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焊接工裝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動力電池箱的鋁合金密封板焊接工裝。
背景技術:
目前,新能源電動車電池箱體主要采用塑料為原料,其外殼密封性好、平整度高,但塑料電池箱外殼懼怕碎石等惡劣路況,抗拉抗腐蝕差,尤其在惡劣路況下電池箱表面易因磕碰碎裂,導致電池箱殼報廢。而以鋁合金板為材料的電池箱體的內部,焊接變形量大,從而無法滿足電池組的安裝固定的要求,而新能源的動力電池對整車來說是個極其關鍵且易損的部件,因此其電池組的安裝固定組孔的精度、平整性均非常重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鑒于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以滿足要求嚴格的類似箱體內置式封板的定位焊接,具有確保箱體內底部組孔的精度、板面平整性等的特點,尤其適用于各類新能源的電力機動車。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將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一種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用于電池箱底板和電池框架的環焊焊接,包括工裝本體,所述工裝本體為包括橫桿和縱桿的平整的框架結構;所述工裝本體上設有至少一個的定位孔。優選的,上述的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其中所述工裝本體為王字形框架結構。優選的,上述的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其中所述工裝本體與所述電池箱底板通過定位螺栓可拆卸地連接。優選的,上述的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其中所述電池箱底板為鋁合金電池箱底板,所述電池框架為鋁合金電池框架。優選的,上述的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其中所述工裝本體為鋼制工裝本體。優選的,上述的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其中所述定位螺栓為內六角型螺栓。本實用新型的突出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工裝本體自身兼有平整壓板功能,特別是王字形框架結構的工裝本體,采用鋼板為原料,重量輕,有效提升定位穩定性,控制全焊縫的變形量,提升安裝孔的精度與平整性,產品使用周期長,尤其適用于內陷密封板高精度孔位焊接定位。采用本實用新型焊接而成的電池箱,既保證了產品安裝孔的精度又能滿足內部密封板的平整性能要求。以下便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詳述,以使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本實施例的一種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用于電池箱底板I和電池框架2的環焊焊接,如圖I 圖3所示,包括工裝本體3,工裝本體3為包括橫桿和縱桿的王字形平整 的框架結構;工裝本體3上設有多個定位孔4。工裝本體3與電池箱底板I通過定位螺栓5可拆卸地連接。可選的,電池箱底板I為鋁合金電池箱底板,電池框架2為鋁合金電池框架??蛇x的,工裝本體3為鋼制工裝本體。可選的,定位螺栓5為內六角型螺栓。本實施例的電池箱底板I的底部環焊有鋁合金的電池框架2,焊接接口為環形,該種結構的環焊縫工作時主要承受拉應力,王字形的工裝本體3提供對抗整個電池箱底板I和電池框架2焊接時產生的拉應力,使電池箱底板I在各個方向受力均勻,以上結構保證了產品精度與平整性能,具有較好的抗拉性能,本實施例分體、內置的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尤其適用于箱體內底部組孔精度與面板平整性要求較高的焊接工序。本實用新型尚有多種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變換而形成的所有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用于電池箱底板和電池框架的環焊焊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裝本體,所述工裝本體為包括橫桿和縱桿的平整的框架結構;所述工裝本體上設有至少一個的定位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裝本體為王字形框架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箱底板為鋁合金電池箱底板,所述電池框架為鋁合金電池框架。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裝本體為鋼制工裝本體。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裝本體與所述電池箱底板通過定位螺栓可拆卸地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螺栓為內六角型螺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用于電池箱底板和電池框架的環焊焊接,包括工裝本體,所述工裝本體為包括橫桿和縱桿的平整的框架結構;所述工裝本體上設有至少一個的定位孔。所述工裝本體為王字形框架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分體式動力電池箱焊接工裝,工裝本體自身兼有平整壓板功能,特別是王字形框架結構的工裝本體,采用鋼板為原料,重量輕,有效提升定位穩定性,控制全焊縫的變形量,提升安裝孔的精度與平整性,產品使用周期長,尤其適用于內陷密封板高精度孔位焊接定位。
文檔編號B23K37/04GK202667974SQ201220222258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7日
發明者宿佳敏, 李宏躍, 田永義, 林引嬋, 劉建忠, 吳頔 申請人:蘇州奧杰汽車工業有限公司