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純電動公交車普遍采用氣動轉動門的的方式進行開閉,轉動門的運動區域不僅占用了公交車的內部空間,同時轉動門的轉動區域也經常受到乘客擁擠站立的影響,無法有效快速地實現開啟閉合,在作動過程存在對乘客造成夾傷等安全隱患。隨著人們更多地選擇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如何使公交車門開閉合理安全有效,是行業內正在努力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純電動公交車自動對開門裝置,采用無刷電機驅動,運用旋轉和滑動組合運動方式,使公交車車門實現向外滑動對開,安全有效地實現車門自動開閉。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純電動公交車自動對開門裝置,其特征是:由兩塊對開門、旋轉機構、滑移機構、電機控制器組成;通過電機控制器控制旋轉機構及滑移機構運動實現車門開閉;車門開啟是同步控制兩側旋轉機構運動將車門向外推出,推出動作完成后,同步控制滑移機構運動將車門對開滑動;車門閉合是同步控制兩側滑移機構向內滑動,滑動動作完成后,同步控制旋轉機構將車門向內拉合。
所述的對開門采用輕質高強度碳纖維材質,內側上下位置各固定一根導軌,內側上下端各設置了一個固定支架。
所述的旋轉機構由旋向驅動裝置、縱導軌、橫導軌、曲柄搖桿機構、轉桿和軌跡底板組成,旋向驅動裝置向外側轉動時,上端帶動縱導軌沿著橫導軌運動,推動碳纖維門板固定支架向外運動,下端帶動曲柄搖桿機構,使轉桿向外轉動,從而將門兩側向外推出。
所述的橫導軌上端面需進行齒條加工,兩端下側裝配有滑塊形成滑動副。
所述的軌跡板兩側各需加工出一道軌跡槽。
所述旋向驅動裝置由減速無刷電機驅動,上部分通過搖臂連接橫導軌下方的滑塊,下端并聯接曲柄搖桿機構,以減速無刷電機轉動做為旋向驅動。
所述的滑移機構由滑動驅動裝置、水平導軌、旋滑件組成,滑動驅動裝置由減速無刷電機驅動,與滑動件配合,采用齒輪齒條傳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裝置的主視圖。
圖3為本發明裝置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裝置的左視圖。
圖5為本發明裝置推出狀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裝置開啟狀態示意圖。
在圖1-圖6中:
1、旋滑件,2、滑軌,3、對開門,4、轉桿,5、縱導軌6、門框部分,7、旋向驅動裝置,8、滑動驅動裝置,9、橫導軌,10、軌跡底板,11、固定支架,12、曲柄搖桿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本發明所揭示的是一種純電動公交車自動對開門裝置,其特征是:由兩塊碳纖維對開門3、旋轉機構、滑移機構、電機控制器組成;通過電機控制器控制旋轉機構及滑移機構運動實現車門開閉;車門開啟是同步控制兩側旋轉機構運動將對開門3向外推出,推出動作完成后,同步控制滑移機構運動將車門對開滑動;車門閉合是同步控制兩側滑移機構向內滑動,滑動動作完成后,同步控制旋轉機構將車門向內拉合;碳纖維對開門3內側上下位置各固定一根滑軌2,內側上下端各設置了一個固定支架11;旋轉機構由旋向驅動裝置7、縱導軌5、橫導軌9、曲柄搖桿機構12、轉桿4和軌跡底板10組成,旋向驅動裝置7向外側轉動時,上端帶動縱導軌5沿著橫導軌9運動,推動對開門3上的固定支架11向外運動,下端帶動曲柄搖桿機構12,使轉桿4向外轉動,從而將門兩側向外推出;縱導軌5上端面需進行齒條加工,兩側下方設有滑塊運動副與旋向驅動裝置7進行連接;軌跡底板10兩側各加工有一道軌跡槽;旋向驅動裝置7由減速無刷電機驅動,上部分通過搖臂連接橫導軌9兩側的滑塊,下端并聯接曲柄搖桿機構12,以減速無刷電機轉動作為旋向驅動;滑移機構由滑動驅動裝置8、滑軌2、橫導軌9、旋滑件1組成;滑動驅動裝置8由減速無刷電機驅動,與滑動件1配合,采用齒輪齒條傳動。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做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發明的權利要求和說明書所做的變化或修飾,皆應屬于本發明專利的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