪設于橫梁中部,伺服電機與傳動齒輪通過變速箱連接,傳動齒輪與傳動齒條嚙合;定滑輪為兩個,分別固定于自動門的兩端并在與所述自動門平行的平面內作順時針或者逆時針轉動;
還包括第一隔熱側板與第二隔熱側板,第一隔熱側板設于橫梁與養護房室內接觸側,第二隔熱側板設于橫梁與養護房室外接觸側,第一隔熱側板與橫梁之間和第二隔熱側板與橫梁之間均設有隔熱間隙,隔熱間隙內填充有隔熱石棉 板。
作為優選,第一隔熱側板與第二隔熱側板朝向橫梁的表面周圍固定設置有彈性卡腳,橫梁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上設有卡孔,彈性卡腳卡接在所述卡孔中。
作為優選,第一隔熱側板與第二隔熱側板通過緊固件鉚接在橫梁兩側,緊固件與橫梁接觸面之間設有隔熱墊片。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管片生產線的養護房自動門結構,采用齒輪和齒條作為其驅動機構,受溫度影響小,傳動穩定,且將自動門的驅動機構置于橫梁內,并在橫梁外側設置隔熱保護板,保護橫梁內的自動門驅動機構,將養護房內外溫差對自動門驅動機構的影響減小,使自動門的驅動機構工作更加穩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局部結構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圖2所示,一種管片生產線的養護房自動門結構,包括自動門1、帶有滑槽的橫梁2、伺服電機3、傳動齒輪4、變速箱5、傳動齒條6、行程開關7和與滑槽適配的定滑輪8;
橫梁2設于管片生產線的養護房上部,傳動齒條6設于自動門1上端部,行程開關7分別設于橫梁2兩端,用于控制自動門1的左右運動極限位置,并控制自動門1的開關閉合。伺服電機3與傳動齒輪4設于橫梁2中部,將伺服電機3與傳動齒輪4設于橫梁2內部,減小養護室內外溫差對自動門1驅動機構的影響。伺服電機3與傳動齒輪4通過變速箱5連接,設置變速箱5能使自 動門1運動更為穩定。傳動齒輪4與傳動齒條6嚙合;定滑輪8為兩個,分別固定于橫梁2的兩端并在與所述自動門1平行的平面內作順時針或者逆時針轉動;通過設置定滑輪8,減小自動門1與橫梁2之間的摩擦。
還包括第一隔熱側板9與第二隔熱側板10,第一隔熱側板9設于橫梁2與養護房室內接觸側,第二隔熱側板10設于橫梁2與養護房室外接觸側,第一隔熱側板9與橫梁2之間和第二隔熱側板10與橫梁2之間均設有隔熱間隙,隔熱間隙內填充有隔熱石棉板11,隔熱石棉板11起到對自動門1的驅動機構的保護作用,避免過大溫度差對驅動機構造成損壞,使自動門1不能正常工作,影響管片生產線的正常生產。
第一隔熱側板9與第二隔熱側板10朝向橫梁2的表面周圍固定設置有彈性卡腳,橫梁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上設有卡孔,彈性卡腳卡接在所述卡孔中。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隔熱側板9與第二隔熱側板10通過緊固件鉚接在橫梁2兩側,緊固件與橫梁2接觸面之間設有隔熱墊片。
伺服電機3通過變速箱5帶動傳動齒輪4,通過傳動齒輪4驅動自動門1上的傳動齒條6,從而帶動自動門1的開啟和關閉,行程開關7設在橫梁2兩端,當自動門1的左側或者右側與行程開關7接觸時,伺服電機3接受反饋,自動門1停止動作,行程開關7起到限制自動門1的左右運動極限位置。整個自動門1的驅動機構采用齒輪齒條機構驅動,受溫度影響小,不會容易出現故障,并且整個驅動機構置于橫梁2內,在橫梁2外側設置第一隔熱側板9與第二隔熱側板10,減小養護房內外溫差對自動門1驅動機構的影響,減小自動門1的工作故障。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