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扣件。
背景技術:
在小型車輛領域中,車輛外殼上常開有帶艙門的窗口,這些艙門有的用螺釘固定,有的使用鉸鏈將艙門與車輛外殼連接,以便于艙門能夠快速開啟,一般情況下,能夠快速打啟的艙門,在關閉時常采用搭扣裝置將艙門固定在車輛外殼上。搭扣的安裝是把帶鎖舌的固定部分固定在窗口外邊的車輛外殼上,把帶鎖鼻的活動部分安裝在艙門上,艙門關閉時通過鎖舌勾住鎖鼻把艙門拉住,達到關閉艙門的作用。
在小型車輛領域中,一般艙門做得都比較薄,搭扣是靠拉力把艙門蓋在窗口上的,較薄的艙門對車輛外殼的壓力很小,常常會因為裝配技術和組裝的配件缺陷,使車輛在振動時艙門關閉不嚴。
在一些機械裝置中,有時需要快速開啟的艙門,采用立柄水平安裝鉸鏈壓緊器實現艙門的壓緊作用,但在小型車輛領域中,立柄水平安裝鉸鏈壓緊器的結構件過多過大,不易小型化,壓緊器的鉸鏈銷軸鉸接點過多,在行駛振動的環境下耐用性和壓緊功能不穩定。
因此小型車輛領域中,需要一種體型小巧、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又能提供穩定壓緊力的新型壓扣裝置來完成艙門的快速開啟和壓緊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體型小巧、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又能提供穩定壓緊力的新型壓扣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壓扣裝置,包括鎖舌、把手、基座,所述基座上設有支架,所述鎖舌通過銷軸Ⅰ鉸連在支架上,所述把手呈L型,L型把手的短邊段末端通過銷軸Ⅱ與鎖舌鉸連,L型把手的短邊段與長邊段的連接處的外側設有弧形凸緣,在按下把手時弧形凸緣與基座接觸,在按下把手或抬起把手后,通過弧形凸緣與基座上平面的支撐,弧形凸緣與基座上平面的接觸點通過組件的彈性形變越過死點位置,使鎖舌壓下或翹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所述裝置,結構簡單緊湊,容易實現裝置的小型化,在小型車輛的艙門壓緊時能夠節省安裝空間;
(2)本實用新型所述裝置,能在振動環境下保持穩定的壓緊功能;
(3)本實用新型所述裝置,與搭扣裝置和立柄水平安裝鉸鏈壓緊器相比,在制造成本和操作便利性方面有較大的優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壓扣裝置在壓緊狀態下的俯視圖。
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
圖3是圖2中I處局部放大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壓扣裝置在壓緊狀態下的立體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壓扣裝置在釋放狀態下的主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壓扣裝置在釋放狀態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壓扣裝置,包括鎖舌2、把手3、基座4,所述基座4上設有支架6,所述鎖舌2通過銷軸Ⅰ7鉸連在支架6上,所述把手3呈L型,L型把手3的短邊段末端通過銷軸Ⅱ5與鎖舌2鉸連,L型把手3的短邊段與長邊段的連接處的外側設有弧形凸緣,在按下把手3時,弧形凸緣與基座4接觸,在按下把手或抬起把手后,通過弧形凸緣與基座上平面的支撐,弧形凸緣與基座上平面的接觸點通過組件的彈性形變越過死點位置,使鎖舌壓下或翹起。
本實用新型的的壓扣裝置在壓緊艙門1時,向下扳動把手3,把手3以銷軸Ⅱ5為圓心逆時針旋轉,當把手3的凸緣接觸到基座4的上平面時發生摩擦,摩擦力反作用于銷軸Ⅱ5使其向上移動,銷軸Ⅱ5帶動鎖舌2以銷軸Ⅰ7為圓心順時針旋轉壓住艙門1,此時再向下施加一個力F,把手3的凸緣與基座4的上平面會發生摩擦和擠壓,并且把手3的凸緣在擠壓時將越過死點b停在距離L的位置點a處,在a處把手3的凸緣與基座4的上平面仍然處于摩擦和擠壓狀態,而擠壓力將使鎖舌2產生對艙門1持續的壓緊力。
所述的壓扣裝置在釋放艙門1時,向上扳動把手3,當向上的力大于把手3的凸緣與基座4的上平面處的摩擦力時,把手3的凸緣將從位置點a越過死點b后順時針旋轉,促使鎖舌2松開艙門1后逆時針旋轉,艙門1即可自由開啟了。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術內容作出些許的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