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細紗機,特別是涉及一種具備條干測試功能的細紗機及制造細紗的方法。
背景技術:
細紗機是一種將熟條或者粗紗經過牽伸、加捻和卷繞等過程形成細紗的機器。現有技術中的細紗機和制造細紗的方法往往只是將熟條或者粗紗形成細紗,缺少能夠對熟條或粗紗進行條干測試的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對熟條或粗紗進行條干測試的具備條干測試功能的細紗機及制造細紗的方法。
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述的具備條干測試功能的細紗機,包括第一羅拉膠輥組合、第一染色裝置、第二羅拉膠輥組合、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第三羅拉膠輥組合、條干測試裝置、加捻裝置、納米紡絲裝置和卷繞成型裝置;熟條或者粗紗通過第一羅拉膠輥組合進行牽伸,然后通過第一染色裝置進行噴涂染色,再通過第二羅拉膠輥組合進行牽伸,接著通過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對染色效果進行測試,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將測試結果反饋給第一染色裝置,第一染色裝置根據測試結果調整參數,測試完畢后,通過第三羅拉膠輥組合進行牽伸,接著通過條干測試裝置進行測試,并根據條干測試結果調整第一羅拉膠輥組合、第二羅拉膠輥組合和第三羅拉膠輥組合的轉速,然后通過加捻裝置進行加捻,再通過納米紡絲裝置噴涂納米纖維,最后通過卷繞成型裝置進行卷繞成型,以形成細紗。
進一步,還包括設于第一羅拉膠輥組合之前的第一等離子體裝置,以及設于第一羅拉膠輥組合和第一染色裝置之間的第一靜電發生裝置;熟條或者粗紗先通過第一等離子體裝置進行表面改性處理,再通過第一羅拉膠輥組合進行牽伸,接著通過第一靜電發生裝置將緊密的纖維束變為松散的纖維束。
進一步,還包括設于第一染色裝置與第二羅拉膠輥組合之間的第一烘干裝置和電阻檢測裝置;第一染色裝置噴涂染色后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烘干裝置進行烘干固色處理,再通過電阻檢測裝置對烘干效果進行檢測,電阻檢測裝置對檢測結果作出判斷:如果檢測合格,則繼續通過第二羅拉膠輥組合進行牽伸;如果檢測不合格,則反饋信號給第一烘干裝置,第一烘干裝置調整參數,并繼續通過第二羅拉膠輥組合進行牽伸。
進一步,還包括設于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與第三羅拉膠輥組合之間的第二染色裝置;第二羅拉膠輥組合牽伸后得到的產物通過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測試之后,通過第二染色裝置進行進一步染色。
進一步,還包括設于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與第二染色裝置之間的第二等離子體裝置和第二靜電發生裝置,以及設于第二染色裝置與第三羅拉膠輥組合之間的第二烘干裝置;第二羅拉膠輥組合牽伸后得到的產物通過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進行測試之后,先通過第二等離子體裝置進行表面改性處理,接著通過第二靜電發生裝置將緊密的纖維束變為松散的纖維束,然后通過第二染色裝置進行噴涂染色,再通過第二烘干裝置進行烘干固色。
進一步,還包括設于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與第三羅拉膠輥組合之間的加熱裝置和旋轉裝置;第二羅拉膠輥組合牽伸后得到的產物通過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進行測試之后,通過加熱裝置進行加熱軟化,然后采用長絲通過旋轉裝置對加入軟化后得到的產物進行旋轉包纏。
進一步,還包括設于加捻裝置與納米紡絲裝置之間的第三等離子體裝置;加捻裝置加捻處理后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三等離子體裝置進行表面改性處理。
進一步,還包括設于納米紡絲裝置與卷繞成型裝置之間的第三烘干裝置、第一毛羽檢測裝置和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納米紡絲裝置噴涂納米纖維后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三烘干裝置進行烘干定型,然后通過第一毛羽檢測裝置對毛羽數量進行檢測,第一毛羽檢測裝置將檢測結果反饋給納米紡絲裝置,納米紡絲裝置根據檢測結果調整參數,第一毛羽檢測裝置還將檢測結果發送給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根據檢測結果設置參數,進行燒毛處理。
進一步,還包括設于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與卷繞成型裝置之間的第二毛羽檢測裝置和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燒毛處理后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二毛羽檢測裝置對毛羽數量再次進行檢測,第二毛羽檢測裝置對檢測結果進行判斷:如果檢測結果不合格,則激活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并根據檢測結果設置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的參數,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進行進一步燒毛處理;如果檢測結果合格,則不激活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
本發明所述的制造細紗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驟:
S1:將熟條或者粗紗通過第一等離子體裝置進行表面改性處理;
S2:步驟S1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羅拉膠輥組合進行牽伸;
S3:步驟S2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靜電發生裝置將緊密的纖維束變為松散的纖維束;
S4:步驟S3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染色裝置進行噴涂染色;
S5:步驟S4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烘干裝置進行烘干固色;
S6:步驟S5得到的產物通過電阻檢測裝置對烘干效果進行檢測,電阻檢測裝置對檢測結果作出判斷:如果檢測合格,則繼續進行步驟S7;如果檢測不合格,則反饋信號給第一烘干裝置,第一烘干裝置調整參數,并繼續進行步驟S7;
S7:步驟S6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二羅拉膠輥組合進行牽伸;
S8:步驟S7得到的產物通過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進行染色效果的測試,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將測試結果反饋給第一染色裝置,第一染色裝置根據測試結果調整參數;
S9:步驟S8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二等離子體裝置進行表面改性處理;
S10:步驟S9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二靜電發生裝置將緊密的纖維束變為松散的纖維束;
S11:步驟S10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二染色裝置進行進一步噴涂染色;
S12:通過第二烘干裝置進行烘干固色;
S13:通過加熱裝置進行加熱軟化;
S14:采用長絲通過旋轉裝置對步驟S13得到的產物進行旋轉包纏;
S15:步驟S14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三羅拉膠輥組合進行牽伸;
S16:步驟S15得到的產物通過條干測試裝置進行條干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調整第一羅拉膠輥組合、第二羅拉膠輥組合和第三羅拉膠輥組合的轉速;
S17:步驟S16得到的產物通過加捻裝置進行加捻;
S18:步驟S17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三等離子體裝置進行表面改性處理;
S19:步驟S18得到的產物通過納米紡絲裝置噴涂納米纖維,納米纖維包裹第三等離子體裝置處理得到的產物,形成納米纖維膜;
S20:步驟S19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三烘干裝置進行烘干定型;
S21:步驟S20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毛羽檢測裝置對毛羽數量進行檢測,第一毛羽檢測裝置將檢測結果發送給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根據檢測結果設置參數;
S22:步驟S21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進行燒毛處理;
S23:步驟S22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二毛羽檢測裝置對毛羽數量進行檢測,第二毛羽檢測裝置對檢測結果進行判斷:如果檢測結果不合格,則激活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并根據檢測結果設置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的參數,繼續進行步驟S24;如果檢測結果合格,則不激活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進行步驟S25;
S24:步驟S23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進行進一步燒毛處理;
S25:通過卷繞成型裝置進行卷繞成型,以形成細紗。
有益效果: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備條干測試功能的細紗機,通過條干測試裝置對熟條或者粗紗進行條干測試,從而能夠根據條干測試結果調整第一羅拉膠輥組合、第二羅拉膠輥組合和第三羅拉膠輥組合的轉速,有效提高了生產質量。通過第一染色裝置和納米紡絲裝置能夠實現染色和納米紡絲,從而使得染色與細紗工藝通過一個細紗機就能實現,工作效率高、設備簡單、成本低。納米紡絲裝置通過在第三羅拉膠輥組合牽伸得到的產物表面包裹納米纖維,形成納米纖維膜,既可以保護紗線,避免摩擦產生額外的毛羽,方便運輸,又可以增加紗線的保存期限,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根據納米纖維的成分進行防偽檢驗。并且,第一染色裝置是采用噴涂染色工藝,可以隨時調整染料種類,也不需要用水或二氧化碳對染料進行溶解,染色工藝簡單、染色效率高、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介紹。
本具體實施方式公開了一種具備條干測試功能的細紗機,包括第一羅拉膠輥組合22、第一染色裝置24、第二羅拉膠輥組合27、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220、第三羅拉膠輥組合210、條干測試裝置211、加捻裝置212、納米紡絲裝置214和卷繞成型裝置219。熟條或者粗紗通過第一羅拉膠輥組合22進行牽伸,然后通過第一染色裝置24進行噴涂染色,再通過第二羅拉膠輥組合27進行牽伸,接著通過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220對第二羅拉膠輥組合27牽伸后得到的產物的染色效果進行測試,之后再通過第三羅拉膠輥組合210進行牽伸,然后通過條干測試裝置211進行條干測試,并根據條干測試結果調整第一羅拉膠輥組合22、第二羅拉膠輥組合27和第三羅拉膠輥組合210的轉速,再通過加捻裝置212進行加捻,再通過納米紡絲裝置214噴涂納米纖維,最后通過卷繞成型裝置219進行卷繞成型,以形成細紗。
此外,第一羅拉膠輥組合22之前還可以設有第一等離子體裝置21;熟條或者粗紗先通過第一等離子體裝置21進行表面改性處理,再通過第一羅拉膠輥組合22進行牽伸。第一羅拉膠輥組合22與第一染色裝置24之間還可以設有第一靜電發生裝置23;第一羅拉膠輥組合22牽伸后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靜電發生裝置23將緊密的纖維束變為松散的纖維束。第一染色裝置24與第二羅拉膠輥組合27之間還可以設有第一烘干裝置25和電阻檢測裝置26;第一染色裝置24噴涂染色后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烘干裝置25進行烘干固色處理,再通過電阻檢測裝置26對烘干效果進行檢測。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220與第三羅拉膠輥組合210之間還可以設有第二染色裝置223。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220可以僅將測試結果反饋給第一染色裝置24,第一染色裝置24根據測試結果調整參數,稱為測色配色的后檢驗。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220也可以判斷測試結果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則激活第二染色裝置223,并將測試結果發送給第二染色裝置223,第二染色裝置223根據測試結果設置參數;如果合格,則不激活第二染色裝置223,稱為測色配色的先檢驗。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220還可以既將測試結果發送給第一染色裝置24,又根據測試結果判斷是否激活第二染色裝置223,第一染色裝置24根據測試結果調整參數,第二染色裝置223如果被激活,則根據測試結果設置參數。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220與第二染色裝置223之間還可以設有第二等離子體裝置221,第二羅拉膠輥組合27牽伸后得到的產物先通過第二等離子體裝置221進行表面改性處理,以便后續進行第二次染色時能提高染色牢固程度和上染率。第二等離子體裝置221與第二染色裝置223之間還可以設有第二靜電發生裝置222。第二染色裝置223與第三羅拉膠輥組合210之間還可以設有第二烘干裝置224。第二染色裝置223與第三羅拉膠輥組合210之間還可以設有加熱裝置28和旋轉裝置29,第二染色裝置223噴涂染色后得到的產物通過加熱裝置28進行加熱軟化,然后采用長絲通過旋轉裝置29對加熱軟化后得到的產物進行旋轉包纏。加捻裝置212與納米紡絲裝置214之間還可以設有第三等離子體裝置213。納米紡絲裝置214與卷繞成型裝置219之間還可以設有第三烘干裝置225和第一毛羽檢測裝置215,第一毛羽檢測裝置215后還可以設有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6。納米紡絲裝置214噴涂納米纖維后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三烘干裝置225進行烘干定型,然后通過第一毛羽檢測裝置215對毛羽數量進行檢測:第一毛羽檢測裝置215可以僅將檢測結果反饋給納米紡絲裝置214,納米紡絲裝置214根據檢測結果調整參數,稱為毛羽數量的后檢測;第一毛羽檢測裝置215也可以僅將檢測結果發送給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6,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6根據檢查結果設置參數,進行燒毛處理,稱為毛羽數量的先檢測;第一毛羽檢測裝置215還可以同時將檢測結果發送給納米紡絲裝置214和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6,納米紡絲裝置214根據檢測結果調整參數,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6根據檢測結果設置參數,進行燒毛處理,也即毛羽數量的后檢測與先檢測同時進行。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6與卷繞成型裝置219之間還可以設有第二毛羽檢測裝置217和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8;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6燒毛處理后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二毛羽檢測裝置217對毛羽數量進行檢測,第二毛羽檢測裝置217對檢測結果進行判斷:如果檢測結果不合格,則激活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8,并根據檢測結果設置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8的參數,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8進行進一步燒毛處理;如果檢測結果合格,則不激活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8。
其中,第一染色裝置24和第二染色裝置223均采用了3D打印的原理,在類似于硒鼓的容器內放入染料,由計算機程序控制,可以根據纖維類型自動選擇染料種類,將顏色打印在纖維或紗線上。這個容器可以承受一定的壓力,在一定的溫度和酸堿度條件下進行染色工作。第一染色裝置24和第二染色裝置223在進行染色工作時,可以用一種顏色進行染色,形成純色紗線;也可以用多種顏色進行染色,形成一段一段各種顏色交替更換的紗線;還可以用混合色進行染色,例如紅色里含有黃色。
納米紡絲裝置214可以是靜電紡絲裝置、泡泡紡絲裝置、離心紡絲裝置或者旋轉紡絲裝置,其中,靜電紡絲裝置是對液體施加一定的電壓,使其產生靜電,在正負極電荷的引力下,把液體抽長拉細,類似于消防水槍噴水的技術。納米紡絲裝置214可以360°噴涂納米纖維;也可以局部噴涂納米纖維,同時不斷旋轉,直至360°包裹了納米纖維;或者采用多個噴頭同時噴涂納米纖維,以實現360°噴涂納米纖維;或者局部噴涂納米纖維后,進行加熱,使局部噴涂的納米纖維融化,再旋轉,從而使納米纖維溶液360°包裹納米纖維融化后得到的產物,最后通過第三烘干裝置225進行烘干定型。
條干測試裝置211主要有光電式和電容式兩種。其中,光電式條干測試裝置的原理是:當光照射到纖維集合體上時,因為纖維集合體的阻隔,在信號接收器上接收不到光的照射,因此,可以通過信號接收器上的光透射面積來判斷纖維集合體的粗細。電容式條干測試裝置的原理是:根據纖維集合體在某一空間內所占據的體積大小,反應其直徑的大小。
本實施例中的所有等離子體燒毛裝置都是采用電磁轟擊空氣中的氧氣或者氮氣,使其產生火焰燃燒物體。
本實施例中的所有毛羽檢測裝置都是包括一個發光體和一個光接收體,中間只要有待檢測物體通過就會形成陰影,陰影有大有小,根據不同大小陰影的數量來判斷不同長度毛羽的數量。
圖1是本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框圖,其中所有用實線表示的裝置均是本具體實施方式所必要的裝置,所有用虛線表示的裝置均是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的裝置。
本具體實施方式還公開了一種制造細紗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驟:
S1:將熟條或者粗紗通過第一等離子體裝置21進行表面改性處理;
S2:步驟S1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羅拉膠輥組合22進行牽伸;
S3:步驟S2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靜電發生裝置23將緊密的纖維束變為松散的纖維束;
S4:步驟S3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染色裝置24進行噴涂染色;
S5:步驟S4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烘干裝置25進行烘干固色;
S6:步驟S5得到的產物通過電阻檢測裝置26對烘干效果進行檢測,電阻檢測裝置26對檢測結果作出判斷:如果檢測合格,則繼續進行步驟S7;如果檢測不合格,則反饋信號給第一烘干裝置25,第一烘干裝置25調整參數,并繼續進行步驟S7;
S7:步驟S6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二羅拉膠輥組合27進行牽伸;
S8:步驟S7得到的產物通過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220進行染色效果的測試,計算機測色配色裝置220將測試結果反饋給第一染色裝置24,第一染色裝置24根據測試結果調整參數;
S9:步驟S8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二等離子體裝置221進行表面改性處理;
S10:步驟S9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二靜電發生裝置222將緊密的纖維束變為松散的纖維束;
S11:步驟S10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二染色裝置223進行進一步噴涂染色;
S12:通過第二烘干裝置224進行烘干固色;
S13:通過加熱裝置28進行加熱軟化;
S14:采用長絲通過旋轉裝置29對步驟S13得到的產物進行旋轉包纏;
S15:步驟S14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三羅拉膠輥組合210進行牽伸;
S16:步驟S15得到的產物通過條干測試裝置211進行條干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調整第一羅拉膠輥組合22、第二羅拉膠輥組合27和第三羅拉膠輥組合210的轉速;
S17:步驟S16得到的產物通過加捻裝置212進行加捻;
S18:步驟S17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三等離子體裝置213進行表面改性處理;
S19:步驟S18得到的產物通過納米紡絲裝置214噴涂納米纖維,納米纖維包裹第三等離子體裝置213處理得到的產物,形成納米纖維膜;
S20:步驟S19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三烘干裝置225進行烘干定型;
S21:步驟S20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毛羽檢測裝置215對毛羽數量進行檢測,第一毛羽檢測裝置215將檢測結果發送給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6,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6根據檢測結果設置參數;
S22:步驟S21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一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6進行燒毛處理;
S23:步驟S22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二毛羽檢測裝置217對毛羽數量進行檢測,第二毛羽檢測裝置217對檢測結果進行判斷:如果檢測結果不合格,則激活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8,并根據檢測結果設置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8的參數,繼續進行步驟S24;如果檢測結果合格,則不激活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8,進行步驟S25;
S24:步驟S23得到的產物通過第二等離子體燒毛裝置218進行進一步燒毛處理;
S25:通過卷繞成型裝置219進行卷繞成型,以形成細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